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青腫著雙眼卻綻放著最燦爛的笑顏,這是楊秀麗在北京奧運會女子柔道78公斤級奪冠後留給人們的深刻印象。又是四年的備戰,又到了衝刺時刻,如今29歲的楊秀麗已有了成熟從容的氣質。“柔道比賽就像無言的戰場,在這個戰場上只有兩個結果,你贏或者對手贏,每一場比賽我都會竭盡全力,做一個勇者。”
堅持,為圓夢時刻
“沒事,只是抽筋了而已。”楊秀麗笑著説。在和4個身高、體重都超自己的男陪練摔過三輪後,楊秀麗的小臂出現疼痛,隊醫診察沒有大礙後,她又開始了力量器械訓練。在以世界排名第六拿到倫敦奧運資格後,楊秀麗的訓練強度逐步增加。
“她的胳膊是‘男人的胳膊'。”隊醫在訓練結束後幫楊秀麗做著按摩,順便調侃她。“我不結實就得被人摔,我必須得練結實才能摔人。”楊秀麗回應著,東北姑娘的實在勁兒一覽無遺。“天天這樣訓練,十來年,時刻都是直接的身體對抗,技術、力量、柔韌、協調、爆發力什麼都需要,整個身體所有肌肉都要用上。”
很多人對柔道項目的訓練量沒有直觀的概念,並不了解運動員日常訓練量有多大。楊秀麗的陪練固定在10人左右,他們每天要輪流好幾次陪練。“有些項目可能輸一場還有機會爭冠,我們這個項目輸一場就被淘汰了,必須有絕對實力才能進決賽。”柔道比賽規定直接身體對抗5分鐘,在此期間沒有決出勝負還要加時,需要相當大的體力。因此在訓練中必須盡可能增加對抗強度,演練各種摔法和制服對手的技術。就算是楊秀麗“以一敵十”,陪練們也不能“放水”。“教練對陪練也有要求,他們也要不斷提高自己,為我的對抗練習增加難度。如果他們給我製造的壓力不夠大,就沒有訓練效果了。”這麼大的訓練強度,楊秀麗吃得多嗎?“恰恰相反,強度一大人就累,根本就吃不下,沒有胃口。為了保障訓練的體力跟得上,就得強迫自己吃,如果不吃體重還不夠呢。”
堅持,讓人生完滿
説起2008年奪冠的畫面是否會經常浮現在眼前,楊秀麗印象更深的是訓練。“當時練的量特別大,比賽也很多。其實這四年也是一直訓練,一直比賽。”和四年前相比,楊秀麗直言變化很大。不僅是表面上的訓練內容、自己的狀態、技術特點和對手等方面的變化,更重要的是自己的心理調節能力。“這四年人員也有很大變化,那時我是小孩,現在我已經大多了。那時訓練量很大很累的時候,我經常哭,現在有時還是會哭,但少了。需要壓力釋放的時候,哭一哭就過去了。”
四年的堅持,對任何一個即將第二次踏上奧運賽場的運動員來説,都難以一帆風順,楊秀麗也不例外。“我們從北京奧運會後就開始積分,積到快兩年的時候,國際柔聯把我們所有的積分和成績都取消了,從2010年又重新開始積分。”國際柔聯2009年時進行了奧運積分改革,對當時積分靠前的楊秀麗等人衝擊不小,但她扛住了堅持下來。這些並不是最磨人的,對運動員來説最痛苦的是導致“想練不能練”的傷病。去年楊秀麗的肩部韌帶受傷了,養傷休整半年多沒有參賽,世界排名也滑出了前三。
説起重新恢復的過程,楊秀麗用典型的東北話來了一句“那是相當辛苦”。“現在我都不能説那些,不是一般人能承受得了的,等奧運會完了咱好好説。”她顯然是有很多感觸,卻不能現在説出來影響自己的備戰情緒。“反正沒有一定的閱歷,是挺過不來的。幸運的是及時恢復了,沒有太大的損失,也很感恩,有好教練、好醫生的陪伴。”在這個過程中,楊秀麗的心理調整能力也越來越強,越來越淡定。“有時候,傷病不是你儘量避免它就不會出現,趕上了也沒辦法,所以在訓練中會集中注意力,既要能練到位還要不受傷。”這樣的經歷讓她更快成長和成熟起來,“我感覺,經歷過這些後,人才會真正成熟。運動員以後要是不練了,走上別的工作崗位也錯不了。在運動生涯中,成功過也失敗過,在以後的工作崗位上她就會知道和理解很多事,不會像現在的孩子有一點挫折和不如意就抑鬱。”積極的態度和幽默的應對正逐漸成為楊秀麗的一枚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