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2005年7月6日,全英國一片沸騰,倫敦將第三次舉辦世界上最盛大的運動會了,舉辦的意義不僅於此,倫敦承諾要舉辦世界上首個可持續性的奧運會,為後人留下一份遠超出競技比賽本身的奧運遺産,這包括規模宏大的城區改造,建設世界級的體育館,讓更多年輕人因為奧運會參與到體育運動中,也就是這樣的一份提案,影響了國際奧委會最終的決定。
而倫敦奧運場館所在地就選定在倫敦東區最落後的——斯特拉特福區,申辦成功的那一刻,預示著倫敦東區將得以重生。事實上“重生”這個概念,在20多年前就被提出,原先整個倫敦東區重建計劃設定在2030年完成,而奧運會的舉辦,加速了倫敦東區重生的腳步,讓這個一過程從25年縮短到了5年。
倫敦東區位於倫敦塔橋以東數十公里長的泰晤士河兩岸,曾是全球最大的碼頭區,穿梭來往的船隻和忙碌的搬運工,讓這裡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達到了鼎盛時期,而上世紀八十年代,隨著船運業的衰敗和關閉,曾經的繁華早已不在,倫敦東區變成了一片廢棄的工業區。
這個曾經的舊工業區給這裡留下的是廢棄的廠房,被污染的河水和雜草叢生的土地。為了改變這裡的面貌,超過220座建築被拆除,130萬平方米的土壤得到清理,幾千噸的混凝土和磚塊被運出。而這一切都要在不破壞環境,還有提升環境的原則下完成,90%的材料將被回收和再利用。倫敦奧運會開啟了英國最大的重建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