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踏上香港,濃厚的奧運氣氛撲面而來:懸挂在燈桿上的福娃、馬會門前的木馬模型、路邊“香港北京奧運同心”標語、地鐵站裏的奧運倒計時牌、穿著印有“中國加油”字樣衣衫的市民……
創新與務實──
新建馬術場地與原有賽馬設施結合
國際奧委會有關人士曾表示,香港馬術設施是歷屆奧運最完善的。
“整個工程創意非凡,成本和時間效益極佳,更是奧運史上首次把現有的賽馬設施與馬術場地結合起來”,承擔場館建設管理的香港奧運馬術比賽公司CEO林煥光説。
為了辦好馬術比賽,香港賽馬會斥資12億港元,將體育學院舊址及沙田彭福公園擴建成世界級的馬術場地,並且在雙魚河鄉村俱樂部會所及香港高爾夫球會會場內興建三項賽中的越野障礙賽賽道。
香港賽馬會解釋説,高爾夫開球後,球要飛行100多米,所以讓賽道從起球點和落球點之間過,比賽結束後,只需簡單還原高爾夫球場即可完全恢復原貌。這一創新得到了國際奧委會評估組的一致好評。
在沙田賽場旁有世界上唯一的空調室內馬術訓練場。“參賽馬匹可以先在這裡舒爽一番,而後精神抖擻地出征室外。”
針對8月炎熱天氣,香港天文臺成功研發一套評估馬匹承受“暑熱壓力指數”的氣象觀測系統,服務奧運馬術比賽。
競技與和諧──
全面照顧馬匹、選手及觀眾的需要
從食物安全、場地安保,到精心安排的比賽時間,比賽時馬匹、選手以及觀眾的需要都被充分考慮。
被譽為“六星級”的馬廄室溫始終保持在23攝氏度,墻壁材料都是以竹子為原料,經特殊處理而成,地板以舊輪胎製成,馬糞可回收做有機肥用。此外,奧運會時沙田賽場的終點還將設立多個降溫棚,通過用風扇吹冰水的方式讓馬匹儘快降溫。
考慮到炎熱天氣對馬匹健康不利,奧運馬術比賽大都選擇晚上舉行,另有一場越野賽早上8點開始,則是因為若太早賽道上樹影很長,馬可能容易受驚。
香港特區政府食物環境衛生署助理署長李小苑介紹,該署專門成立了由專家組成的食物安全諮詢小組,小組成員將在酒店和賽場實地視察食物貯存、烹煮、運輸等環節的情況,就食物衛生和安全事宜向指定餐飲供應商提供培訓和意見。
傳承與發揚──
與賽馬匹配的設施全面用於馬術
從1841年英國人來到香港起,跑馬地多姿多彩的賽馬歷史延續至今。1971年起,賽馬活動由業餘轉為職業化。到今天,跑馬已經成為香港人最大的娛樂項目。成立於1884年的香港賽馬會則是目前全球規模最大的賽馬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