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車票實名制算不上什麼新鮮話題,我給類似新聞總結了一個規律:一是民意一貫地支持力推,理由無非是那些耳熟能詳的ABC,二是鐵道部某些技術官員輪番上場,反對實名制的理由日新月異。媒體又不是權威裁判,只能整合一個雞同鴨講的場面,無關輸贏,也無關是非。可見,火車票實名制上最大的問題,不在於技術,而在於程序:當民意找不到一個法制化的平臺,以權力的姿勢與職能部門對話,那麼,實名制問題上的眾聲喧嘩就只剩下各説各的,所謂的討論不過是各自的“聲明”,該怎麼做,人家自有主張。
3月23日《京華時報》消息説,鐵路醞釀多種售票方式,車票實名制暫不推出,根據相關官員的解釋,當前至少存在三大困難,首先是絲毫不能增加運能,其次是會在車站廣場、售票大廳、進出口造成嚴重堵塞,危及旅客的安全,再次是旅客也會不方便。其實,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首席研究員黃強與李和平兩位,也給出了反對實名制的理由:實名制是不錯,但鐵路目標是公交化,“我們坐公共汽車都去登記名字,大概不好”;而且,從鐵道部規劃來講,2012年基本實現公交化,“到那時上火車就沒有一票難求的問題”,火車票實名制也就沒有必要了。再往前看,還有更多反對實名制的N個理由。
真要辯駁這些可愛的理由,浪費很多唇舌不説,關鍵是人家聽得進嗎?倒是有善解人意的網友,秉持鐵道部反對實名制的精神,為其找了更彪悍的理由:譬如鐵道部非常有勤儉節約的美德,不能輕易報廢國有資産,還在用古老的386電腦賣票;譬如這是為了保護公民個人隱私;譬如打印名字要油墨,羊毛出在羊身上,為了讓大家拿到便宜的火車票,就不打名字了。至於印度實名制售票杜絕票販、鮮見一票難求局面,那你高興怎麼不去印度坐火車回家呢?服氣了吧。
正經八百的申明實名制的意義越來越像祥林嫂的囈語,你説可行,人家偏説不可行,怎麼辦?總不可能學聖鬥士星矢。你説實名制解決的是相對公平,人家説實名制沒辦法解決運能;你説實名制不會複雜,人家説怕你不方便。在這種話語體系中,即便民意100%支持實名制,也抵不上公權者一人的反對之音強悍——這就是實名制最尷尬的現狀。
很多好事,往往因為“條件不成熟”、“時機未到”而真的黃了;不少民意,也常常因為“説了也是白説”、“白説不如不説”而慢慢沉默了。火車票實名制上倒置的民意,恰恰是我們參與民主決策碰到的一道玻璃天花板:一者,沒有對話平臺,沒有辯論機制,貌似也讓你發言,但你無法與決策程序面對面;二者,從來都是你被專家官員的話牽著鼻子走,而不是他來回應你的理由,人家講A,等媒體披露出來,你再辯駁的時候,人家又扯到B上去了,你總是趕不上趟兒。他在解構,你在建構,永遠不是一條道路。
我對火車實名制的意義越來越迷糊,但還是忍不住斗膽建議相關部門:在春運票價聽證之外,能不能也給火車票實名制一個聽證的機會,就讓公共決策把我們不成熟的看法駁斥得體無完膚吧!也好讓那些堅持實名制的“不明真相分子”從此死了這條心。
責編:王華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