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體育臺 > 綜合 >

奧運冠軍拿金牌換學歷受質疑 名校不再送文憑

發佈時間:2010年09月28日 08:47 | 進入體育論壇 | 來源:濟南時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多終端看高清體育直播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翻看現役運動員,特別是那些曾在奧運會、世界錦標賽和世界盃上拿過金牌的明星運動員的履歷,幾乎在學歷一欄中都會寫有“大學本科”、“碩士”的字樣。早在兩年前,由中國校友會網、《大學》雜誌和21世紀人才報聯合發佈的《中國奧運冠軍調查報告》顯示,自 1984年至2008年,我國奧運冠軍中本、專科以上學歷者約佔總數的81.95%,碩士以上學歷約佔28%。一時間,高學歷似乎成了運動員在追求金牌之餘,又一新的追求目標。

  上月底,武漢華中科技大學研究生院在官網上公開發佈聲明,要求 307名未能按期完成學業的研究生退學,奧運會冠軍楊威的名字赫然在列。儘管當事人隨後對“清退説”給予了否認,但不可否認的是,用“金牌換學歷”已成了中國體壇的一種現象。其實,最近幾年隨著“學歷風”在運動員中越刮越猛,奧運冠軍由於多種原因被高校勸退的事件也不時上演。

  那麼,究竟是誰一手製造了中國體壇這一“黑色幽默”?冠軍被“勸退”是否意味著高校真的開始向“虛假學歷”宣戰,還是另有隱情?而在“金牌換學歷”的背後又有著怎樣的體制“短板”和就業壓力?

  >>>現象名校突然不再“送文憑”

  在很長一段時間裏,奧運冠軍、世錦賽冠軍和世界盃冠軍曾是很多高校爭先恐後要接納的對象,特別是奧運冠軍受寵的程度簡直無法讓人想象。

  一位已經退役的奧運冠軍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講述過這樣一段有關“學歷”的往事,“在我拿到雅典奧運冠軍之前,曾在家鄉那邊被一所普通大學破格錄取,後來在我拿了冠軍之後,北京、上海的多所高校紛紛向我拋來了橄欖枝,希望我能到他們的學校就讀,而且給我開出了很優厚的條件。專業可以任選,老師所講內容完全根據我的接受能力制定,可以説相當於‘一對一’授課……”

  其實與這位奧運冠軍經歷相似的運動員並不佔少數,“被大學”不僅讓運動員的冠軍光環上又添了一道“金邊”,而且也讓這些擁有奧運冠軍的高校知名度大漲。所以這種看似“雙贏”的局面在中國體育圈一度很盛行。但為什麼最近兩年卻接連出現奧運冠軍“被退”的一幕?從去年乒壇名將、世界冠軍劉國正因未能在規定年限內修滿學分並常年缺課被上海交大“擬作自動退學處理”,到上月底奧運會冠軍楊威、高崚被武漢華中科技大學研究生院“清退”,這些高等學府似乎不約而同地開始向奧運冠軍説“不”。

  “只要是我們學校的學生,就必須遵守相關的規定,包括學籍管理方面的規定。我們不會因為學生身份的不同而區別對待。”武漢華中科技大學研究生院的這番冷若冰霜的解釋與當年諸多名校爭搶奧運冠軍入校的火爆場面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質疑運動員憑啥可金牌換學歷

  在體育圈內,像鄧亞萍這種從清華大學本科讀到劍橋大學博士學位的運動員少之又少,而這也正是鄧亞萍在退役之後成功轉型的重要條件。而李寧成為一代體育商界領袖與其在北京大學苦學歷史和法律有直接關係。不過,像鄧亞萍和李寧這種通過自身努力拿到貨真價實學歷的成功案例在中國體壇並不具有普遍性。而這也正是外界向“金牌換學歷”的學術潛規則發出質疑的原因所在。

  “就拿劉國正去年被上海交大勸退一事為例,他竟然先後被河北師大、上海交大、北京郵電大學、北體大4所大學錄取,早已從本科生‘讀’到了研究生。”昨天,某高校主管學生工作的副校長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稱,“這個事聽起來好笑,但卻反映了目前體育明星上大學的隨意性,也讓人看到了教育界本身的危機。我想,這很可能是多所高校紛紛拒絕給奧運冠軍繼續開‘綠燈’的直接原因。如果繼續對奧運冠軍這種‘走秀’似的讀書方式聽之任之,毀的不僅是運動員本身,更是學校的名聲。説得嚴重一點,運動員退學不是體育界的恥辱,而是教育界的恥辱,因為我們的教育界、學術界可以常年容忍這一現象發生和蔓延,説明內部已然發生病變。”

  >>>無奈就業需要學歷做“敲門磚”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在中國體壇盛行多年的“學歷熱”不僅僅是運動員和高校一拍即合的結果,這與國家相關部門的政策支持密不可分。早在2002年國家體育總局、教育部等部門便聯合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做好退役運動員就業安置工作的意見》,提出“鼓勵運動員進入高等院校學習並通過高校畢業生就業渠道就業”。《意見》中還專門指出“獲得全國體育比賽前三名、亞洲體育比賽前六名、世界體育比賽前八名和獲得球類集體項目運動健將、田徑項目運動健將、武術項目武英級和其他項目國際級運動健將稱號的運動員,可以免試進入各級各類高等院校學習”,此後又將保送範圍擴大到了現役運動員。正因如此,2003年北京體育大學獲得教育部批准,成為國內唯一可免試招收奧運會冠軍和世界冠軍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的高等院校,就此創建了獨一無二的研究生冠軍班。

  “讓運動員到大學裏深造絕對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但是由於中國運動員長期處於封閉的訓練狀態,所以不可能做到一邊訓練一邊在大學裏深造,所以變味的求學之路也就在所難免。”昨天,一位專業隊教練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頗為無奈地説道,“雖然大家都知道那一紙文憑説明不了什麼,但如果沒有還真不行。因為運動員在退役後如果想從事體育方面的行政工作就必須要有學歷。像在體育局裏競聘部門主任、處長職務等都必須要求有本科以上的學歷。説白了,沒有這個‘敲門磚’,光頂個奧運冠軍的光環在競爭中也難以服人。”

  >>>解決“體教結合”才是根本出路

  一方面是眾多高校面臨著“金牌換學歷”的潛規則質疑;另一方面是運動員必須要有一紙文憑作為日後退役轉行的“敲門磚”。難道説,在兩者之間真的無法建起一條共贏之路?“解決的辦法不是沒有,事實上這個辦法可以説是老生常談,那就是真正意義上實現體教結合。”瀋陽體育學院的一位資深教育專家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稱,“體育是一項技能運動,學歷教育則側重內在素質的提升。表面上看運動成績與學歷高低無聯絡,但事實上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不但可以提升運動員的心理素質,而且能夠讓運動員的訓練更科學、更有效率,從而在比賽中賽出好成績。當然,要想真正落實體教結合的運動員培養模式,首先就要改變傳統意義上那種封閉體制與學校教育嚴重分離的訓練體系。而是讓運動員也回歸學校,在普通教育中培養學生的體育特長,讓學生們在繼續學業的同時還能發揮運動潛能。”

  正如社會體育學專家盧元鎮所言,“冠軍班是高校的一種自殺行為,開設這樣的班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運動員再教育和再就業問題。優秀運動員、教練員也要通過正規的考試才能攻讀碩士學位,高校免試招收世界冠軍是一種自貶身價的行為,應從體制入手,大力發展學校體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