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今年金秋季節,我們看到一些化肥企業忙於組織專家、業務員成立農化服務隊,深入田間地頭召開由經銷商&&、種植能手與農民參加的現場觀摩會或測産會。
的確,由於近年市場競爭加劇,不少企業為提高競爭力,在新産品開發、技術含量提高、産品差異化打造、市場空檔尋找等方面下工夫。特別是産品促銷,通過事先建立樣板田、示範園,最後組織農民召開現場觀摩會,受到了越來越多廠家青睞。他們依託種植大戶、種田能手,或在當地有一定號召力的人作為平臺,先通過優惠或免費提供農資産品建起樣板田、示範園,再通過跟蹤服務、技術指導等一系列保姆式的全程操作,最後召集農民觀摩、專家點評、媒體報道,最終達到促銷目的。若做客觀評價,筆者認為此舉對培育品牌、提高銷量、宣傳廠家確能起到較好的效果。
這類觀摩會、測産會,筆者數次親歷,發現這類樣板田、示範園多是廠家投入大量甚至超量化肥堆積而成,因此,筆者對這類觀摩會能否讓多數農民認同産生懷疑。為什麼很多觀摩會當場很火爆,事後遭冷落?筆者以為,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農民覺得在地裏投入這麼多不划算。
據筆者了解,有家化肥企業對某地馬鈴薯示範園提供的每畝肥料套餐為:基肥施12-18-15的硫基複合肥80公斤,配合有機肥100公斤;追肥增施12-18-15的硫基複合肥20公斤,硫酸鉀15公斤,尿素20公斤。這些肥料按目前最低市價折算,每畝也要花上500元,何況還有薯種、農藥投入,以及機械、燃油、運輸、人工費用等……細賬一算,這個肥料套餐會讓不少農民咋舌就不言而喻了。
這種不計成本的投入能給農民帶來多少收益?又能提升多少耕地質量?且不説,近年農産品價格從“豆你玩”、“蒜你狠”、到“糖高宗”如過山車時農民的收益如何,就從近年投入地裏的某些營養元素片面富集導致耕地質量與農産品品質下降來看,對國計民生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這一切都在提醒我們需要理性投入、科學施肥。這幾年國家推廣測土配方施肥之所以受到農民歡迎,就因為這項技術的出發點尊重理性、講究科學,最終達到利國利民的目的。
所以,筆者建議廠家別再引導農民多投化肥,而是通過農化服務幫助我們提高肥料利用率和投入産出比。像上述靠大肥量堆積起來的樣板田,筆者認為沒有什麼推廣的價值。為社會奉獻高質量、高效能的産品與服務,踐行國家倡導的節能環保、生態文明理念,就是企業肩負的最大的社會責任。
厲金芹(作者為山東五蓮縣街頭鎮坊子村農民)(技術信息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