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三農 > 2013抗旱保春耕 >

看隴東糧倉慶陽如何旱中保糧

發佈時間:2013年04月24日 09:43 | 進入三農論壇 | 來源:農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完整視頻 完整視頻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三農首頁 欄目 致富 農産品 微博 導航

三農資訊

國內 | 國際 | 農經 | 人物 | 農村 | 曝光

致富殿堂

創業 | 技術 | 資訊 | 榜樣 | 點睛 | 寶典

農産品交易

供求 | 産品 | 市場 | 行情 | 報價 | 批發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本報記者 吳曉燕 魯明

  全部669萬畝耕地,僅有70萬畝可以有效灌溉。作為典型的靠天吃飯的西部旱作農業區,甘肅慶陽的頭上卻一直頂著“隴東糧倉”的美譽:這個以中國面積最大的黃土垣——董志垣為核心的産糧區,盛産小麥、玉米、油料、蕎麥、小米、燕麥、黃豆等,其特色小雜糧更是久負盛名。2012年,慶陽市的糧食總産量達到了155.7萬噸,佔甘肅全省14個市州糧食總産量的近1/7。

  然而,2013年的初春,一場旱災再度侵襲了這個西部黃土垣上的産糧區。主動抗旱,這裡的人們又一次與旱災地展開了較量……

  163天沒看到有效降水

  “我看沒希望了,(因為冬小麥)苗長得稀的。”3月29日下午,在慶陽市環縣山城鄉山城堡村,40歲的村民劉彩虹抬手指了指山溝對面山坡上的冬小麥田,禁不住嘆了一口氣。記者在她家的冬小麥田裏看到,這些頑強破土而出的冬小麥苗,有些已露出了枯萎的端倪。

  “如果4月再看不到下雨,這些麥子就白種了。”劉彩虹記得十分清楚:去年9月,她和丈夫決定從全家的70畝山旱地中,留出7畝種植冬小麥,然而,剛剛撒下這批種子不久,夫婦倆就“有些後悔了”,因為從去年10月份至今,山城堡村就幾乎再沒下過雨和雪。

  “去冬今春,山城鄉已163天沒看到有效降水了,目前依然看不到降水的希望。”説起降水,山城鄉黨委書記尚紅鎖也是眉頭緊鎖。

  不只是山城鄉,環縣北部的甜水、南湫、耿灣、毛井、車道等鄉鎮也面臨著幾乎相同的情況。環縣縣委提供的材料顯示,乾旱已導致環縣21個鄉鎮、81521人受災,28.4萬畝冬小麥和2.2萬畝冬油菜受旱,其中17.7萬畝成災,部分地塊的冬小麥已出現枯死現象。更為嚴峻的是,根據當地氣象部門的預測,環縣直至5月中旬前仍有可能見不到有效降水。旱情仍在持續……

  “乾旱已導致越冬作物生長受阻,苗情差,春耕生産受到較大影響。”慶陽市農牧局副局長田志雄擔憂地説,雖然3月17日、18日慶陽有一次中到大雪,但全市的降雪僅為2.3~8.8毫米,且此後再無有效降水,因此未能遏制旱情的發展,今年土壤墑情是近幾年同期墑情較差的一年。截至目前,全市已有204.26萬畝農作物受旱,其中87.13萬畝為重旱,有8.09萬畝的作物絕收。

  調車送水先解“燃眉之急”

  與農田受旱相比,同樣讓人焦心的,還有人畜飲水。

  “春節前,我家的人工集雨窖裏就沒水了。”59歲的環縣山城鄉趙莊村民趙永興告訴記者,去年的降水情況相對較好,得益於這些斷斷續續的降水,家裏的人工集雨窖中還能積一點水,勉強能夠維持一家6口人的日常生活。但是去年12月,集雨窖裏的水就用完了,雖然可以雇人從數十公里外拉來水,但水費加上運費,一方水灌進自家水窖的成本高達100元。

  長時間沒有有效降水,致使農民家的人工集雨窖發揮不了作用。在山城鄉走訪時,記者隨機掀開了村民們的一些人工集雨窖的蓋子查看,發現這些窖早已乾涸多時。“吃不上水,這是急在人眼前的事情。”對此,慶陽市水務局副局長趙小芳也深有感觸,“多數群眾的水窖無水或蓄水僅能夠維持幾天之用,慶城縣的縣城供水也僅能維持到4月中旬,全市已有15.79萬人、6.22萬頭家畜發生飲水困難。”

