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2012年安踏CCTV體壇風雲人物評選活動9月22日在青島揚帆起航。經歷了12年的砥礪,這項評選的主旨、架構、獎項和流程已臻固化和成熟,其“中國體育第一獎”的權威地位和品牌影響力也得到外界普遍認可。
本屆評選活動的口號是——傳承、超越。傳承什麼?超越什麼?值得評委會細細考量。任何一項活動、一個品牌要光華於世、歷久不衰,首要之義在於它是否選擇了正確和科學的核心理念和價值觀。要立足時代,切合時代,更要超越時代,引領時代。價值觀,我們很難説這是雨夜狂濤中的一座燈塔或漆黑曠野中的一束光亮,但至少可以是高速公路岔路口上的一個指示牌,在默默和善良地提醒人們——你要去的道請從這裡走。
因此,體壇風雲人物評選的意義不僅僅在於重現輝煌、褒獎英雄,更在於它提倡什麼,鼓勵什麼。重要的不是過去和現在,而是未來。明星可以很耀眼,場面可以很華麗,歌舞可以很炫酷,但僅僅這些元素,還不能構成這項權威獎項的靈魂。是否有清晰、科學、穩定、符合體育和社會發展規律的核心價值觀,是體壇風雲人物能否具有長久生命力和感召力的關鍵所在。
這是一個價值觀多元的時代。你不可能迎合所有人,迎合所有人的結果是你會得罪所有人,並被所有人遺忘和拋棄。體壇風雲人物評選的價值觀如果模糊甚至缺失,雖然能夠仰仗央視的強勢地位一年年辦下去,但它最終難以成為中國體育前行的一聲呼喚、一面旗幟,也難以成為被歷史所銘記的體育品牌。
我一直很讚賞體壇風雲人物12年來所傳承和堅持的價值觀。從終身成就獎、評委會大獎授予何振梁、榮高棠、萬里、呂正操等,到仁那、吉吉陰陽兩隔的深情對話;從楊揚、劉翔、張琳的驕人突破,到張健、諸宸、王曉福、胡凱、杜祥雲、古力、侯逸凡、夏伯渝等非奧選手、草根體育人的被褒獎,體壇風雲人物一直在努力觸摸體育的核心和真諦。它通過自己的獎項設計和評選結果,試圖告訴人們:體育不僅是明星,是金牌,更是突破,是超越,是戰勝自己,是人文關懷;體育不僅是對冠軍的頌揚,更是對草根體育人、殘疾體育人、非奧體育人、學校體育人的激勵;體育不僅是對最高層面競技體育角逐的回放,更是一種健身路徑、一種教育手段,一種生活方式,一種精神激勵。立足競技體育和體壇明星,同時用一種大體育、全體育的觀念審視中國體育,這是體壇風雲人物的立身之本,成功之道。
經歷了北京奧運會、殘奧會的洗禮,我本以為中國社會成功經受了一次體育精神和奧林匹克理念的啟蒙。但倫敦奧運會的經歷提醒我:這場思想啟蒙還只是剛剛起步。
當我看到羽毛球女雙世界冠軍連續五六次發球下網而引來全場一片噓聲時,當我聽到“金牌是競技體育唯一標準”的宏論時,我確實有點震驚和難過,有一種恍若隔世的感覺。我們應該指責現場觀眾的噓聲來自於“傲慢和偏見”嗎?我們能心安理得接受早已被中國體育界和中國社會批評和反思的“唯金牌論”嗎?很多人説,可以。但是,我不能!
我不反對爭金牌,尤其是奧運金牌。各國都非常重視奧運會金牌的進賬。四年一次的奧運會,是各國體育實力和明星風采的大比拼,客觀地説,奧運金牌確實有為國爭光的功能。因此,力拼奧運金牌,不僅是過去和現在,也是未來中國體育的一項光榮使命和重要任務,奧運冠軍理應獲得人們的尊重和喝彩。
但我反對“唯金牌論”,更反對體育精神、體育道德的虛無主義。不錯,當今全球體壇,違背體育精神、體育道德的現象比比皆是,但這不應該成為我們突破道德底線的理由。“人家也在做”、“人家能做,我們也能做”,我不能接受這種爭相攀比誰的底線更低的觀念和邏輯。如果這成為時尚邏輯,那麼體育的激勵和示範作用就會異化為反向激勵和“示惡”效應,這難倒不是體育的沉淪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