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晚報訊 百色,這座地處桂西的山城,最讓我疑惑的是它竟然以粵語作為城市語言。在它的周圍生活著壯、漢、瑤、苗、彝、仡佬、回等7個民族,其中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87%。地理上,它南連越南,北接貴州,西通雲南,東靠南寧,屬典型的西南少數民族地區。
每年,這裡都會舉辦壯族三月三歌節、瑤族盤王節、苗族跳坡節、彝族跳弓節等20多個傳統節日。節日裏,各少數民族群眾穿紅戴綠、披銀挂金,他們趕歌圩、跳板鞋舞、賽矮馬,各種服裝爭奇鬥艷,多種語言混為一談。在少數民族風情如此濃郁的地方,為什麼偏偏以粵語作為城市語言呢?
因為那一條河,右江。它從雲南的廣南龍山發源,流經廣西的西林、田林之後進入百色,再經過田陽、田東、平果、隆安到達南寧,匯入珠江直通廣州、香港。右江幹流全長700多公里,一年四季水流充沛,能通百噸以上拖輪。在陸路交通並不發達的過去,這條水路成了西南接通太平洋的黃金走廊。有了這條通道,那些精明的粵商乘船逆流而上,與雲南人、貴州人做生意。由於路途遙遠,他們把右江邊的百色當成了理想的驛站。一時間,百色商賈雲集,粵東會館、靈州會館、雲南會館、貴州會館和江西會館等相繼興建,其中粵東會館始建於清朝康熙五十九年(1721年),是所有會館之中規模最大的會館。從會館的氣派和豪華程度可以推測,那時的粵商在百色應該是龍頭老大,自然他們的語言也就成為時尚,被當時的官方和市民學習模倣,最終普及和流傳。這種因重商進而重視語言的行為,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有過誇張的表現。那時候,每個想發財的人都大著舌頭説廣東話,而只要會説廣東話的人就有可能被當做大老闆。殊不知早在兩百多年前,遠在桂西的百色人就開始學習廣東話了,他們對商人和商業的尊重比許多地方都要超前。
正是在這個位置相對偏僻思想卻開化的地方,鄧小平和張雲逸于1929年12月11日策劃、領導了百色起義,成立了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紅七軍軍部就設在粵東會館,鄧小平當年辦公和居住的房間至今還保留著。因為這段歷史,百色又被稱為紅色之城。每個城市都有改變其命運的關鍵性事件,而百色起義無疑把百色城的命運徹底地翻了個個兒,它由一座經濟之城變成了政治之城,其自豪程度常常與鄧小平的命運相連。歷史終於證明,百色是正確的,也是幸運的。這位曾經改變過百色城命運的人,後來又改變了整個中國的命運。他提出“一國兩制”,使香港順利回歸;他讓農村實行家庭聯産承包,使八億多農民能填飽肚子;他以擱置爭論先找共識的外交策略,使中國有了改革開放的良好外部環境;他説不管黑貓白貓,捉住老鼠就是好貓。他説發展才是硬道理。他還説平果鋁要搞。他口語化的理論和絕對務實的思維,使中國的許多難題迎刃而解。一個從困難中走過來的民族,一個一直在高喊著口號的群體,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與鄧小平不期而遇,其內心的感激怎麼形容也不過分。正是懷著這樣的情感,百色才有了無數的瞻仰者。他們參觀百色起義紀念館,參觀紅七軍軍部舊址,以少見的虔誠撫摸小平的辦公桌,甚至在工作人員不注意的情況下,偷偷地坐一坐小平曾經坐過的椅子。人們對小平的超級崇拜,其實就是崇拜他的實事求是,崇拜他的務實思維。人們絡繹不絕地對百色瞻仰,就是給他的工作打高分。百色,因為小平而自豪。
或許,百色天生就是座令人自豪的城市,除了它的政治、經濟之外,最近又確證了它值得整個東亞人自豪的歷史,那就是30多年前中科院和廣西考古工作者在百色盆地發現的手斧標本。這些標本加上百色盆地的最新考古發現,在2005年10月被來自美、法、英、德和中國的專家確證,它們的生産和使用時間距今83.3萬年,比歐洲的手斧還早許多年。這一結論,推翻了國際考古學界流行多年的東方文化滯後論。半個世紀前,美國哈佛大學人類學家莫維士提出了“兩個文化圈”理論,按照這個理論,在過去200萬年的絕大部分時間裏,生活在非洲、歐洲和西亞的靈巧直立人能夠打製程序規範、技術複雜的手斧等兩面打制工具,而東亞人只能打制簡單的、如砍斫器和未經加工的石片等工具,並由此得出結論:東方是一個“文化滯後的邊緣地區”。莫氏理論説白了,就是説東亞人不夠聰明。百色盆地的考古發現堵住了他的嘴巴,讓我們這些東亞人有了揚眉吐氣的過硬資本。
百色,是由壯語中的原始村落“博澀寨”的稱名而來,意思是洗衣服的好地方。
相關鏈結:
[我在現場]奧運火炬百色傳遞 沿途觀眾熱情助威
[我在現場]組圖:2008北京奧運火炬8日百色傳遞
組圖:聖火百色傳遞 平果小朋友為“祥雲”加油
[我在現場]奧運火炬百色傳遞 現場為災區默哀
百色第188棒火炬手:"仫佬族之花"銀悅西
聖火結束百色市平果縣傳遞 下午4時進行市區傳遞
“老區不老”:多彩民族體育激發百色青春活力
組圖:聖火百色傳遞 平果城紅裝迎祥雲
[視頻]北京奧運聖火今天在廣西百色傳遞
責編:胡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