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最新統計顯示,2012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預計680萬人,創歷史新高。6月以來,首批“90後”高校畢業生陸續離校,他們能否順利就業備受關注。
熱門專業就業趨冷、就業滿意率不足五成、高學歷就業難……在總體就業率超過90%的局面下,一些新現象、新問題值得重視。
報名時熱門,畢業後為何就業“趨冷”?
南京工業大學計算機專業的應屆畢業生小吳找工作很糾結。“高考填志願時,聽説計算機很熱就報了這個專業。”畢業後才發現,市場上的研發和技術崗位很少,本科生幾乎沒有機會。和班裏很多同學一樣,他最終簽了一個電腦銷售的崗位。
和小吳有相同遭遇的高校畢業生還有不少。以熱門專業“國際金融與貿易”為例,由於近年來貿易類企業不景氣,用人明顯減少,學生多數選擇轉行。中國社科院近期發佈由麥可思研究院撰寫的《2012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顯示,因為就業率和薪資低,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國際金融、工商管理等專業被亮“紅牌”,其中相當一部分是近年來高考報名時的熱門專業。
“一些熱門專業就業趨冷背後是高校開設專業缺乏理性。”復旦大學學生職業發展教育服務中心主任陳浩明説,以計算機、工商管理等專業為例,社會的實際需求量是很大的,但由於各類大學不管條件具不具備,都紛紛開設這些專業,造成供給相對過剩,影響畢業生就業。
江蘇省教育廳廳長沈健表示,近年來,部分高校設置專業、計劃招生存在不理性因素,高校人才培養和市場需求脫節。針對這一問題,江蘇探索實施招生指標與就業率適度挂鉤,分類指導高校根據社會需求調整專業,提升高校培養人才與社會需求的“匹配度”。“畢業時再考慮就業已經相對滯後,就業關口應當前移到大學生入學前。”
“現在大學專業的‘冷'與‘熱',與宏觀經濟和國家産業政策的關聯度越來越強。”重慶理工大學招生就業處處長趙毅説,高校設置專業必須“頂天立地”,一方面要緊跟社會需求,另一方面要立足辦學實際,以特色發展贏得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