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龍舟回家 文化開花
——2012中華龍舟大賽總決賽的文化味
旌旗獵獵、船槳舞動、飛舟競渡、萬人關注……2012中華龍舟大賽總決賽完整呈現這一歷千年而不衰的傳統體育項目,正煥發出勃勃生機。
12月16日,中華龍舟大賽總決賽在廣東佛山南海丹灶鎮仙湖火熱舉行,在所有16支隊伍中,佛山本土龍舟隊就佔據了4支,這裡濃郁的龍舟文化與前所未有的關注度告訴人們,龍舟文化在這片嶺南山水間紮根、開花、結果。
點擊查看高清組圖 |
扒龍艇源自生産活動
中華龍舟大賽舉辦2年來,龍舟起源、文化傳播成為媒體和公眾熱議的話題,這項與屈原有關的傳統體育運動如何在廣東紮根、發展,也成為焦點。
16日,中華龍舟大賽總決賽吸引了數萬名佛山當地觀眾到場,説起龍舟,似乎每個人都是行家裏手,對於龍舟文化更是如數家珍。
“每年9月29日,丹灶都會舉行盛大的扒龍舟活動,去年有99條龍舟,往年最多有100多條,”黃阿姨告訴記者,這裡平時劃的都是5人龍舟,不同於國標龍,“扒完龍舟到祠堂吃飯,然後就可以歡度國慶假期了。”
62歲的她是土生土長的佛山人,童年的龍舟記憶依然清晰,而她對於這項運動的喜愛則源自生産生活。上世紀60年代,她插隊到丹灶,每天都要劃着龍舟到河涌(音chong)裏幹活,“割水草、插秧、割禾、養魚,進出河涌都要扒龍舟,小挺只有坐兩三個人。”在佛山,劃龍舟也稱扒龍艇、扒草艇,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
在黃阿姨的記憶當中,扒龍舟是一件很愜意的事情,“河涌里長滿荷花,黑牛、白鷺、水鴨、長腳水鳥、生魚群,野生小菱角,還有戴斗笠的婆婆,蜿蜒的河道就像一幅寫意水墨畫。”
“以前到河涌裏幹活沒有開水喝,我們就拿起荷葉,裹起來裝上清澈的河水喝。”黃阿姨回憶道,她如今已經退休,雖然扒不動龍舟,但可以拿起相機拍龍舟,意興闌珊,仿佛回到從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