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足曾經的身體優勢已不復存在
新浪體育訊 國足上一場比賽還是在6月份,再戰時卻已經是在大約半年之後了。對比一下兩次的首發陣容,可以稱得上是滄桑巨變,當時的首發球員目前還能出任主力的已經不到一半,而新國足的戰術也發生了巨大變化。
上一場國際A級賽是對澳大利亞,當時的首發球員中僅有宋振瑜、杜震宇、劉健和王棟這4名球員在對阿曼之戰時依舊出任主力,像李瑋峰、徐雲龍、肖戰波等七十年代出生的球員都已經淡出國家隊,而他們在當時都以主力球員身份參加了中國隊世預賽的最後一戰。
本屆國家隊被稱為史上最弱的一屆,這一點目前還無法印證,畢竟這僅僅是組隊後的第一戰,而且由於諸多客觀因素,連球員都不是殷鐵生親手挑選的,匆匆組建僅僅是為了應付不久以後的亞洲盃預選賽,而且隊員目前還正處於聯賽後的調整期,身體疲憊程度也是顯而易見。
從比賽中僅能看得出隊伍的變化走勢。殷鐵生強調新國足要以技術流為主,而一些球員也正符合這一特點。本場比賽首發球員中,以杜震宇為首的幾名中場球員技術都不錯,而因為狀態原因缺陣的蒿俊閔也是技術流代表之一。
但隊員的技術特點顯然還未能完全發揮出來。阿曼在西亞隊伍裏面也算是技術流隊伍之一,而兩相比拼,中國隊顯然是明顯處於下風。一對一過程中像杜震宇等球員都曾經有過亮點,但最終欠缺的還是與隊員的配合,不少球員單刀作戰的痕跡很濃,而這也正是他們未來最需要努力克服的弱點之一。
全場比賽中,中國隊僅打進一個進球,而即使是這一進球同阿曼的三個進球相比也是難談精彩,僅僅是憑藉對手反擊之後的一次再反擊,利用速度奇快的曲波給傾巢出動的阿曼人一個小教訓,但這樣的進球方式顯然並不符合技術流的總特點。
可以説,以前屢屢敗給中國隊的阿曼倒是給以往的剋星上了很好的一課,幾個進球都可以稱得上是行雲流水。如果比照身體和狀態因素,賽前不久剛剛湊齊人員的阿曼隊絕對不會比中國隊更具客觀優勢,但他們在場上的配合熟練程度卻遠遠高於中國隊,經常是2-3名球員就可以輕鬆突破到中國隊禁區後製造致命的威脅。
相比較之下,中國隊的後防線與對方進攻球員能力相比就遠遠處於下風。在國家隊重組之後,目前排出的防守陣容中除孫祥未上場之外,已經可以接近最強,但總體配合卻並不默契。阿曼算是掐準了中國隊的命門,三個進球幾乎如出一轍,都是在邊路進攻,之後選擇邊中結合部進行突破,並製造最後的殺機。
其中兩個進球是從中國隊苑維瑋防守的左路發動,另外一個進球則是中國隊右路曹陽和王霄的結合部。比賽的場面證明,中國隊四大鐵衛中普遍存在移動速度較慢的弱點,防守時也更多是對人而不提前卡位,經常被對手三傳兩倒就輕易撕開防線。
未來的國足必須先建立一個穩固的防守體系再徐圖進攻。對世界上任何一支有實力的國家隊來説,後防線的穩定都是最為重要的事情,而新隊長杜威顯然還不夠成熟,他未來的任務也將更加艱巨。
以前中國能常勝阿曼靠的就是身體優勢,但這次轉型之後拼技術就不再佔上風,尤其是下半場大幅度換人之後,更是給了對手更多的機會。如果説上半場算是五五開,那麼下半場就最多能算是三七開,即使是綜合全場的機會也是遠遠不如對手。
攻防無亮點的情況下也使得國足留下了巨大的提升空間。目前中國隊的三線情況中,防線中堅已經確定為隊長杜威,但他的成熟度還有待提高。中場核心難覓,無論是首發的前腰王棟還是邊路的杜震宇,都難具有絕對的領袖氣質。
而最需要提升的是鋒線。殷鐵生主推單箭頭,但無論是石俊還是後換上場的郜林還都很稚嫩,而全場比賽中也屬鋒線球員最令人擔心,僅有老臣子曲波打進一粒安慰性入球。三線儘量穩定之後,新國足才有望打出更為流暢的配合。
責編:劉鑫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