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0年08月28日 09:49 | 進入體育論壇 | 來源:勁體育
阿爾貝蒂尼最近的回憶,形象刻畫出意大利球迷對足球的關注點變化,“最初效力米蘭時,我和出租車司機聊天,他説要不是受傷,也會當專業球員,我們還聊了怎麼踢球、處理球。幾年後碰到他,他問我卡佩羅和薩基到底誰更棒。前幾天我又碰到他,問我巴薩弄走伊布,會不會來米蘭,巴薩和米蘭如何操作。看,現在人們只關心市場。”
英超的金元政策外加西甲兩強的鉅資,鋪天蓋地籠罩歐洲,一時間,市場錯誤地成了俱樂部形象和未來成績的直接標尺。意甲相形見絀地喪失上世紀風範,緊縮銀根樸素建隊,換來了人氣和感召力的下降。意甲最近一次從英、西兩國購進當家球星,還要追溯到2001年拉齊奧從瓦倫買了門迭塔,4000萬歐元,是不是水貨另當別論了。巧合,意甲隨後的兩次境外重頭引援,去年尤文2450萬買不來梅核心迭戈,國米前年3000萬買誇雷斯馬,全都淪為水貨。
市場投入重超西甲
一系列金球、重磅球員外流,托尼、盧卡雷利等人在最值錢時奔他鄉、不順心才回來,意甲從境外主要是葡、法、非洲、美洲等引進二三線球員,培養成熟再高價轉賣或接收他國豪門廢棄品,意甲就像個過濾器,專挑泥沙,把優良的東西漏走,國人看到的多是剩下的沙子。球迷不禁問:意甲何時才能扭轉市場頹勢,重回上世紀的色彩?范尼當初拒絕羅馬,哲科不願來,斯內德還是莫裏尼奧強行拉來的,好大不樂意。
不用苦苦追問了,樂觀就在眼前,意甲正恢復市場活力加重投入,只不過路線變了,變得更務實,不要大牌,不要最貴的人,要單價合理的潛力股。雖然單筆消費很難引起注意,但累計起來便足夠可觀。單價低,總額高,偏重實力而非名氣,是近幾年意甲的市場核心,今年為最。
今夏歐洲轉會市場受金融危機影響很大,除了俄超,其他聯賽都有大幅縮水。但在總交易額排行榜上,意甲仍以2.4億歐元超越西甲,位居第二。儘管目前為止意甲標王克拉西奇的身價1500萬隻能排在轉會榜上第15位,可夏季球會投入榜前十名裏,意甲佔了兩個名額,與西甲(皇馬、巴薩)並列第一,其中尤文圖斯以5085萬排名第三,熱那亞以4140萬排名第六。這是個令意迷振奮眼前一亮的扭轉趨勢,別看貝魯斯科尼寒磣,別看莫拉蒂轉型改走平衡路線,整個意甲沒有繼續淪陷。
2005年,北方三強並駕齊驅鎮壓意甲時,意甲買人共花費1.5億,賣人所得1.6億,賺了1000萬。電話門的2006年,兩個數字分別為2億和2.16億,又賺了1600萬。兩年出超,2007年馬上扭轉,借助3個傳統強隊的回歸,意甲花費3.68億買人,賣人所得2.67億,也就是凈花費1.01億,意甲重視市場投入。2008年,兩項數字差距拉得更大,買人5.0788億,賣人3.1175億,凈花費1.9613億。當時總花費5.07億,接近“歐洲首富”英超的5.77億,多過西甲的2.85億(西甲2007年高達5.41億)。
也就是,從2007年至今的4個夏天,英超獨居鰲頭的前提下,意甲兩次落後西甲,也兩次完成超越,特別是今年的超越極有説服力和指向性,因為意甲多數球隊在過渡組建期。2006年,意甲投入還不到西甲一半,這條發展軌跡是有整體趕超西甲態勢的。所以説,意甲已擺脫了電話門束縛,全新地走上一條務實低調健康之路。
實用外援路線衝紀錄
意甲市場的突出現象是引進大批量初出茅廬或只是小有名氣的外援,外援比例高居不下有違復興政策的本土化,勢必擠壓本土球員,但要注意,今年是復興元年,政策不可能全部到位,不能一刀切地對待,意甲球隊成熟的遍佈世界各地的球探網,不可能一夜之間付之東流全都下崗,挖掘潛力孩童加以培養,本就是鼎盛期意甲對國際足球的一大貢獻,也是意甲的好傳統。
按照《米蘭體育報》統計,今夏意甲從境外引進的外國球員(不算內部流動)已有42人,比去年最終的32人多出10個。這項數值從2002年到2006年趨於穩定,分別為22、30、25、27、28,2007年猛漲到48人,2008年增至52人,創意甲夏季外援紀錄。2007年開始到今年的外援驟增現象,是意甲電話門後市場策略轉變的體現,意甲的多元化在最近4年達到空前境界,當然也變成本土球員無空間、無作為的藉口和長期隱患。但本質上,外援比例和國家隊成績無必然聯絡,英超、德甲上賽季外援比例58.6%、49%,都高過意甲的42%,德國照樣高歌,國家隊梯隊建設,淩駕於俱樂部之上的專門運作起更大的作用。
意甲外援的增長速度非常明顯。1981/82賽季340人中只15個外援,4.4%,意大利同年世界盃奪冠。1989/90賽季,374人中53個外國人,14.2%,1993/94賽季15.7%。2001/02賽季484個註冊球員有175個外援,佔了36.2%。上賽季553個球員已有237個外援,佔了42.9%。意甲比博斯曼法案出臺時期外援翻了三番,14支球隊超過了歐洲平均外援標準32.75%,英超、德甲數值高,但較之前一個賽季分別少了6.6和3.7
個百分點。增速過快、“喪失主權”不是好現象,值得意大利足球人擔憂,但另一個事實不容忽視,違背本土化的同時,在向年輕花進發,舍一取一,在復興元年不失為一種合理方針。買外援只是表象,根本的還要看買了什麼樣的外援,代表著哪種路線。
青春風暴先外後內
意甲今夏迄今引進的42個新外援,觸及30歲大關的只有一人(佛羅倫薩的丹麥門將博魯奇),25歲的有30個,比重最大,20歲以下的有11個,最年輕的有兩人,烏迪內斯的新中鋒捷克人維耶德拉,巴勒莫的後腰、拿著瑞士護照的馬其頓人卡薩米,都是18歲。重點放在新生代,而非職業生涯末期的成名老漢,還不能説明意甲俱樂部自動奉行的青春路線嗎?這對降低意甲的平均年輕彌足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