在這個消費的時代,當姚(明)隱劉(翔)傷,李娜幾乎成為唯一的消費對象;當她法網次輪被馬泰克淘汰,其技術、戰術和狀態又做不出文章,新聞發佈會便成了唯一的消費場所。
以道德邏輯攻擊她出位的個人風格,一個典型的悖論。李娜如果像你我一樣,像綿羊般遵循人際交往的N個定律,她現在怎麼會在羅蘭·加洛斯?而該是在武漢備戰天大的全運會吧!事實上在2011年加冕法網後,她也曾刻意求和,但每拔出一根刺就是一次自我絞殺,角色塑造得近乎完美,但非我。
好好一個上房揭瓦的天才,非要試著把自己裝進世俗的籠子裏,這兩年她戰力的下降有目共睹。當法網又開始戧記者,原形畢露,我倒覺得李娜找回了自己。要反彈了。當然,你們可以不信。
我們的大腦有很大的區域,儲存著既定價值和標準的觀念。以理性主義出發,仔細分析李娜的每一句話,都讓人生氣。但這就是李娜啊,你不能要求她又能打又會説。要不你找個知心大姐,去法網試試看。
提問是記者的工作,回答是球員的工作,這不存在誰慣著誰的問題。追逐李娜,既不是私人邀請,也不是國家任務,其實,是把她當一件商品,購之,售之,利益驅使。既然是生意,還真沒什麼可抱怨的。
我很理解李娜,不是因為有限的接觸中,她從未對我不敬,而是深知她對勝利的渴望,依然猶如沙漠中跋涉之人渴望清泉。年過三十,已做到中國一姐,每年輕輕鬆鬆就有千萬入賬,以享受比賽為幌子,混著,維持江湖地位,哄記者們開開心,也已足矣。為什麼一定要認真地拼命?
因為她始終有一個信念,就是不讓自己在日後悔恨,在可能的時候沒有盡力追尋。這一點,就夠很多人學一輩子的了。
已有很多人對她失去信心,但她沒有。所謂三十歲是什麼大滿貫的分界線,在她純屬扯淡,而且,去年小威正是以31歲高齡拿下溫網冠軍。她相信奇跡,所以在堅持。
外人,包括記者,關注李娜像刮彩票,更多享受的是刮的幸福感,但李娜本人,追求的是第二個大滿貫冠軍,尤其是法網。
一朵帶刺的玫瑰,一棵奇異果,就這樣,是愛是恨,隨你。
Technology at Roland Garros|Privacy|Site Map|Search|Sustainability
© Copyright 2013 Fédération Française de Tennis.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