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黨的十七大以來的五年,白城市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克服諸多困難和不利因素特別是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影響,致力推動科學發展、加快發展、和諧發展取得了重大階段性成就。著眼未來五年發展,白城又全面勾畫了做大做強吉林西部特色經濟區,加快推動科學發展、富民強市的宏偉藍圖。
過去五年--白城全面蓄勢快發、跨越發展的基礎更加夯實
緊緊圍繞加快推進 “五大基地”建設和開發區“二次創業”,突出轉方式促發展、惠民生保穩定,推動白城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最好時期。
增長速度和經濟效益同步加快。地區生産總值年均增長19%,連續兩年增幅全省第一,人均達到2.61萬元,是2006年的2.8倍;全口徑財政收入五年跨上三個10億級臺階,年均增長22%;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37.5%;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三次産業比重由25:38:37調整為17:46:37。
發展基礎和潛力後勁同步增強。一大批具有戰略性、基礎性、支撐性的重大項目紛紛落地建設,數量、質量均創白城歷史最好水平。五年累計實施3000萬元以上項目726個,固定資産投資增長3.8倍,年均增長20.4%。中電投2 66萬千瓦火電機組建成投産,填補了白城沒有國家級大項目空白。新加坡益海嘉裏、西班牙歌美颯、華銳集團、中材科技等一批國內外行業領軍企業的引進建設,提升了産業優化升級的能力和水平。白城歐亞一、二期建成運營,提高了業態檔次和消費層次;中國建材、國藥集團兩大央企入駐,為加快建材、醫藥産業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五年實際利用外資1247億元,是前五年的近4倍。5戶世界500強、16戶國內500強企業和華能、大唐等6大電力央企落戶白城,構築了堅強的發展支撐。
資源開發和加工轉化同步提升。充分挖掘特色資源優勢,加快開發轉化、發展方式轉變,以能源、農産品加工為代表的支柱産業不斷發展壯大。能源産業異軍突起。新增火電裝機169萬千瓦,新增風電裝機282萬千瓦,風電總裝機突破300萬千瓦、並網200萬千瓦,風電設備製造企業發展到15戶,成為吉林省最大的風電開發基地和設備配套中心。糧食生産能力增強。紮實推進吉林西部土地開發整理,共整理土地81萬畝;集中實施引嫩入白、大安灌區等大型水利工程,農業綜合生産條件明顯改善,糧食産量連創歷史新高。農産品加工集群發展。培育壯大了吉林金塔、安大牧業、福建東佳、飛鶴乳業等56戶國家和省級農業産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全市農産品加工企業發展到1168戶,農産品加工轉化率達到50%以上。能源和農産品加工業正在迅速成長為白城最具發展潛力的朝陽産業。
城鄉面貌和居民生活同步改善。圍繞新區開發、舊城改造,加大了水、路、電、熱等基礎設施建設,城市承載能力、功能品味顯著提升。紮實推進新農村建設,投資131.3億元改造泥草房23.7萬戶,農村磚瓦化率達到86%;基本完成村村通公路建設任務。紮實開展城市建設管理年和“雙城創建”活動,狠抓城鄉環境衛生整治,市容村貌得到較大改觀。“五險”覆蓋面不斷擴大,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全市推開,城鄉低保水平穩步提高,困難群眾生活得到有效保障。五年新增就業22.5萬人,城鎮零就業家庭實現動態為零。累計投資228.3億元,實施了暖房子、棚戶區、廉租房、市區污水和垃圾處理等214項民生工程,6.8萬戶市民喜遷新居。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分別增長13.4%和14%。城鄉面貌煥然一新,人民生活顯著改善。
生態建設和旅遊産業同步發展。始終堅持保護與開發並重、建設與産業結合,實現了生態、經濟、社會效益共贏。大力實施“舉市三年大造林、加快治理荒漠化”競賽活動,兩年完成造林81萬畝,森林覆蓋率提高到11.7%。白城被國家評為國土綠化突出貢獻單位,被省政府評為十年綠化美化吉林大地先進市。著力打造特色生態旅遊體系,建設了通榆墨寶園、安白百公里新能源景觀帶等一批景區景點,“向海舞鶴”入選吉林八景,嫩江灣列入國家級濕地公園,鎮賚白鶴節通過國家級旅遊節評審,“嫩水韻白”獲批國家水利風景區,白城生態旅遊知名度和美譽度全面提升。一個人與自然和諧的生態白城、綠色家園正以全新面貌展現在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