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首頁 > 奧運網 體育 > 體育總分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香港六星級"酒店"伺候名駒 馬匹待遇勝過公務員

 

CCTV.com  2008年06月05日 18:48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南方日報  

>>>>欣賞更多精彩 點擊進入奧運資訊

  隨著奧運規模的不斷壯大,在近幾屆奧運中都會出現協辦城市分擔主辦城市部分比賽壓力的情況。但香港,一個距離北京2000多公里的城市,並不存在地理上的優勢,卻最終獲得了北京奧運馬術項目的舉辦權。香港人,依靠的就是一股對祖國、對奧運的熱情,還有上百年和馬打交道的經驗,才獲得了這個共同分享北京奧運的榮耀與激情。

  馬場建設本著實用原則

  兩年時間建好賽場

  一般奧運賽場的籌備時間為7年,但香港是在2005年才獲得馬術比賽舉辦權的,距離開賽僅剩下兩年多的時間。由於時間緊迫,負責場地建設的香港馬會制訂了一個創意的方案,把現有設備結合到奧運所需設施。最後,一個完美的場地終於落成,可容納約1.8萬名觀眾,備有貴賓設施,以及不可或缺的主賽場──這就是香港奧運馬術比賽場(沙田)賽場,這裡將舉辦場地障礙賽和盛裝舞步賽,該場館由香港體育學院及沙田馬場擴建而成。越野障礙賽則在香港奧運馬術比賽場(雙魚河)舉行,該賽場由香港賽馬會雙魚河鄉村會所及毗鄰的香港高爾夫球會臨時改建而成。雖然是改建賽場,但仍花了12億港元之巨。

  位於沙田的主賽場,已于5月26日正式由香港馬會移交給奧運馬術比賽的組委會“奧運會馬術比賽(香港)有限公司”。而記者則在馬術公司媒體經理葉田森的帶領下,率先體驗了奧運馬術比賽的主賽場。

  主賽場包括了一塊當中是沙地,四週圍繞草地,標準田徑場大小的比賽場及兩塊沙地練習場。主賽場旁則是可容納1.8萬名觀眾的觀眾席。比賽場的前身就是香港體育學院的田徑場。而辦公大樓和媒體工作間等,則是由香港體育學院的室內訓練館改造而成。走在辦公區域內,腳下踩著的還是體操訓練的柔軟的地面,四面墻上也還貼有保護運動員的海綿。記者工作區的桌椅都不是嶄新的,卻非常乾淨整潔。

  葉田森告訴記者:“我們整個會場的建設都本著實用的原則,例如使用的桌椅不一定是全新的,可以從政府其他部門調配過來。但賽場上的記者席,考慮到記者在陽光或雨天中要使用電腦,特意為記者席安裝了頂棚。”正是本著物盡其用的原則,儘量在建築原有的基礎上改造,所以香港馬會在2007年上半年就把場地改建完畢,並通過了去年奧運測試賽的大考驗。

  “神奇”沙地排水量達每小時100毫米

  先進馬場對抗8號風球

  和其它奧運場館一樣,香港馬術比賽場在落成後也舉辦了一次奧運測試賽,但卻是一場最為“艱巨”的測試賽。比賽于去年的8月11日至13日舉行,開幕當天,香港天文臺挂上了3年來第一個8號風球,這意味著一切社會活動停止,學校停課。但就在狂風暴雨過後,奧運馬術測試賽僅僅推遲了3個小時,就重新投入正常運作並取得了圓滿成功。

  已經不需要任何的評估,作為奧運比賽項目最需要“看天吃飯”的一個項目,香港馬術賽場以最艱難和堅硬的姿態,通過了最為嚴格的一場測試賽。

  馬術比賽場地最為重要的,就是地面的沙地,既不能太硬,馬匹進行跳欄等高危動作時,保護其足部免受傷害,地面沙層的彈性,亦有助把馬匹于跳欄時使用的動力能反彈回去,而不是被地面吸收。但也不能太鬆軟,因為會影響馬匹的起跳。場地表面亦須具有防滑功能,而同樣重要的,就是必須能有效排水。在今年8月奧運馬術比賽進行期間,可能會下傾盆大雨,所以有效的排水系統非常重要。由馬會場地專家所建造的專門排水系統,排水量達每小時100毫米,因而在任何天氣之下均可提供最佳場地。在奧運測試賽遭遇8號風球後,暴雨後不到一個小時,整個賽場的沙地就沒有積水了。

