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客戶端北京9月5日電(王思碩) 終場哨吹響,中國男籃的隊員們走下五棵松球場的中央,在光芒和球迷矚目的視線中緩慢退場,留下的,除了遺憾和落寞,或許還有你對埋藏在歷史中,那段光輝印記的嚮往。
2019男籃世界盃的喧囂聲尚未退卻,可屬於中國男籃的時間,卻所剩無幾。與委內瑞拉的對決,本是志在必得的復仇一戰,而結局揭曉時場館上空記分牌上冰冷的數字,唯有直戳中國籃球內心深處的刺痛。59:72,事關中國隊在家門口舉行的男籃世界盃的生死一戰裏,小夥子們從開始到結束,未露出過一絲笑容。
一眾沮喪者中,還包括嘉賓席就座的中國籃協主席姚明。曾幾何時,他率領著中國男籃在世錦賽與奧運會奪目的燈光中衝鋒,可如今,看著眼前取代自己征戰沙場的後生晚輩,他的失望聚焦在臉上,也凝結在不時變換的苦澀姿態裏。
還記得2008年北京奧運會嗎?對於一些接觸籃球稍晚的年輕人,他們無法見證上世紀90年代中國男籃初次在世界籃壇打出名堂的時代,而與11年後相似,同樣在北京五棵松球館進行的北京奧運男籃比賽,幫助他們完成了“球盲”到球迷的蛻變。因為那一年的中國男籃,在世界大賽的征程上留下了偉岸的印記。
所有夢想,都有起點,可以説,屬於中國籃球的追夢瞬間,在2008年被烘至沸點。與上一段璀璨歷史不同,21世紀的世界籃壇飛速發展,由於象徵籃球世界最高水準的NBA賽場,倏然間向海外球員敞開大門,世紀之交後,美國之外的地方,開始真正為籃球而瘋狂。他們期待撼動美國男籃的統治,期待去親手創造屬於自己的時代。
中國籃球亦然,隨著姚明2002年以狀元秀身份登陸NBA,加盟休斯頓火箭隊,所有關於籃球的話題,都被抬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2006年日本男籃世錦賽,中國隊時隔10年重新殺進世界大賽8強,而彼時,籃球世界的爭鋒態勢已不可同日而語。兩年後的北京奧運會,中國男籃在姚明的帶領下,收穫了更多期待和關注。
毫無疑問,那年盛夏的五棵松球館,是美國隊一枝獨秀的舞臺。時隔8年,他們終於眾望所歸般席捲籃壇,重奪霸主之位。可在奧運會舉辦地中國,人們為籃球瘋狂的原因,卻是東道主中國隊。世錦賽與奧運會分量不同,在奧運賽場創下的佳績,永遠更加彰顯貨真價實的一面。
姚明、王治郅、易建聯、王仕鵬、朱芳雨、陳江華、李楠、劉煒、孫悅、杜鋒、王磊、張慶鵬,12位正值生涯巔峰的球員,組成了當時中國男籃的豪華班底。姚明正是NBA第一中鋒的有力競爭者,王治郅、易建聯以及即將邁入湖人陣營的孫悅,皆為NBA水準球員。再加上一眾競技狀態出眾的搭檔,讓那支中國男籃具備衝擊8強的絕對實力。
以史上最小分差31分敗在強大的美國夢之隊帳前後,中國男籃進入表演時間,次戰西班牙,中國隊帶著兩位數領先進入下半時,卻在常規時間尾聲被小加索爾投入扳平一球,進入加時,球隊方才體力不支遺憾敗北。頂著日本世錦賽冠軍頭銜衝入奧運會的西班牙男籃,是一支敢與夢之隊掰手腕的超級強隊,在他們面前,中國隊以搏殺的姿態,險些攻陷敵陣。
大比分擊敗安哥拉後,中國隊迎戰的下一個對手,是諾維斯基領銜的德國男籃。一場鏖戰,中國隊在最後關頭咬牙挺了過來,最終以4分優勢取勝,強勢闖入8強。儘管在隨後的比賽中不敵希臘,遺憾止步,但最終,第8名的成績依然與隊史國際大賽最佳戰績持平。儘管留有遺憾,卻在中國籃球的史冊中留下了濃厚的一筆。
自那以後,姚明退役,中國籃球陷入不見天日的萬丈深淵,邇來11載有餘。期間,接過08黃金一代接力棒的人們一刻不停地努力攀爬,可直到今天,我們依然無處尋覓天際的蔚藍。一地繁華散盡,那些似已破碎的夢想,不知何時才能再度拾起。所有從那時起誕生的希冀,也在一次次的輪迴裏日漸頹唐。
2019男籃世界盃,中國隊陣中只剩1位征戰過北京奧運的老兵易建聯,他在次戰中挺身而出,力敵波蘭,可最終換來的,只是冷冰冰的結局,還有姚主席表情包式的嘆息。時隔11年,中國男籃再次在同一片場地裏收穫遺憾乃至絕望,已然完成轉型,西裝筆挺坐上解説嘉賓席的前國手王仕鵬,甚至情難自已淚流滿面。
王仕鵬説:“08年,我們帶著遺憾離開五棵松,今天,中國籃球真的特別需要這場勝利。”11年的等待,中國籃球經歷了太多不為人知的辛酸與掙扎。如今,無論次戰同組最強敵因為失誤葬送勝利,還是小組末戰委內瑞拉全場被壓制,新一屆中國男籃都沒能邁過那道坎,去重新證明中國男籃的實力,證明自己。
更殘酷的事實擺在面前,32歲的易建聯,或許沒有下一個四年可以等待,而當他淡出國家隊,中國男籃陣中本就稀缺的主攻點又將減少一個。屆時,中國隊的競爭力必然大打折扣,在等待下一個姚明的過程裏,我們還得先為易建聯找個“替身”。
人才培養絕非朝夕之事,歷史光環籠罩下,中國男籃是時候為年輕一代發愁了。而在新生代力量注入國家隊前,重新回落到黑暗時期,似乎已經是中國男籃難以躲避的命運。
當然,所有關於未來的問題,都要被留到男籃世界盃結束之後去一一解決,現在,中國隊的征程還沒有結束,比未來更苦惱的,是當下能否提前拿下東京奧運會的入場券。(完)
查看更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