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體育臺 > 新聞資訊 >

歷史的輪迴 社會的進步 ——《亞運在中國》亮相

發佈時間:2010年11月07日 15:25 | 進入體育論壇 | 來源:CNTV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多終端看高清體育直播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1990年,亞運會第一次來到中國。作為中國舉辦的第一次綜合性國際大賽,北京亞運會在國民心目中,乃至在國際社會上的影響力,已經遠遠跳出了體育的範疇,對於北京城市格局和市政建設,中國的經濟、對外文化交流等方面,無不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二十年一個輪迴。2010年,亞運會再次來到中國。這一次,亞運會抖落了所有本不屬於它的重量,更加單純。從1990到2010,從北京到廣州,從非常對待到平常之心,我們每個人,乃至整個民族,用二十年的光陰走了一條路,一條因強大而從容,因自信而淡定的路。

    廣州亞運會開幕之前,中央電視臺體育頻道歷時一年,精心打造了紀錄片《亞運在中國》,回顧和梳理亞運與中國的這二十年。紀錄片共五集,前三集圍繞“始於1990”這個概念,分別從官方籌備、民眾參與、競技體育理念三個角度出發,回顧了中國人對於亞運會的群體記憶。紀錄片中出現了以下這些熟悉的面孔:張百發(時任北京市副市長)、魏紀中(時任北京亞運會組委會秘書長)、達娃央宗(1990年亞運會火種採集人)、顏海霞(1990年亞運會捐款第一人)、黃玉斌(1990年帶領中國體操隊獲得11枚金牌)、張連偉(中國第一批高爾夫職業球手。1990年北京亞運會 獲得團體第四)、鄧亞萍(在1990年亞運會上贏得三塊金牌,從此走入公眾視野)……北京亞運會在他們的生命裏,無不留下了濃重的一筆,甚至一定程度上改寫了他們之後的人生。後兩集《同舟共濟》、《夢圓廣州》將立足點放在現今,內容側重2010年廣州亞運會前的官方籌備,民眾參與等多個方面,第一次作為亞運會正式比賽項目的龍舟也成為了紀錄片關注的重點。全片前三集是站在今天回望歷史,後兩集是立足當下放眼未來,今昔對照,以二十年間兩屆在中國舉辦的亞運會為坐標,體現出人生的跌宕,社會的變遷。

    《亞運在中國》堅持人文化記錄的表達方式,將把主體人物置於廣闊的時代背景與社會生活中,通過個體命運的跌宕調動公共記憶,折射時代變遷。《亞運在中國》不是編年史,它採擷的是一個個不同的歷史瞬間,一個個不同的人生斷面。在影像上,這部紀錄片將採取“創意攝影”和“紀實追蹤”兩種手法相結合。“紀實追蹤”講求長期追蹤,利用時間的跨度發現細節、尋找變化以營造現實生活的真實感。而“創意攝影”則講求情景再現和意境營造,它主要承擔三個功能,一是實現對於過去沒有影像段落的再現,一是實現在過去和現實之間的過渡,再一個就是強化細節、渲染氣氛,調動特殊拍攝手段去營造場景。《亞運在中國》以“口述歷史”的紀錄方式挖掘了大量鮮為人知的史料,手法、體例、視角、風格都富有新意,代表了當前紀錄片創作水平。

    《亞運在中國》是中央電視臺體育頻道推出的第三部大型體育紀錄片。其主創團隊曾經拍攝製作了前兩部紀錄片《我們的奧林匹克》、《中國冰雪記憶》。其中,《我們的奧林匹克》第四集《微笑•1988》曾榮獲第26屆米蘭國際體育電影節“奧林匹克精神與價值”單元最高獎“榮譽花環獎”;第15屆上海白玉蘭獎歷史文獻類銀獎等重要國內外獎項。

    播出時間:2010年11月7日至11日每晚21:00在CCTV體育頻道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