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體育臺 > 新聞資訊 >

馬拉松參賽建議:如何做好參賽準備 需注意什麼

發佈時間:2012年11月22日 12:54 | 進入體育論壇 | 來源:新民晚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完整視頻 完整視頻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多終端看高清體育直播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往屆上海國際馬拉松賽,市民都積極參與

  21日上午,2012上海國際馬拉松賽組委會召開工作會議。會上傳出消息,比賽當天,有15輛救護車在整條線路上循環保障,每5公里範圍內設置3輛救護車、3個醫療救助點,配備的醫生有麻醉師、骨科醫生、外科醫生、ICU醫生等。此外,還對健身跑選手加強了保障,將有1輛救護車尾隨健身跑隊伍,直到終點。組委會還會向每位參賽者發放麝香保心丸一盒,以備自救急救之用。

  12月2日上午7時,2012上海國際馬拉松賽將在外灘陳毅廣場起跑。而上週日,廣州馬拉松賽一名21歲男大學生在衝刺後昏厥並死亡。

  廣州馬拉松選手猝死的悲劇,給上海國際馬拉松賽以及健身跑活動帶來“生命之問”——跑還是不跑?

  上海體質研究與健康指導中心主任劉欣指出,馬拉松和普通長跑是兩個概念,馬拉松是對體能極限的挑戰,長跑則更具健身意義。參加半程或全程馬拉松,請量力而行。

  疑問一:誰能參加馬拉松?

  “參加馬拉松的,一定要經過相關訓練和檢查。”劉欣指出,因為這並非是一個普通的健身項目。

  在廣州馬拉松賽的《報名須知》中,有這樣的提示:“馬拉松是一項高負荷大強度長距離的競技運動,也是一項高風險的競技項目,對參賽者身體狀況有較高的要求,參賽者應身體健康,有長期參加跑步鍛鍊或訓練的基礎。廣州馬拉松賽組委會要求每一位參賽者在賽前去相應醫療機構進行體檢。”同樣,在上海馬拉松賽和北京馬拉松賽的《報名須知》上,也有相似的文字。

  因此,馬拉松運動員首先要做醫學檢查。劉欣説。其次,馬拉松運動員應當去專門醫療機構做心臟負荷實驗,也就是在實驗室的環境裏,模擬現場跑步的情況,做運動心電圖,以排除心肌炎、心律不齊等各種隱患。

  從昨天起,上海國際馬拉松組委會陸續向參加全程馬拉松和半程馬拉松的選手,發送量力而行、因人而異等提示短信。

  疑問二:半程全程哪個更危險?

  許多人以為,半程馬拉松應該比全程馬拉松危險系數低,10公里跑則比半程馬拉松危險系數低。其實,這是一個誤區。

  無論跑多久多遠,若超過了自身能量代謝的極限,就會發生危險。劉欣解釋説:“普通人體內的肝糖原和肌糖原,合起來有400克左右。維持到90分鐘以後,基本耗盡。當身體裏存儲的能源物質代謝發生巨大變化時,就會有各種不適感覺。對普通人而言,在跑到10公里的時候,基本就達到極限了。”這在馬拉松界內被稱作“撞墻”。其實,在國際馬拉松賽事中,發生不幸也並非少見,柏林半程馬拉松賽也在2007年和2010年先後發生兩起運動員猝死悲劇。

  疑問三:如何做好參賽準備?

  只要訓練得當、營養充分,就能在最大限度內避免意外發生。迄今為止,日本馬拉松賽保持著零死亡的紀錄。而赫赫有名的馬家軍,曾經每天都跑一次馬拉松,也並未發生過事故。

  首先,跑全程馬拉松,必須至少系統訓練3至4個月,且每週有25公里以上的訓練量。如果想在4小時30分以內完成,則必須經過4至6個月、每週45公里的訓練量。“即便是參加5.5公里健康跑的普通市民,也必須前期做一些適當訓練。”

  其次,要做好營養準備。一般的人體能量系統,不足以應付高強度的跑步。因此,訓練階段,要科學補充碳水化合物,存儲足夠的糖分。“正如我之前所強調的,只有經過專業訓練的運動員,才能參加馬拉松。”

  疑問四:參加馬拉松注意什麼?

  據上海馬拉松賽組委會宣佈,截至11月18日,共有29800人報名參賽,其中全程馬拉松7300人、半程馬拉松10700人、健身跑11800人。

  有些選手參照去年的成績,給今年定下了挑戰目標;也有人因為去年體檢過,今年就不體檢了,這都不是正確的做法。因為,每個人的身體狀況是會産生變化的。專家建議,比賽中,若有任何不適感覺,應立即停止跑步。

  對於參加5.5公里健身跑的業餘愛好者來説,一定要考慮到自己平時的承受能力和鍛鍊基礎,切不能過分自信。

  記者還從設在耐克分店裏的跑步俱樂部了解到,每週二週四,在上海耐克9家門店裏,跑步愛好者可在專業教練帶領下做熱身,並完成3到5公里的夜跑訓練,最近還有備戰上海國際馬拉松賽的免費課程指導。此外,在世紀公園等地,各類民間跑步俱樂部也在壯大中。對此,劉欣充分認可:跑步俱樂部的建立,有助於跑步愛好者在訓練與比賽中相互支持和幫助。    本報記者  陶邢瑩

熱詞:

  • 馬拉松
  • 猝死
  • 上海
  • 廣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