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社區 > 復興評論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廖保平:在高考作文中學會公民發聲

 

CCTV.com  2009年06月08日 10:11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紅網  

  都説今年高考的作文題“務實”了,跟現實貼得更近了,我在網上查找了一下,發現還果真如此。比如,廣東卷作文要求考生談“對常識的認識”;遼寧卷的作文問“明星代言你怎麼看?”;上海卷題目是“金融風暴中的我”;江西卷作文由“獸首拍賣”引出;天津作文題是“我説九零後”江蘇卷讓考生“品味時尚”;……

  當然也還有一些虛而空的題目,但總體來説,更接近現實生活,再接近社會熱點,高考作文已經從過去重“詩意”慢慢轉變為重現實,這是一個可喜的變化。

  我們的教育不是培養一批批與世隔絕,不識人間煙火的人,不是培養一些只與天人語不務實際的人。我們不願意看到這樣的情形:一個學生誇誇其談于高蹈的不著邊際的理想,對身邊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不聞不問;不願意看到一個學生面對實現問題兩眼茫然,無從分析,提不出半點解決的辦法。那樣的話,我們培養出來的學生只是一些書獃子,生活在現實中的“真空人”。

  這不是我們的考試中的好傳統,縱然是為人們詬病的科舉考試,也不是這種搞法。我在網上有幸看到清朝最後一次科舉試題的試題,第一場考史論5篇:“周唐外重內輕,秦魏外輕內重各有得論”;“賈誼五餌三表之説,班固譏其疏,然秦穆嘗用之以霸西戎,中行説亦以戒單於,其説未嘗不效論”;“諸葛亮無申商之心而用其術,王安石用申商之實而諱其名論”;“裴度奏宰相宜招延四方賢才與參謀請於私第見客論”;“北宋結金以圖燕趙,南宋助元以攻蔡論”。

  5篇史論涉及藩鎮,平戎,舉賢,變法,以夷制夷,講的雖然是過去的事情,但無不是要緊扣當前的時勢,要以古論今,堅持理論聯絡實際才能對答的。

  第二場考各國政治,藝學策五道,其中有這樣的題目:“日本變法之初,聘用西人而國以日強,埃及用外國人至千余員,遂至失財政裁判之權而國以不振,試詳言其得失利弊策”;“美國禁止華工,久成苛例,今屆十年期滿,亟宜援引公法,駁正原約,以期保護僑民策”。這樣的題目裏涉及的話題是當時的熱門國際話題,就如同現在的高考題目中涉及“金融風暴”、“獸首拍賣”,都是“熱點話題”,需要考生平時關注時事,並有很好的國際視野和國際關係的思考能力,否則就很難回答得上來。

  高考語文也是一根“指揮棒”,語文考試這個指揮棒鼓勵人人去做文學家,把作文考試當文學比賽之一種,讓學生沉迷于文學的詩意當中,那是很狹隘的搞法。畢竟,並非每個人以後都要從文,也不是人人都要做作文的高手,更多的人會從事各種各樣的工作,無論他從事哪一種工作,無論他的寫作水平如何(如果水平更高更好),他都應該關心社會,學會自由表達自己對政治、社會、時事的看法,在每個人的自由表達中力促社會進步。

  這才是回歸讀書傳統中好的一方面——“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就是説,讀書不能只是閉門造車,對社會不聞不問,對自己和他人的利益漠不關心,而是要胸懷天下,放眼社會,為弱者而呼,為不平而鳴。

  這樣説並不是為過去的科舉考試唱讚歌,科舉的目的無非是讓“天下人才盡入我彀中矣”。現在的中國教育不是要培養“貨于帝王家”的書獃子,而是培養大批的公民,因為,現代社會需要的是公民而非臣民,強國富民要靠公民。但依據我多年對中國教育的觀察,我認為中國最缺少的不是知識傳授,而是人的教育,如何培養合格公民,這可以説是中國教育中的短板,現在應該是補這短板的時候了。

  培養自由獨立的公民,語文教育責無旁貸,高考作文雖然只是一次作文考試,也理應在培養公民上盡到責任。當教育以培養公民為目的,當一個學生在一篇作文中能夠以公民身份發聲時,我們離公民社會也就越來越近了,中國就越來越有希望。

責編:王華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昵 稱: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