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體育臺 > 拳擊 >

拳擊項目總讓人聯想死亡 防止悲劇需做足七點

發佈時間:2010年08月01日 14:30 | 進入體育論壇 | 來源:大洋網-廣州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多終端看高清體育直播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泰拳女選手遭對手左勾拳打翻 兩日後身亡

  日前,34歲的美國女子泰拳手艾德里安娜西蒙斯在美國舉行的一場業餘泰拳決賽中被對手一記左勾拳打在臉上後昏迷,令人吃驚的是,比賽現場居然沒有救護車待命,比賽組織者隨後不得不動用直升機將她送到醫院搶救,最終她不幸身亡。

  7月17日,22歲的韓國拳擊手裴基石在自己職業生涯的謝幕戰中,被對手擊中頭部,倒地不起,並當場昏迷,被緊急送院,因腦部受損過於嚴重,在經歷了4天的緊急救治後,不幸離開了人世。

  一場是有各種護具保護的業餘泰拳比賽,一場是職業拳擊比賽,都出現運動員死亡事故,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搏擊類比賽如何才能防止出現死亡呢?本報記者為此專門採訪了搏擊專家鄒國俊。

  鄒國俊曾是中國散打名將,現為北京盛華國際武術搏擊俱樂部總裁、品牌搏擊賽事“英雄傳説”的創辦人,長年率領旗下搏擊選手出國參加各種職業搏擊比賽。鄒國俊説,所有項目都有傷亡的風險,但運動員因比賽而死亡是很大的事。搏擊比賽是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上的,首先要保障運動員的安全。對抗性項目很容易遭人詬病,因為這是以擊打甚至擊倒對手為目的的項目,存在著“故意”,而如馬術這些項目出現的傷亡則被視為“意外”。

  為何搏擊易讓人聯想傷亡?

  給人印象“故意傷害”

  世界上的職業搏擊比賽,規則必須經過認證。裁判必須是專業且有經驗的,場上的醫療保障、保險等也必須要得到保證。去年在日本舉行的一項職業泰拳比賽,泰國選手戰勝了日本選手,但比賽次日,泰國選手感到頭暈,然後休克,最後搶救無效死亡。在包括職業拳擊在內的各種職業搏擊比賽中,選手受到傷害是客觀存在的,這種傷害不一定體現在比賽中,在長期的訓練中也會造成傷害,當年的世界職業拳擊重量級拳王阿裏的帕金森症就是長期的職業拳擊訓練與比賽造成的,是長期對頭部的擊打留下的後患。

  在專家看來,很多競技運動比搏擊更容易造成運動員死亡。但為何一談起搏擊,就讓人與傷亡聯絡在一起呢?主要是運動特點造成的,因為作為對抗性運動的搏擊比賽給大眾的印像是“故意傷害”,如果有傷亡則是人為造成的,而不是意外。

  職業拳擊傷亡率高於泰拳!

  只因對腦部損害更大

  在搏擊比賽中,對腦部的損害是最主要的,一般而言,因搏擊比賽而死亡的運動員都是由腦部受傷而造成的。因此,搏擊比賽中對頭部的防守是最重要的。而在各種搏擊項目中,最容易造成傷亡的是職業拳擊。對此,鄒國俊解釋説,拳擊比賽中,雙方主要以對方的頭部為攻擊目標,而拳法的攻擊可以比其他任何手段更精確,頻率也高得多,搏擊則因拳腿並用,攻防距離遠,對頭部的擊打頻率相對較少。另外,雖然以腿或肘膝攻擊頭部的力量更大,而且這些部位的擊打都不像拳頭那樣戴上拳套,表面上看殺傷力更大,但卻不易造成死亡,因為腿、肘、膝的重力擊打通常是造成骨折,即使是震動到腦部,由於對方一下子就被擊倒甚至休克,這種擊打是一次性的。但拳頭的擊打卻可以是連續或多次間斷性的,被擊中的選手並未倒地,裁判也不好中止比賽,結果可能運動員在比賽時未見有異常,但賽後就出問題甚至死亡。從這一角度來看,散打甚至是對抗強度更大的職業泰拳都不如職業拳擊更容易使選手死亡。

  職業搏擊為何體檢嚴格?

  其實並非“一拳斃命”

  鄒國俊認為,搏擊比賽造成運動員死亡,實際上是多種因素的結果,場上某個有效動作通常只是誘因。那場女子業餘泰拳比賽,驗屍官表示:“艾德里安娜的死是意外,沒有證據表明琳塞的那記非常普通的左勾拳是她喪命的根本原因。”

  鄒國俊經常率領隊員參加日本、美國和歐洲的職業搏擊比賽,他説:“正式的比賽都要運動員提交兩個月之內的腦電圖和心電腦等各種指標的體檢結果,看運動員是否勝任比賽。有些選手為了獲得比賽機會,會應付了事,並無真正體檢,可能存在身體隱患。另外,如果一個選手在比賽中被技術性擊倒,規定在3個月到半年內不能參賽,最少也限制在兩個月內不能比賽,兩個月後經過醫生證明才能上場。”

  如何防止悲劇重演?

  做足七點方保安全

  搏擊比賽容易出現傷亡事故的其中一個原因是選手實力懸殊。在職業比賽中,選手的配對是很有講究的,雙方必須實力接近,這樣才能不容易出現傷亡,比賽也更精彩。水平高的選手,對自己的保護必然也會更好。幾天前的那場女子業餘泰拳比賽,艾德里安娜和琳塞本來都不應該在這場比賽中碰面。琳塞原來是一名足球運動員,身體非常硬朗,參加過20多場國際比賽,是一名經驗豐富的老將。而艾德里安娜此前只參加過4場比賽,幾乎沒有什麼實戰經驗。兩人根本就不應該參加同一級別的比賽。

  鄒國俊也承認,規則越開放的比賽越容易對選手造成傷害,從安全的角度説,護具是很重要的,但為何世界上存在著職業和所謂業餘兩種搏擊比賽呢?因為職業搏擊比賽是以市場利益為追求的,為了迎合觀眾,規則必須更開放,如果包得嚴嚴實實,攻擊的手段也有諸多限制,像業餘拳擊或業餘空手道,就很難得到觀眾的認可。這無疑是一個兩難的問題,搏擊比賽要得到市場,就必須降低安全系數,而過於強調安全,就無法贏得觀眾。職業搏擊比賽要的是效果,而業餘搏擊比賽要的是結果。不過,鄒國俊同時也指出,無論是職業還是業餘的搏擊比賽,都是控制在安全範疇內的。

  無論業餘還是職業搏擊比賽要防止出現死亡事故,必須要做足以下幾點:一是規則必須經過認證;二是運動員必須經過體檢;三是選手的配對必須水平實力相當;四是場上裁判必須是有經驗的專業裁判;五是比賽現場的醫療保障與措施要處理及時正確;六是比賽要合法;七是要有運動員傷害保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