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體育臺 > 乒乓球 >

乒球歷史回顧:小球推動大球 乒乓外交轟動世界

發佈時間:2011年04月06日 08:45 | 進入體育論壇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多終端看高清體育直播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國際乒聯3月底公佈的一份報告説,3月下旬在中國廣州舉辦的大眾杯國際乒乓球精英賽,兩天電視轉播收視高達7000萬人次。有報道説國際乒聯主席沙拉拉都對這個數據感到相當吃驚,其實乒乓球在中國擁有這麼多的觀眾緣于“國球”在國人心中的特殊地位。

  50年前的那個春天,1961年4月,我國首次舉辦世界大賽第二十六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中國隊勇奪三項世界冠軍,乒乓球從此在全國大熱。舶來的乒乓球運動在中國歷經50年長盛不衰,逐步演變成“國球”,半個世紀的歲月,圍繞小小球臺發生了許多傳奇故事,國球在中國的影響力超越了競技體育的範疇。

  舉國協力爭冠軍

  “國乒108將”功不可沒

  1960年7月,為了備戰次年在北京舉行的第二十六屆世乒賽,國家隊在原有基礎上,從北京、上海、廣州三大集訓區選調運動員,包括徐寅生、李富榮、莊則棟、張燮林、邱鐘惠等人在內的“國乒108將”齊聚北京大集訓。在周恩來總理、賀龍元帥、陳毅元帥等老一輩無産階級革命家的關懷和全國人民的支持下,通過“國乒108將”這個戰鬥集體共同的努力,在第二十六屆世乒賽上一舉奪得男單、女單和男團3項世界冠軍,邁出了中國乒乓球50年長盛不衰的第一步。

  每每談起中國乒乓球隊的崛起,自然會想到容國團、徐寅生、莊則棟、李富榮、張燮林、邱鐘惠、林慧卿等世界冠軍。其實,中國隊取得的冠軍無論是團體還是單打都是“團體冠軍”。“國乒108將”到北京集訓備戰世乒賽,為的是祖國的榮譽,人民的願望,多少人犧牲個人名利,甘當主力隊員陪練。19歲從印尼回來報效祖國的李光祖,隊裏讓他模倣匈牙利選手的打法幫助主力隊員練球,他毫無怨言。他回憶説:“那時候物質條件不是很好,但是隊員們一心想著為了祖國,祖國讓做什麼就做什麼,黨讓做什麼就做什麼。”

  第二十六屆世乒賽男單冠軍莊則棟回憶説,為了對付日本乒乓球隊發明的秘密武器弧圈球,隊友胡炳權、薛偉初、余長春、廖文挺等憑藉多年的打球經驗,模倣日本弧圈球打法,幫助主力隊員適應弧圈球。當時拉弧圈球的運動員少,需要適應弧圈球的運動員多,他們不辭勞苦,努力堅持。陪練隊友不爭名、不爭利,很辛苦,為的是國家榮譽。莊則棟走上領獎臺捧杯的時候發自肺腑地説:我是代表我們的集體領獎!

  小球推動大球

  “乒乓外交”轟動世界

  1971年4月,中國乒乓球隊參加在日本名古屋舉行的第三十一屆世乒賽。當時中美關係已經有了緩和的跡象,但究竟以什麼作為最好的媒介,來改善兩國的關係呢?中國領導人認為世乒賽是很好的契機。

  4月4日,美國球員科恩無意中搭上中國球員的交通車,莊則棟主動贈送一幅繡有黃山風景圖的杭州織錦給科恩,科恩後來回送莊則棟一件帶有和平標誌的運動衫。這一戲劇性事件頓時成為轟動性新聞。4月7日,毛澤東在比賽閉幕前夕決定邀請美國隊訪華,尼克松立即同意了中方的邀請。1971年的春天,美國乒乓球代表團實現了對中國的歷史性訪問,中美兩國的乒乓球友誼賽在北京上演,留下的政治影響卻向太平洋兩岸散播開來,為中美人民的交往和中美兩國的外交突破敲開了大門。這就是被周恩來總理稱為小球推動大球的“乒乓外交”。人民日報在紀念乒乓外交35週年時評論説,重溫“乒乓外交”,人們認識到,人民之間的友誼能夠改變世界、創造歷史。

  “人生能有幾回搏”

  乒乓精神國人財富

  1959年4月5日,在德國多特蒙德舉行的第二十五屆世乒賽上,容國團在男子單打決賽中擊敗匈牙利選手西多,獲得新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世界冠軍,中國沒有世界冠軍的歷史從此結束,中國人的名字刻在了象徵乒乓球男子單打最高榮譽的聖勃萊德杯上。

