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體育臺 > 新聞資訊 >

[獨家專稿]張斌:解決問題 走向勝利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05日 17:36 | 進入體育論壇 | 來源:CNTV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多終端看高清體育直播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半決賽結束之後,WTA興奮地宣佈,李娜與莎娃比賽吸引了6500萬中國電視觀眾圍觀,這可真是一個令人心動的數據,特別是當WTA將未來市場增長點選擇在亞洲之後。WTA主席決賽前預測,一定會有同等數量的電視觀眾目睹決賽的。最新數據顯示,CCTV-5,當然還有同樣也做了新聞式全程直播的新聞頻道聯手奉獻的立體式電視轉播,總共吸引了1.17億中國觀眾。在我記憶中,廣州亞運會男籃決賽的數據與此相倣。

       對於決賽,我提心吊膽,生怕李娜再一次錯過人生的巔峰時刻。過程幾多波折,窗外鄰居一家人的興奮歡呼總算是將比賽的結局徹底畫上了句號。體育,本身的魅力實在巨大,小區內超市的小老闆一次又一次地衝到隔壁的美發廳中死死盯著電視屏幕不放。相信,那一時刻,神州一心。

       看完比賽,“突破感”這個詞顯現在我的腦海之中。似乎只有劉翔曾經給我們如此的“突破感”,當然姚明也該有類似的貢獻。也許我武斷了,可是感受無比真切。

       關於李娜的話題可以有無數,比之年初澳網之後會有井噴之勢。不懂網球的技戰術,多説會遭人恥笑的。還是坐而論道一番,説些宏觀的話題,也許會少犯錯誤。決賽前後,人們就開始討論“單飛”和“新模式”的話題,甚至中國體育都迎來了新曙光。這些話題以及觀點都很及時,可已不再新鮮。李娜的成功首先應該歸功於戰略選擇的明智,認清職業網球的必然規律,會幫助我們務實選擇。顯然,職業網球有效的發展模式盡在海外,國內資源配置匱乏,因此中國球員若想發展,唯一齣路就是走出國門,融入職業網球的熔爐之中。沒有這個認識,就不會有“單飛”的結果。而“單飛”也並非僅僅屬於中國女子網球,大道速滑有在加拿大長期訓練生活的王北星、場地自行車的郭爽也是海外生存訓練比賽,回國無非就是探親和比賽。只不過王北星和郭爽成績不值得炫耀,公眾對之默然。“單飛”解決的問題其實是一個網球資源配置的問題,融入其中,做一個純粹的職業網球人是一切的根本所在。我們的國球乒乓球、優勢項目跳水、羽毛球在自己項目中佔盡優勢,其模式對於奪得金牌最為有效,因此也就沒有“單飛”的必要。

       澳網閃亮之後,李娜出現了意料之中的波折,我們不身處其間,肯定不能知曉問題之所在。從近來的一系列調整看,重新組建團隊該是再上巔峰的關鍵所在。姜山是好丈夫、曾經的好教練、現在的最佳陪練,可是他的確無力再將自己的妻子帶到更高巔峰了,及時調整皆在道理之中。莫藤森將自己的同胞帶成世界第一,又是丹麥聯合杯隊隊長,其資歷水平皆有口碑。據説,莫藤森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讓李娜可以在場上盡可能平靜,此前面對自己的愛人,有時候李娜要控制住自己情緒並不是那麼容易的。另外,一個月時間裏,莫藤森還是找到了李娜技術上的突破點——發球,教導她在發球的時候,盡可能讓自己的肩膀打開得慢一些。我不是網球專家,不知道這個調整是否帶來了巨大收益,但只要李娜本人信服,進入良性運轉,那就最好。

       29歲,李娜還該再有幾年的網球生涯,原本的夢想都有可能成為新的現實。除了堅持和動力之外,至為關鍵還在於,有解決問題的能力。正所謂,解決問題,走向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