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體育臺 > 乒乓球 >

鄧亞萍正式履職人民日報社 37歲成正局級幹部

發佈時間:2010年09月27日 08:48 | 進入體育論壇 | 來源:新京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多終端看高清體育直播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鄧亞萍

  備受關注的“鄧亞萍履新”一事塵埃落定。昨日,人民日報社人事局確認,鄧亞萍已離開共青團北京市委,正式被任命為人民日報社副秘書長、人民搜索網絡股份公司總經理。即日起,她已經開始到新崗位工作。

  今年37歲的前乒乓球奧運冠軍鄧亞萍,自2009年4月起正式就任共青團北京市委副書記職務。近日,網絡上有消息稱,鄧亞萍即將調任人民日報。本報記者經多方證實,鄧亞萍已經不再擔任團市委副書記職務。並且,按照幹部選拔任用的規定,鄧亞萍接受了測評、考察和公示等規定環節,正式調入人民日報社工作。

  人民搜索董事會表示,肯定並看重鄧亞萍身上所體現出來的拼搏、進取精神,以及她在國際奧委會和共青團北京市委任職期間,所表現出來的組織和管理能力,還有她的國際影響力。

  昨天,人民日報社人事局證實,已接到關於鄧亞萍的任命文件。她的職務除人民搜索網絡股份公司總經理外,還包括人民日報社副秘書長,級別為正局級。據知情人士介紹,目前,鄧亞萍已經開始上班,正在熟悉新崗位,她具體分管的工作正在協商中,有望在國慶節後確定。

  據《城市快報》報道,鄧亞萍曾于近日到人民日報社辦公樓“探營”,還特意走入了體育部門的辦公室,拜訪了當年曾經採訪過她的老記者劉小明。

  昨天,記者前往人民日報社探訪,但未能見到鄧亞萍,她的手機也從一週前起,一直處於關機狀態。

  ■ 人物

  鄧亞萍:37歲的正局級官員

  8月30日,北京最高氣溫31℃。

  武搏會現場,在志願服務站點上,一襲黑色衣裙的鄧亞萍與志願者一一握手,為他們戴上“熱情服務”的胸牌。

  此時,鄧亞萍的身份是共青團北京市委副書記,分管宣傳和志願者工作。

  在很多記者眼中,這應該是她在就任該職位期間的最後一次公開亮相。整齊的短髮、得體的衣裙、嘴角微微的笑意,儼然是一名一絲不茍的職業官員。

  從“乒乓皇后”到經濟學博士

  實際上,自1997年起,那個中國人熟悉的小個子運動員形象,就和直徑38毫米的乒乓球一起,與鄧亞萍漸行漸遠。在奪得4枚奧運會金牌和18項世界冠軍後,鄧亞萍選擇了退役。

  1996年底,鄧亞萍被薩馬蘭奇提名為國際奧委會運動員委員會委員。但當時,她的英語基礎幾乎是零。

  鄧亞萍曾回憶,當她以英語專業本科生的身份初進清華大學時,老師想看看她的水平,讓她寫出26個英文字母看看。鄧亞萍費了一陣心思,總算寫了出來,但卻是“一會兒大寫、一會兒小寫”。

  隨後,鄧亞萍開始了每天學習14個小時的“學生時代”。由於背單詞“用腦過度”,每天早晨起床,她的枕頭上都能發現許多頭髮。但面對大家的關心,她只説了一句“我是運動員出身,不怕苦。”

  2000年11月,鄧亞萍進入國際奧委會運動員委員會,3年後,已經獲得諾丁漢大學碩士學位的鄧亞萍,開始攻讀劍橋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並於2008年順利取得博士學位。

  昔日的“乒乓皇后”從競技賽場轉型為知識女性。

  北京奧運成就標準體育官員

  2007年3月,鄧亞萍被任命為第二十九屆奧運會組委會奧運村部副部長。這時,她的英語已經非常流利。

  當時奧組委志願者部一名工作人員對鄧亞萍的英語甚是折服。她記得,當時正好趕上204位代表團團長參觀奧運村。講解員們都是大學生,具有一定的英文水準,但和鄧亞萍的口語一比,就顯得不夠流利和準確。

