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體育臺 > 排球 >

4大困局映射中國女排現狀 沒錢途誰家孩子練

發佈時間:2010年08月02日 10:56 | 進入體育論壇 | 來源:新京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多終端看高清體育直播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至1981年12月4日,中國女排收到賀信、賀電和各種紀念品達3萬多件。北京商標一廠、無錫鐘錶廠等生産單位的職工在信中表示,要‘學習女排精神,保證完成和超額完成生産任務。’受‘女排精神’鼓舞的北大學子則喊出‘團結起來,振興中華’的時代最強音。”這是1981年11月,中國女排首奪世界冠軍後《人民日報》的報道。時過境遷,如今的女排國家隊連泰國都會輸,國內最高規格的全國錦標賽,球場內常常空蕩蕩的。

  缺乏資金、缺少關注、後備力量不足……其實,北京隊這個小樣本,完全就是全國範圍內女排生存困境的縮影。

  困局1 沒錢途沒前途 練著練著就跑了

  1988年左右出生,平均22歲。蔡斌認為這一代人應該是他現在最想要重點培養的。但這個年紀的普通大學生已經步入社會開始找工作了,蔡斌説他想不出合適的理由,讓這些姑娘們以職業排球為生。

  “在北京打排球的人其實不是特別少,但很多人都以這個為考大學的跳板。比如劉曉彤,她其實是作為排球特長生來到101中學唸書的,條件太突出了,才被選到了北京隊。而其他很多孩子,當初都是抱著她這樣的心態,以這個為特長考上好的中學、大學為目標的。”蔡斌説,很多家長認為職業排球運動員,是個既沒錢途又沒前途的工作,尤其是在北京這樣的大城市。

  “每個月掙不到3000塊錢,訓練那麼累,可能北京的家長都不願意把孩子送來幹這個。我們隊裏現在1988年出生的就沒有人,全部練著練著就走了,有上學的,有出國的,都去謀更好的出路了,非常可惜。”蔡斌認為,人才流失的情況很嚴重,但這個項目愈發缺乏吸引力,是他也無能為力的事情。

  困局2 主力出現斷檔 90後提前當家

  “現在應該是1988年左右出生的這一批隊員成為頂梁柱,但在北京隊出現了斷檔,幾個主力隊員中,90後小將佔了大多數。”蔡斌介紹説。

  “主攻張碩和劉曉彤都是90後,打替補的翟月頸椎有病,有時會整個手臂都麻得動不了。替補二傳有運動性哮喘,一上量就犯哮喘。前一陣子對抗訓練逼得我自己親自當二傳。副攻郝雯是1986年的,喬婷是1992年的,今年才拔出來,這次全國錦標賽是她第一次打大賽。薛明長期在國家隊,另一個副攻郭雅莉也是1992年的,更沒經驗。接應方面,曾春蕾的替補尹旭東是1992年的,還打不了全國比賽。自由人陸冬冬是1990年的,看看隊裏多少90後啊。”出征全國錦標賽前,蔡斌便無奈地表示北京隊缺人,這些不滿20歲的隊員儘管條件不錯,但遠不到打主力的階段。“現在訓練還不錯,一到賽場上,跟那些成熟隊員一打,肯定就歇菜了。”

  “看,那個是我剛從少體校挑進來的隊員,1996年的,跟你一邊大。”蔡斌對著學通社小記者王子晗説,“還不知道怎麼打球呢,沒辦法,實在沒人了。”

  本次全國錦標賽,7位主力隊員中有4個是90後,14人報名錶上,有4個1992年的隊員。蔡斌認為這不是後備力量充足的表現,在他看來,1986年左右出生的隊員在當打之年,1988年左右的是得力替補,90後球員應該還在二線磨練,“一支一線隊中有這麼多92年的孩子,是挺不正常的。剛18歲,就來打全國最高級別的賽事了,其實是有些拔苗助長的。”

  困局3 後備力量不足 蔡斌到中學挑人

  按道理説,各項目的一線隊都是到二線隊去挑人,但蔡斌到北京隊後,發現自己只能去少體校選人。

  “來這裡之後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挑人,我們的人手不夠,排兵布陣真是捉襟見肘。”蔡斌講述了他從未遇到過的挑人經歷,“沒有青年隊,我只能去少體校。我不光去了少體校,還去中學裏挑。這在其他省市,一線隊的主教練去中學挑隊員是幾乎不可能的。”

  本次全國錦標賽上,蔡斌最擔心的就是有人受傷,因為他的替補隊員實在少得可憐。“回去我還要趕緊繼續挑選隊員,這是個很難的過程。我來到北京之後,一直積極呼籲留住人才,各方面關注度也很高。我聽説領導幫我們找了個不錯的贊助商,很快就會簽約了。到時候隊員們的待遇肯定會提高,我希望借這個機會,能讓大家看到這個項目的希望,增加一些吸引力吧。”

  困局4 排球環境惡化 照顧國字號苦了地方

  翻開本次全國錦標賽的秩序冊,不難發現很多隊伍與北京隊一樣,都是90後當家。浙江、上海等更是有多名90後主力。蔡斌承認,斷檔、後備力量不足、板凳深度不夠,不僅是北京隊面臨的問題,而是全國排球的困局。

  女排“黃金一代”時期,人們對排球的狂熱甚至趕上了足球。如今看看空空如也的比賽場館,便知道排球已經成為“冷門”。

  “其實現在打排球的人也不少,好多學生都在打。但真正搞競技的太少,平時作為娛樂活動還可以,但真正搞競技排球的還是少數,從事專業訓練的排球人口並不多。”蔡斌認為,排球目前的大環境非常差,他擔任國家隊主帥時體會尤為深刻,“國家隊就像金字塔尖,需要有厚實的基礎,各地方隊的底子好了,才能有高水平的國家隊。可現在每個省隊就那麼些人,一抽隊員到國家隊,地方隊水平就下來了。”

  以這次全國錦標賽為例,上賽季甲A聯賽冠、亞軍天津、上海都沒進4強,原因就是主力被調入國家隊後,實力大打折扣。

  談到女排的待遇,北京隊領隊王衛軍透露,每隊都有比賽津貼,排名越靠前的津貼越高。她曾打聽過天津女排主力隊員的平均工資,得到的答覆是“工資、獎金、津貼全加起來六七千左右”。姑娘們每天超過8小時的高強度訓練,和這個數字顯然不成比例。“不知道人家是不是有所隱瞞,但肯定不會跟這個數字差特別多。冠軍球隊尚且如此,何況其他球隊呢?誰還願意把孩子送來打排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