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農家樂 > 2011“兩會”特別報道 聚焦三農熱點 >

“低碳”農業:農村環保農民增收

發佈時間:2011年02月25日 16:10 | 進入三農論壇 | 來源:南寧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三農首頁 欄目 致富 農産品 微博 導航

三農資訊

國內 | 國際 | 農經 | 人物 | 農村 | 曝光

致富殿堂

創業 | 技術 | 資訊 | 榜樣 | 點睛 | 寶典

農産品交易

供求 | 産品 | 市場 | 行情 | 報價 | 批發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隨著“低碳”理念的深入人心,武鳴縣通過引導農民樹立低排放、低污染、低能耗的生産理念,積極採取建設新能源項目、推行“節約技術”、發展“綠色經濟”等措施,大力發展低碳農業模式,進一步促進了農民增收和農業發展。

  “渣稈銀行”環保又便利

  以前,武鳴農村裏玉米、木薯等農作物的秸稈都是焚燒或者隨意堆放,不僅無法充分利用且産生污染。為了將秸稈轉換為清潔能源,武鳴縣近年來大力發展沼氣池建設,先後投入1.08億元建設沼氣池10.5萬座,農村沼氣入戶率達81.3%。以動物糞便、農作物秸稈為原料的沼氣池,年産沼氣2000萬立方米,折合節約標準煤30萬噸。

  在大量推廣沼氣池的同時,武鳴縣又積極引入新的能源使用項目。這個能夠將木薯稈“變廢為寶”的生物質燃氣能源項目,被廂鎮瀨琶村七星屯的村民們稱為“渣稈銀行”。村民蔡永龍高興地介紹説,“以前煮飯還要燒柴,現在我們用的是‘渣稈銀行’裏的生物質燃氣,非常方便!”

  “渣稈銀行”建設後,經過安裝使用了先進的氣化裝置,以前被隨意丟棄的木薯渣稈搖身一變,成為生物質燃氣家族的新“明星”。每天只需要約60公斤幹化後的木薯渣稈,就能全部解決七星屯22戶一天的生活用能,而且富餘的渣稈原料用於燃氣綜合開發,農民還可以參加年終分紅,增加收入。

  前不久,武鳴縣招商局又傳來好消息:中國大唐集團新能源有限公司擬投資4億元在武鳴建設30MW秸稈發電項目。利用秸稈發電,不僅實現了清潔能源的轉換,焚燒後的灰渣還可製作有機肥,實現退肥還田。預計該項目的落戶將給當地農民帶來直接收入7000多萬元,並將給武鳴縣近年來迅猛增長的工業用電提供充沛的電力供應。

  “節約技術”産生大效益

  在農業生産中,武鳴縣大力推行滴灌技術、生物測土配方施肥、發展無公害種植等“節約技術”來進行節水、節肥、節藥,以達到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效果。今年上半年,該縣“節約型”農業種植面積達160多萬畝,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加800元。

  “自從採用了水肥一體化滴水灌溉技術,我每畝能省下60%的肥料和水,人工費少了産量卻增加了,一畝能增收1000多元。”看著自家長勢良好的100多畝砂糖橘果樹,雙橋鎮楊李村的果農楊紹文樂呵呵地説道。

  為了使農業可持續發展,該縣積極引導農民發展節水灌溉,重點推廣微噴灌、滴灌、水肥一體化滴灌施肥等技術。目前,該縣節水灌溉面積達57.12萬畝,佔有效灌溉面積的80%。通過節水農業,全縣每年可以節省肥料開支3000多萬元,節約人工費1200萬元以上,水資源用量則減少60%。另外,該縣還引導農民發展需水相對較少、抗旱能力較強的林果生産,龍眼、荔枝、桃、李等水果種植面積達19萬畝,既節約了水資源,又增加了土地的産出效益。

  武鳴縣全面推進測土配方施肥工作,通過精量施肥,提高了化肥的利用效率,減少了因過量施肥造成的水土環境污染。今年上半年,全縣實施測土配方施肥95萬畝,總節本增收1700萬元以上。為減少農藥化肥使用,該縣還廣泛推廣振頻式殺蟲燈、生物防治病蟲害等農業新技術,統一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農藥或生物農藥品,增施有機肥。目前,武鳴縣有機、綠色、無公害農産品生産基地面積發展到25萬畝。

  “綠色銀行”鼓起錢袋子

  武鳴縣林地面積有13萬公頃,林業資源十分豐富,森林覆蓋率達到45.9%。在充分保護林業資源的前提下,該縣通過發展林下經濟以及開展果園農家樂等形式,讓農民賺取“綠色銀行”中的經濟效益。

  靠山吃山。在甘圩鎮唐歷村,村民鄧林佑就是依託于豐富的林業資源,在樹林下放養土雞,建立起了自己的“林下養雞場”,每年純收入達4萬餘元,成為當地有名的林下養雞大戶。

  “今年7月底,我還拿到了1萬元的雞棚補貼。”鄧林佑樂呵呵地説。為了積極引導農民利用林地資源進行林下生態養殖,武鳴縣制定林下經濟扶持政策對養殖戶發放補助,為發展林下經濟打下“強心針”。在武鳴,像鄧林佑那樣的林下規模養殖戶已發展到2414戶,每戶年均純收入都在3萬元以上,林下經濟呈獻出一派紅紅火火的喜人景象。

  “來我們這裡又可以進果園摘果,又能看到優美的田園風光,所以很受城裏人歡迎。”在雙橋鎮下淥村,“稻花香”農家樂的經營者韋儒君説。下淥村是全縣主要的水果種植基地之一,全村水果種植面積達到4400多畝。當地政府充分利用豐富的水果資源、秀麗的田園風光,積極引導村民發展農家樂,使農業觀光休閒遊成為村民又一條致富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