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首頁 > 體育頻道 > 體育總分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中國足球落後根源:體制存弊端 改革不徹底

 

CCTV.com  2008年12月03日 12:55  進入體育論壇  來源:濟南時報  

>>>>>>進入論壇

>>>>>>進入足球

>>>>>>進入中超專題

北京奧運會上,國奧隊輸球又輸人。

  中國足球1992年就踏上了職業化發展道路,是中國體育市場化改革的先鋒軍和探路者。但16年過去了,中國足球的競技水平反而每況愈下,另外,職業聯賽中假球、黑哨、賭球等醜聞不斷,聯賽形象越來越差,球迷數量大幅萎縮,後備人才培養乏力,許多俱樂部難以為繼。

  業內人士認為,中國足球淪落到如此境地,並不是因為職業化改革本身造成的,而是因為職業化改革不徹底、改革半途而廢所致,其中,管理體制的弊端是中國足球停滯不前的主因。

  運動成績與社會形象皆最差

  中國足球職業化改革是在國家經濟社會改革的大背景下進行的。1992年在北京紅山口召開的全國足球工作會議決定把足球推向社會,走市場化發展道路。主要有兩點:一是推進各級足球協會實體化建設,對足球運動實行協會化管理;其次是建設職業足球俱樂部,走職業化和産業化發展的道路。經過兩年籌備,“中國足球甲A聯賽”于1994年問世,開啟了中國競技體育職業化改革的先河。

  但十幾年之後,中國足球在職業聯賽、國家隊成績和青少年培養這三個最能反映一個國家足球整體水平的方面都出現嚴重滑坡。特別是今年,北京奧運會上,未能小組出線的男足國奧隊輸球又輸人,女足則未能進入四強;男足國家隊連續第二次在世界盃亞洲區預選賽上未能進入十強賽;10月初進行的亞洲少年錦標賽上,歷史上曾兩次奪冠的中國隊未能晉級8強,創造10年來的最差戰績。11月初,中國青年隊在亞青賽上戰績不佳,無緣明年的世青賽。“四大皆空”導致人們不滿和問責。

  中國足球職業聯賽經營慘澹。武漢體育學院、武漢理工大學等高校專家

  2007年進行的《中超聯賽觀眾足球消費狀況調查與分析》

  顯示,中國足球球迷不少,但中超球迷很少,比賽水平不高、黑哨假球多、場外醜聞多是影響民眾不愛觀看中超賽事的主要原因。

  與此同時,足球青少年後備力量在急劇萎縮。中國足協的統計數據顯示,在1990年至1995年間,我國註冊青少年足球的人數達到歷史最高的65萬人,2000年至2005年急劇下降到18萬人,目前數據庫中只有3萬多人。2000年前後,全國有足球學校400多所,目前僅剩70多所,且普遍經營困難。同時,青少年足球人才質量也不斷下降,各地球隊出現選材難。

  錯不在改革,錯在改革不徹底

  中國足球的尷尬現狀引發了社會上的廣泛非議,甚至有人對職業化改革本身提出質疑。對此,有關專家認為,中國足球當初改革的方向和目標定位並沒有錯,目前面臨的問題只能靠繼續推進改革去解決,而絕不能回到以前的專業體制上去,否則,十多年來改革積累的經驗就會付之東流。

  已故的中國足球職業化改革主導者之一、中國足球界元老馬克堅不久前曾表示:“足球改革的方向沒錯,不改革,中國足球永無出頭之日。”

1/2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