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體育臺 > 羽毛球 >

汪大昭:湯杯之戰與羽毛球報道的慢熱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21日 11:02 | 進入體育論壇 | 來源:中國體育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多終端看高清體育直播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羽毛球是中國體育的優勢項目,這在時下是無可非議、舉世公認的,而羽毛球大賽的成績也很難像當年那樣令人激動了。中國羽毛球崛起比乒乓球晚了20多年,社會環境和影響力都已不同,更何況在羽毛球之前,女排、體操、跳水等項目已先後登上世界體壇之巔。儘管如此,但上世紀80年代初中國羽毛球男隊奪取湯姆斯杯的突破,還是一項具有時代特徵的輝煌成就,對10年後羽毛球走進奧運會有重大影響和推動。

  時光匆匆,記憶深深。1982年,中國隊首次參加湯姆斯杯團體賽,一舉奪冠,但並非一鳴驚人,因為中國隊的實力不差,只不過國際羽壇組織機構曾經門戶眾多,沒有統一的大賽,又不是奧運會項目,對成就和水平難以認定,全英錦標賽取勝被視為世界冠軍。作為媒體,自然是中國隊參加哪個組織及其舉辦的比賽,哪個就是必須加以維護的正牌。湯姆斯杯賽被介紹給中國公眾,當時不稱球迷,叫體育愛好者。

  那時候的湯姆斯杯決賽分兩天進行,有些運動員單打和雙打兼項。放到今天,實在是可以大肆炒作的機會。但在當時,不管多麼心急焦慮,最終等來的不過是一條幾百字的新華社消息。媒體之間無可競爭,哪家都會採用,哪家也難做出新鮮花樣。

  傳媒事業和傳播技術不發達的時代,沒有多種類的報紙,沒有互聯網,電視臺也沒有全程直播,人工接轉的越洋電話很難及時與遠在異國的球隊聯絡,通訊社的通稿成為重要甚至唯一的信息源。對於中國隊初登湯姆斯杯賽場能取得什麼樣的成績,媒體並沒有多少可靠依據作出判斷,能派體育記者專程出國採訪比賽的新聞單位本來就少之又少,也未將湯姆斯杯賽列在計劃之中。

  羽毛球隊沒有像乒乓球隊“人生能有幾回搏”那樣的壯語,社會上也沒有像對待男女排那樣總結出“振興中華”“拼搏精神”等口號,湯姆斯杯之戰過程驚險,結局驚喜,留下了一段佳話。記得決賽首日中國隊落後,《人民日報》只刊用了新華社短短的通稿,簡直就是一張比分表,儘量不起眼。第二天逆轉奪冠,位置升格到第二版頭條,有新華社消息和王文教高舉獎盃的傳真照片,還特邀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前方記者采寫了長篇決賽紀實。中國隊凱旋是當時報道的一大重點和“規定動作”,消息上了頭版,隨後的國家領導人接見球隊的消息被放在報眼位置上。

  一朝突破,另眼相待。分別出任湯杯決賽第一、第二單打的韓健、陳昌傑都是遼寧人。韓健場上場下頭腦聰明,雖在此之前早已成名,但勇挫印尼名將林水鏡的佳作,還是令媒體趨之若鶩。當年秋天新德里亞運會後,韓健親筆為《人民日報》撰稿《我是怎樣兩次打敗林水鏡的》,文章寫得情景交融,非親身經歷者寫不出,就是同樣有親身經歷的運動員大多也無此文字能力。韓健成了媒體的好友,這樣的關係至今讓人懷念,就如李谷一唱紅的那首歌——《潔白的羽毛寄深情》。

熱詞:

  • 湯姆斯杯
  • 汪大昭
  • 羽毛球
  • 中國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