  這片“神奇”的沙地究竟是由什麼構成的呢?在葉田森的指引下,記者從賽場的沙地上捧起一把沙子仔細觀察,才看出了當中的奧妙。沙地並不僅由沙子組成,而是按照特定的比例,精確地將幼細的石英沙,以及進口土工布及纖維混合一起鋪設場地。布料和纖維既能防滑和幫助排水,也有“抓”住沙子的功能,避免了大雨過後沙子被雨水沖走。記者採訪當天剛下完大雨,但踩在沙地上,既沒有弄濕記者所穿的布鞋,走路的時候也不會沾上沙子在鞋上,感覺非常清爽。

  放眼望去,賽場中央是一片平整的沙地,但其實這當中也有玄機。憑肉眼看來,沙地似乎是平坦的,但若從南看台中央拉一條中間線至北看台中央,其實可以測出0.5%的斜度。這樣的場地最有利排水。若然場地再平坦一點,便可能會出現表面積水的情況。相反,若然場地再斜一點,當下滂沱大雨時,沙地表層便可能會被雨水沖走。

  沙地的顏色也非常重要,馬會曾進行特別的影子測試,以確保符合廣播標準的優質泛光燈不會産生影子,否則便可能影響場地障礙賽賽駒的表現,因為馬匹對於影子特別敏感。

  六星級“酒店”伺候名駒

  奧運測試賽獲得極高評價

  馬術比賽的參賽者除了選手,還有馬匹,而這些名駒中有的身價高達上千萬元人民幣,因此照料好馬匹在香港的生活,成為了馬術公司的工作重點。

  香港8月的氣候比較濕熱,對於大部分在溫帶生活的馬匹來説可能不大適應,為此主賽場中有許多特殊設施,都是為馬匹降溫。

  根據統計,本次奧運比賽將有大約200匹馬參加,為此在賽場邊上特意修建了一片嶄新的馬房,裏面有200間獨立的馬格,可供所有比賽的馬匹入住。而且還特意為馬房安裝了空調,經過獸醫研究後把溫度控制在最適合馬匹休息的攝氏23度。葉田森幽默地説:“香港政府部門的辦公室裏,溫度也得控制在26度,可見馬匹的環境比公務員還好。”

  為了避開酷熱的天氣,馬術比賽安排在清早和晚上進行。而且在賽場邊上,有一個馬匹的“消暑”房。這裡設置了好幾臺大電扇,而且把大冰塊放在電扇後,電扇就能吹出帶有冰水滴的涼風。馬匹在比賽過後,都會馬上來到“消暑”房中降溫。在享受涼風之餘,還會有工作人員給它們鋪上泡過冰水的大毛巾,防止他們體溫過高。

  本來國際馬術協會和那些擁有千萬元名駒的選手們,都不大放心在悶熱的8月到香港比賽,但就是在去年的測試賽上,讓他們的馬匹享受過這種六星級“酒店”的待遇後,他們對香港的賽場給予了極高的評價。

  自獲得馬術比賽舉辦權後,香港民眾對馬術運動的了解和熱情有大幅度提升,4萬張奧運馬術門票早在一月就銷售一空……

  全民投入,香港打造馬術之城

  南方近來天氣都不穩定,幾乎每天都有一場滂沱大雨。記者在週二來到香港馬會屬下的屯門公眾騎術學校時,同樣迎來了一場大雨,但孩子們依舊腳蹬馬靴頭戴頭盔騎著馬奔馳在雨中。

  學校的負責人、香港馬會馬術事務主任賴國生説:“我們學校有固定學員350人,但候補的學員有2600多人,幾乎要等上一兩年才有機會來學習,你説這些學生能不珍惜每堂課嗎?”

