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體育臺 > 新聞資訊 >

[國際青年記者專稿]深圳人的大運會選擇題

發佈時間:2011年08月21日 10:10 | 進入體育論壇 | 來源:CNTV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多終端看高清體育直播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國網絡電視臺 消息(註冊大學生記者 君萍 鄭禮軍 呂顏婉倩深圳報道)當深圳灣體育中心的“世界之門”被一個叫“闖”的巨人徐徐推開時,年輕的深圳終於迎來了與青春大運的激情擁抱。然而,無論是比賽場上不斷攀升的獎牌數字,還是大運村裏各國運動員的友情故事,都不是這座城市對大運會的全部記憶。氣氛熱烈的賽場外,多數深圳市民仍然如同往常一樣生活。對他們而言,短短十幾天的大運會,或許只是生活中激起的一層漣漪,很快就會恢復如初。

    電子屏幕上的大運會

    “加油,加油!”一家房地産公司門前的巨幅液晶屏幕下,幾十名市民圍成一圈,觀看正在直播的大運會女子舉重比賽。屏幕上,中國選手關鍵的最後一舉著實讓他們捏了把汗。“壞了,扛不住了!”騎著紅色自行車的小夥子羅龍超忍不住喊出了聲。

    羅龍超是附近一家快餐廳的員工,大運會的到來並沒有讓他的工作變得更忙碌。“倒是交通管制更嚴了,有些地方不能去,送不了外賣。”因為宿舍裏的電視沒有“大運頻道”,下班後,小羅會騎車來這裡看一會兒賽事直播。

    對喜歡運動的他來説,這電子屏幕上的大運會比體育館裏的大運會離他更近,也讓他的生活比平時多了一些“精彩”。

    與羅龍超相比,荔園酒店的服務員陳菲卻比平時辛苦得多。大運會開幕後,酒店的客人明顯增多。這幾天,除了例行的房間打掃,她還要到酒店大堂值班站崗。大運會開幕那天,陳菲累得“回去躺在床上就睡著了”。陳菲説,到目前為止,大運會的比賽她一眼都沒顧得上看。

    50多歲的出租車司機孫曉明,這兩天也感覺特別累——因為開夜班的兒子被調去“開媒體直通車了”。沒有人開夜班,他就得自己來。但他還是很高興,因為兒子開“大運大巴”可以賺得更多一點兒,這是大運會帶給他們的直接“好處”。

    看比賽比數金牌有意思

    與追求“更快、更高、更強”的奧運會相比,以“參與、交流”為宗旨的大運會,競技性和觀賞性自然都遜色不少。但對在家門口舉辦的這場盛會,不少深圳市民還是表現出了極高的熱情,一些重點比賽場次的門票早早就預售一空。

    家住南山區的錢軍是羽毛球愛好者,為了弄到一張18日晚在深圳職業信息技術學院體育館舉行的羽毛球團體決賽的門票,老錢費了不少週折。

    賽場上,雖然中國隊最終不敵印尼隊,但老錢仍然覺得很開心,因為現場的熱烈氣氛是他在家裏看電視享受不到的。為了給中國隊加油,老錢不知吼了多少聲“殺”。

    作為一個鐵杆兒體育迷,以前每逢大型賽事,老錢最關注的就是比賽結果和不斷變化的獎牌榜,無論是21年前在北京舉辦的亞運會,還是10年前的大運會。

    然而,聊起在家門口舉辦的這屆大運會,老錢卻説不出中國隊最新的獎牌數量。上班和同事一起聊天,大家關注的也不再是中國隊今天又拿到了幾塊金牌。

    21年前北京舉辦亞運會時,老錢正好在北京上學。“還記得開幕式那天,真是萬人空巷啊,商店關門,單位放假,學校停課,好像全體中國人都在期盼著那一刻,熱鬧得像過年一樣。”聊起這兩屆亞運會鮮明的對比,老錢笑著説:“這可能就像人一樣,年紀大了,見識廣了,平常心也就多了。”

    “避運”成為另一種大運生活

    即使在大運會舉辦這幾天,很多深圳市民也並未把關注的目光都投放在賽場上。開幕式前一天,在市屬一家事業單位工作的何先生一家便駕車離開了深圳。

    何先生告訴記者,大運會期間正趕上兒子放假,趁這難得的機會,一家人到陽朔“自駕遊”了一趟。“我們這也算是間接為大運會交通保障作了貢獻。”何先生笑著説。

    大運“前四後三”的假期安排,讓深圳市民中流行起幾種大運會生活方式:“避運”,外出旅遊避開大運;“受運”,留在深圳享受大運;“懷運”,懷著激動的心情觀看大運。其中,“避運”成為最受市民熱議的話題。深圳的一家網站調查顯示:“外出旅遊、赴港購物、回家探親、宅在家、繼續上班”,分列市民“避運”方式的前五位。

    即使沒有“避運”,深圳市民仍然通過各種方式享受大運帶來的愜意時光。

    小長假裏,在一家金融單位上班的張小姐就把自己宅在家裏。“睡個懶覺,看看韓劇,晚上再約上好久不見的朋友聚一聚。”張小姐告訴本報記者,閉幕式的3天小長假,她還準備繼續愜意地“宅著”。

    不炫富是為落實惠

    23歲的雷曉娟是深圳大芬村一家抽象畫店的銷售員。因為店裏的生意忙,大運會開幕後,雷曉娟一場比賽也沒去看過。在她眼裏,代表大運會的是剛剛開通的地鐵和粉刷一新的店面。

    對首次承辦國際大型賽事的深圳而言,成功舉辦一屆大運會的經濟重要性不言而喻。實際上,經過30年的經濟高速發展,今天的深圳比國內許多地方都更有資格“炫富”——GDP超過9000億元,人均生産總值已達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各大城市中位居首位。深圳用一場簡約的開幕式向外界宣告:這個城市,已經不需要再借助短暫的絢麗來證明什麼。

    日前,記者隨機採訪的部分市民中,有一半人知道大運會吉祥物是“UU”,知曉、聽過大運會主題歌《從這裡開始》的市民則不足1/3。然而,這並不妨礙千萬深圳市民感受到大運會籌辦所帶來的諸多“好處”:4年間,地鐵通車里程從原有的22公里發展到178公里,市民的居住環境、生活品質得以明顯改善。

    再過幾天,大運會聖火就將熄滅,但大運會留給深圳和深圳市民的記憶會長久存在。在雷曉娟看來,大運會讓深圳這個充滿了機會和活力的城市變得越來越美好。

責任編輯:張珊珊

熱詞:

  • 國際青年記者
  • 專稿
  • 深圳
  • 大運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