  乒壇名宿徐寅生説,容國團帶給新中國的不僅僅是首個世界冠軍,最為重要的是他的那句“人生能有幾回搏” ,至今都是體育界的名言,這句話鼓舞了不知多少中國運動員勇奪世界冠軍,自己就是在這種精神下成為世界冠軍的。

  正是在容國團精神的激勵下,莊則棟和隊友們喊出了自己的心聲:我們也要拿世界冠軍!之後,莊則棟連續3屆獲得世乒賽男單冠軍,成為世界乒壇又一位風雲人物。

  一句“人生能有幾回搏”,讓人感受到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精神。這句話不僅是激勵體育健兒的經典之語,更是無數青年人的座右銘。這種拼搏精神不斷傳承下去,已經超越體育界,成為國人奮鬥的精神財富。

  如果問乒乓球運動員中,誰最完美地傳承了容國團的拼搏精神?可以有許多候選人。第四十六屆世乒賽男團半決賽決勝盤,劉國正在日本大阪上演力挽狂瀾的一幕,堪稱國乒拼搏經典。面對技術實力高於自己的韓國名將金澤洙,劉國正硬是挽救7個賽點實現逆轉,為男團涉險晉級決賽立下大功。第四十六屆世乒賽,強大的中國隊包攬7項冠軍,劉國正一戰成名,風頭之勁不亞於獲得一屆世乒賽男子單打冠軍。

  鼓勵孩子上陣揮拍

  球迷建議設立乒乓健身月

  記者觀察發現,現在經常打乒乓健身的群體,中老年是主力軍。業餘乒乓球比賽,還可以看到梁戈亮、盧啟偉等前國手名將的身影,球臺前卻鮮見青少年選手,乒超比賽觀眾也是中老年為主。中國乒乓熱,熱在中老年。如今乒乓球運動在青少年中呈現兩極分化,要麼受過專業訓練,要麼乾脆一點兒不會,乒乓球在青少年中的普及程度遠不如上世紀六七十年代。

  記者來到北京和平裏社區乒乓健身園,這裡露天支起20多張木質球臺,會員超過3000人,這樣規模的乒乓健身場地在北京可算是首屈一指。65歲的退休教師張先生説,自己十分喜歡乒乓球,從小學四年級,10歲的時候就接觸了乒乓球,雖然60多歲了依然每天都在打乒乓球,風雨無阻,身體好受益於打球健身。他還把8歲的外孫送到體育館專業學習乒乓球。70歲的程先生告訴記者,乒乓球桌子都是會員每年交的會費買的,健身園成立12年了,推動了國球的普及,很多剛開始不怎麼會玩的現在玩得相當好,許多人體驗到乒乓健身的快樂。今年45歲的姜先生説,打乒乓還有一個好處,以球會友,認識很多新朋友,鍛鍊身體還增加生活的幸福感。

  幾個老球迷七嘴八舌,聊起國球十分興奮,説到北京第二十六屆世乒賽到今年4月就整整50週年了,有人就建議,何不把每年4月定為全民乒乓健身月,讓更多青少年喜愛乒乓球運動?“國球”長盛不衰乒乓球愛好者該有個節日,這也符合國家倡導全民健身的大趨勢。

  第二十六屆世乒賽

  1961年4月4日至14日,第二十六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在北京舉行。周恩來、鄧小平、賀龍、李富春、陸定一、羅瑞卿、羅榮桓、沈鈞儒等出席開幕式。來自五大洲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00多位優秀選手進行了精彩的比賽。最終,中國乒乓球隊獲得男子團體世界冠軍;莊則棟、邱鐘惠分別獲得男、女單打世界冠軍。

  這屆世乒賽是在中國大地上第一次舉辦世界大賽。為了承辦這一賽事,國家在經濟極為困難的情況下,撥專款在京城東郊新建了一座可容納1萬多人的體育館。國家體委經過層層選拔,抽調全國的乒乓高手都集中進行強化訓練,到1960年底集訓總人數達108人。當時,國內還處在三年困難時期,食品供應非常緊張,連毛澤東、周恩來等中央領導人都&&不吃肉,但對運動員們給予極大關懷。賽前,周恩來總理、陳毅元帥還專程去看望運動員們,親自做思想工作,緩解大賽壓力。

  第二十六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是我國乒乓球隊成長壯大的一個里程碑,也是世界乒乓球運動的一個轉捩點。一些西方報刊説:中國結束了日本稱霸乒乓球壇的地位,執掌了世界乒乓球運動的牛耳。的確,從那時候起,我國運動員在多項世界大賽中取得了好成績,開創了國球的輝煌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