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星杯”2010國際大學群英辯論會選拔賽進行了大膽的改革和突破,特別是由評委參與、與辯手展開激烈交鋒的“超級辯論”環節更是成為比賽的一大看點。本屆辯論會選拔賽評委相對歷屆比賽呈現年輕化趨勢,邀請了很多時事評論員擔當評委,中國國際廣播電台西歐拉美部主任、中央電視臺特約評論員洪琳作為參與評判場次最多的評委,對本次比賽有非常深刻的體會和獨到的見解。
在談到對本次比賽的總體看法時,洪琳評委認為,這次比賽總體水平很高,現在大家覺得辯論賽沒有以前精彩,是因為現在電視節目形式增多了,欣賞人與人相互交流的機會增多了。以前只有幾個隊參賽,是國際交流性質的,目的是為國爭光。而現在看的時候就未必是關注結果,而是關注過程本身,關注辯論所討論的話題內容,但是選手們要爭取勝利,這就産生了差異。其實學生們的思辨能力已經很強了,但是現在的觀眾對辯論賽的要求太高了。辯論賽剛出來的時候,大家對辯論技巧很佩服,現在大家自由表達自己意願的機會多了,日常生活也會用到辯論技巧,這就不新鮮了。電視辯論賽不是只給大學生看的,所以關注話題是不是熱點問題就變得很重要。辯論賽的話題要和生活相關,但是又不能傾向性太強,那樣就會有點空中樓閣的感覺,非常不容易。本屆辯論會實際上已經做得非常好了,參加選拔賽的18支隊伍都已經達到了當初冠軍隊的感覺。”
“超級辯論”是本次比賽全新設立的環節,通過評委與辯手之間的互動和對攻來促使辯論深度增加、辯手視野得以拓展,從已經進行的比賽來看,“超級辯論”無疑成為整個比賽最受關注、最為精彩的部分,無論是評委、辯手還是觀眾,都認為這個環節尤為緊張刺激、亮點迭出。
洪琳評委認為“超級辯論”的設立,主要有四個方面的好處。首先,使辯論變得更加有意義。我們要求選手的辯論不能只是打邏輯和概念,要和生活緊密相關。有時候選手不能很好地掌握和生活緊密相連的尺度,但評委就能把問題引入到生活中去。
其次,這對於選手的應變能力而言是一個全新的考驗。兩個代表隊在辯論過程中,不敢有漏洞,不敢開闢新的戰場,在自由辯論時往往各説各的。你説完我就站起來,來不及對對方説的內容作出反應,抓不住對方問題的癥結所在。但是評委是要聽8分鐘,這樣就可以抓到問題,所舉出的例子更具殺傷力,讓辯手無法躲閃。到了超級辯論階段,就會産生兩種情況,對於有迷惑性的東西,有的同學能很好地化解,而有的選手確實感到措手不及,有可能潰敗的稀裏嘩啦,堅持自己觀點堅持到很尷尬的地步,本來勢均力敵的雙方,在超級辯論階段就分出了高下。比如,辯論男人更累還是女人更累這道題時,蔣昌建提問:“男性那麼高自殺率,死了以後孩子誰撫養?誰更累?”辯手竟然回答:“公公和姥爺可以撫養。”完全不顧事實,敗下陣來。
第三,因為評委沒有壓力,可以使話題的探討更為深入,話題的集中度更高,可以把雙方最主要的觀點集中起來。好的辯論隊就可以在這個過程中找到一些問題,很機智地將其融入到自己的總結陳詞中來,而不是只説已經準備好的東西,使比賽的觀賞性大大增強。
第四,評委所討論的問題更具有社會意義,不僅僅只是普通大學生之間的辯論,而是社會上各種人員之間的一個大討論,這樣就會使辯論賽變得更有社會意義。比如在辯論“當今社會,男人更累還是女人更累”時,學生們的討論主要集中在畢業、就業、戀愛、結婚這個階段,而評委就可以提出,三、四十歲,上有老下有小的人,男人更累還是女人更累。而辯論“選擇愛我的人還是我愛的人結婚”時,學生討論的主要是戀愛階段的感受,而對於婚姻的認識就很不足,評委可以把結婚的問題引進來,從而深化討論的內容。
“舉證質證”是本屆辯論會的一大特色,通過引入證人參與討論的方式來增強辯手觀點的可信度和説服力。洪琳評委在認為,“舉證質證”環節的加入,可以使比賽松緩下來,變得像電視節目裏的真實講述,從而讓更多人接受這個節目。比如請到“卡奴”母親等充當極有説服力的證人,來探討信用卡這樣非常現實的社會問題,就會使辯題所受到的關注度提高。
辯論賽不僅對於辯手而言,是一個展現個人風采、實現辯論夢想的平臺,對於賽場上最具權威性、掌握“生殺大權”的評委而言,同樣有很大的收穫。洪琳評委坦言,這次辯論會彌補了他人生的缺憾。他説:“我1993年大學畢業,那時沒有選拔機制,辯論發動的範圍沒有這麼大,不是每個選手、每個學校都有這個機會。這次辯論會算是圓了自己的夢想。另外,評委參加超級辯論也必須認真進行準備,拿出我們全部的力量對選手提問,雖然沒有勝負,但是壓力也很大。這中比賽對我們自身的能力也是一種提高。”
對於辯論會未來的發展方向,洪琳評委提供了一些極具實用價值的建設性意見,他認為,辯論會應在規則上進行細化,大力提倡正面交鋒,辯論時一定要有現實生活中的例子,數據要有權威的出處。辯題也一定要具有現實意義,提倡學生更多地關心社會問題。現在一個事情出來,大家最喜歡看的就是不同觀點的碰撞,辯論會這種形式有很好的生存空間,辯論這種精神通過辯論會這種形式錶現出來的話對整個社會也有好處。
談到評判,洪琳評委説:“參賽選手所承受的壓力非常大,而評委壓力相對小得多。我們看比賽時很投入,賽後評審階段討論也會非常激烈,有時候結果很殘忍,我們按項目打分,打了分都不去核,我們自己不算的話,都未必知道自己的結果,也會很擔心自己的結果,因為哪一方都難以割捨。甚至有些比賽雖然出現5個評委一致同意某個學校獲勝,其實每個評委打的分數都可能非常接近。”
責編:史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