  為了培訓講解員,鄧亞萍一個單詞一個單詞地“摳”,糾正講解員們的表述習慣和口語發音。“真沒有想到,她的英語這麼好。”

  在奧組委奧運村部,鄧亞萍的另一個職務,是“村裏的新聞官”。

  “奧運村大概是奧運場館中最大、最複雜的。作為發言人,必須了解村子的方方面面,做到這一點很不容易。”昨晚,原北京奧運村部部長吳京汨回憶,奧運村各類工作人員有2萬7千多人,光運行計劃就有七大本。為了準備新聞發佈會,“亞萍早起晚睡,鑽研勁和認真的態度讓人至今難忘。”

  奧運會結束後,由奧運村運行團隊組織編寫的《北京奧運村紀事》一書中,鄧亞萍詳細地回憶了時任“村裏新聞官”的情景。第一次以北京奧組委奧運村新聞發言人的身份,步入北京奧運會主新聞中心,面對著黑壓壓一屋子人和亮成一片的閃光燈,她拿出了“當年參加奧運比賽的狀態”。

  這場110多家國內外媒體、130多名記者參加的新聞發佈會,被鄧亞萍看作又一場乒乓球賽。

  “既然上場了,就得相信自己,就得有充分的自信,就得有一種掌控整個局勢的霸氣。”鄧亞萍説,面對食品安全、宗教、安保等“敏感”話題的提問,她軟中帶硬,乾脆利索,“把他們發過來的球一一擋了回去。”

  在這種霸氣以外,許多記者也注意到此時的鄧亞萍身著職業套裝,略施粉黛。

  “已經轉型成一名標準的體育官員了。”一名參會記者表示,與奧組委其他官員相比,鄧亞萍不論在舉止儀態上,還是在業務水準上,都絲毫不顯得遜色。

  這名記者回憶,絕大多數官員在回答海外媒體的提問時,必須通過翻譯來進行。而鄧亞萍則能在中英文兩種語言之間熟練“切換”,時而口齒伶俐地用中文回答國內記者提問,旋即又以一口流利的英語向海外記者介紹奧運村。“不光是口語能力,還需要很強的思維能力,鄧亞萍已經都做到了。”

  轉型政壇出任團市委副書記

  奧運會結束7個月後,2009年4月,北京市委組織部宣佈了對鄧亞萍的新任命——共青團北京市委副書記。

  自此,鄧亞萍有了新稱謂——“鄧書記”。

  但級別為副局級的鄧亞萍,卻沒有一點“官架子”。

  2009年4月21日,在北京青年創業示範園的開園儀式上,履新之後的鄧亞萍首次公開亮相。身著棕色襯衣、短髮淡粧的她,成了園區裏的“明星”,不時有園區員工、企業人員要求同她合影,鄧亞萍每次都爽快地答應。當參觀到一家清華大學博士生創辦的企業時,鄧亞萍主動微笑伸手:“咱們是校友。”

  在這個職位上,鄧亞萍完全告別了體壇,轉身政壇,被外界視為她又一次華麗“轉型”。

  履新後,鄧亞萍曾接受本報記者的採訪。她回答問題很爽快,態度謙虛,她承認,團市委副書記這個職位和她原來從事的行業完全不同,是一個全新的領域,對她而言,是有難度的。

  她依然習慣用“乒乓球”來做比喻。她説,在新的工作崗位上,自己要不斷堅持創新精神,“就像我原先打乒乓球一樣,沒有新技術,就很難站住陣腳。”

  很快地,以前採訪過她的老記者發現,鄧亞萍清瘦了些。

  她的日程表總是排得滿滿的:參加“五四”運動90週年表彰大會,去懷柔、順義、朝陽等區縣與基層團員交流,汶川地震一週年時與志願者座談……每天上班、坐班的鄧亞萍,形容自己的生活是“白加黑”。

  不過,即便轉型政壇,鄧亞萍依然具有明星效應。

  從前在奧組委時,鄧亞萍曾經同奧運村的業主單位談判,工程要儘快交工,還要保證質量,又不能超支。鄧亞萍的“明星身份”幫了她的忙,“有些別人談不成的事,她出馬一談,就成了。”同事們回憶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