  香港本來就和馬有著深刻的緣分,香港的賽馬比賽早就世界聞名,但很多民眾對於馬術運動的認識還僅僅停留在賽馬上。自從香港獲得了奧運馬術比賽的舉辦權後,香港民眾對馬術運動的了解和熱情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自從2005年以來,馬會屬下的騎術學校的學生及查詢人數都有所提高,維持在每年20%的增幅上。”賴國生告訴記者,“現在民眾普遍都知道了馬術比賽的分類,而且小孩子對馬的興趣日益增加。我們會經常組織有關團體來學校參觀,和馬做親密接觸,也會選一些性格溫順的小馬到社區中和居民交流,現在香港人見到馬都很親熱的。”

  香港能獲得馬術比賽的舉辦權,很大程度上得益於香港馬會上百年的運作經驗,包括擁有世界頂尖水平的獸醫實驗室等硬體。但在亞洲國家,馬術並不屬於流行項目,要做到全城愛馬懂馬,才能為即將到來的奧運馬術比賽營造良好的氛圍。

  雖然香港培養奧運馬術比賽市場的時間不算長,但由於有深厚的歷史淵源和有經驗的市場運作團體,為奧運馬術門票銷售創造了良好的條件。而香港市民對於奧運馬術的熱情從門票的預訂情況就可以看出,在馬術比賽首個預售階段,香港地區分到的4萬張門票早在今年1月就銷售一空。

  香港人愛馬、懂馬不僅僅體現在觀看馬術比賽中,他們甚至以馬為模型,為香港締造了新城市的地標。

  馬會於今年3月製作了18隻和真馬同樣大小的模型馬放在香港18個區的中心地點展出,這些馬匹模型將會成為紀念香港作為奧運城市的地標。以後遊客到香港,除了金紫荊廣場、星光大道等指定的景點,還可以到18個區中尋找形態顏色各異的奧運馬。而無論走到哪,看到這些奧運馬,就會想到香港這個馬術之城。

  為奧運打一份“短工”

  “在這裡沒有陞官發財,年輕人還得籌劃著怎麼找下一份工。”這句話在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馬術比賽(香港)有限公司中聽得最多。確實,不僅僅是執行總裁林煥光這麼説過,媒體服務部的經理葉田森也這麼説。但在採訪當天,媒體服務部辦公室中,不分年齡和國籍的員工們,個個都步履輕盈地忙進忙出,完全不是打“臨時工”的心態。

  和其他項目不同,馬術比賽在香港的組委會是由一個臨時註冊的有限公司承擔。奧運馬術公司成立於2006年初,將於今年9月殘奧會的馬術比賽結束後解散。一個只有兩年多壽命、談不上職業前景的公司,卻能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專業人才加盟。

  “我看重的不是這裡的工資或者機遇,更重要的是,能為中國百年奧運出一分力,我相信我們的員工都是這麼想的。尤其是年輕的員工,他們的犧牲其實更大,因為在奧運馬術公司結束後,他們又得去找新的工作,在香港找一份合適的工作並不是那麼容易的。”葉田森和執行總裁林煥光一樣,此前都是香港政府的公務員,正是本著愛國愛奧運的心,才加盟到奧運馬術公司中,負責志願者培訓的。

  不僅僅是香港本土的精英人士,不少有奧運經驗的外籍人士也先後加入這個團體,背井離鄉來到香港,就為了做好奧運的馬術比賽。人數不多的奧運馬術公司宛如一個小“聯合國”,攝影經理和志願者培訓部的經理均來自澳大利亞,曾經參與過悉尼奧運的工作,競賽部的經理是中國的馬術專家常偉,但他的助手則是來自德國的艾伯斯密爾女士。

  其實,除了奧運馬術公司的員工甘心為奧運打一份“短工”,也有不少馬術界的精英甘於為奧運“復出”。在香港有“草王”之稱的何國華,為香港馬會照顧打點草地40年了。儘管已經退休,卻又在奧運的召喚下“重出江湖”,為奧運馬術賽場鋪設草地。馬術賽場對草的要求很高,而且照料這些草地的費用更加高昂。其中一塊名貴的百慕達草在馬術比賽後就要全部剷除,面對自己重出江湖後精心鋪設的“短命”草地,何國華倒是看得很開:“我和兩個助手約好了,最後我們會一邊高唱友誼之光,一邊把草地剷除,或者自己帶一小塊回家種,留個紀念吧。”  本版撰文 梁燕

責編:谷晴

1/1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