  “隨著旱情的持續發展,群眾飲水困難人數也會不斷增加,缺水狀況會更加嚴重,一定要保證旱區群眾人畜飲水不缺,不發生水荒。”趙小芳告訴記者,人畜飲水困難出現後,慶陽市很快制定了應急供水方案,並立即組織50台送水車輛,趕赴慶陽北部的四個重旱縣區為飲水困難群眾送水。與此同時,環縣等縣區也積極行動了起來,組織車輛為群眾送水。

  旱作農業技術成主抓舉措

  事實上,面對眼前的旱情,慶陽早早就開始了準備。從今年2月開始,慶陽就對全市的13處萬畝灌區、22處千畝灌區和222處小型提灌工程進行了清淤、疏浚、春檢和春修。截至目前,慶陽已完成12萬畝的農田灌溉,佔到其春灌任務的66%。

  雖然,灌溉對於抗旱而言至為重要,但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慶陽的有效灌溉面積僅佔耕地總面積的1/10,也就是説,更多的農田無法借助灌溉來抗旱。那麼,慶陽如何才能有效保墑抗旱、穩糧增産?

  “慶陽,十年九旱。作為靠天吃飯的‘雨養農業區',長期乾旱的慶陽積累了豐富的抗旱經驗。”慶陽市農牧局種植業科科長赫春傑告訴記者,如今,由甘肅農業科技人員在實踐中摸索創新的全膜雙壟溝播技術、全膜覆土穴播小麥等旱作全膜覆土技術,已成為慶陽抗旱的主抓措施之一。今年,慶陽在全市推廣了301萬畝的全膜雙壟溝播玉米和33萬畝全膜覆土穴播小麥,其中已推廣秋覆膜206.9萬畝,頂淩覆膜的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目前已推廣94萬畝。

  “可喜的是,從近期的土壤墑情調查結果來看,秋覆膜田要好于露地。”在環縣北部山區的坡地上,記者隨意走進了其中一處秋覆膜的坡地,用手刨開坡地角落處的露地土層,其幹土層的厚度接近15厘米,而在覆膜的區域,幹土層為10厘米左右。同行的慶陽市農技人員告訴記者,對於秋覆膜的地,幹土層如果在5厘米左右是適宜播種的,而對於超過這一數值的,他們一般都選擇在播種後,從播種孔中實施人工滴水以確保種子發芽出苗。

  “覆膜與不覆膜的區別體現在墑情上,更體現在産量上。根據測算,與不覆膜相比,覆膜地塊的增産效果十分明顯,每畝平均可增産30%以上。”在這一點上,環縣洪德鄉許旗村的支書張國棟已然“嘗到了甜頭”,他説,村裏的5650畝耕地已有6成以上的地推廣了秋覆膜,目前的土壤墑情相對較好,膜下幹土層只有5厘米左右。今年,村裏秋覆膜地塊將繼續主要種植全膜雙壟溝播玉米。

  緊貼實際發展節水産業

  “對於慶陽這種缺水乾旱的地區,要實現抗旱增産增收,提高現有水資源的利用率也是必然的選擇之一。”記者了解到,近年來,除了大力推廣旱作農業技術,慶陽市還緊貼地方實際,不斷培育壯大節水增收的主導産業,設施瓜菜便是其中之一。

  慶陽市慶城縣卅裏舖鎮廿鋪村有著種菜的傳統。最初,村民們都是露地種菜;十幾年前,大家轉入簡易拱棚種植;一直到2011年,村裏成立了無公害蔬菜合作社,搞起了規模化的鋼架大棚種植。從露地種植到成規模地發展設施瓜菜,作為乾旱缺水的地區,多年種菜的村民們深知,推動這一切發生變化的內在動力主要是兩點:一是節水,二是增收。

  廿鋪村的村支書王仲序告訴記者,發展設施瓜果種植,有效緩解了困擾村民多年的缺水難題:“一畝地,最初大水漫灌需要30方水,搞簡易拱棚只需16方左右,現在的鋼架大棚只需要三四方水即可,因為其中配備了膜下滴灌等節水技術設施,用水的壓力大大減輕了。”

  “發展設施瓜菜,可讓水的利用率提高60%以上。”慶陽市農牧局種植業科科長赫春傑告訴記者,近年來慶陽市在全市116個鄉鎮大力推進“設施瓜菜百千萬工程”,截至去年年底,全市設施瓜菜面積已達10.08萬畝,今年計劃新增1.3萬畝。

  今年初,慶陽市還啟動實施了“266”現代農業發展行動計劃,著力打造國家級旱作農業示範區,積極創建全國綠色農産品生産加工示範區,發展壯大蘋果、草畜、瓜菜三大主導産業,並培育提升小雜糧、中藥材、核桃三大特色産業,全力促進農業增産和農民增收。

熱詞:

  • 全膜
  • 慶陽市
  • 覆膜
  • 慶城縣
  • 山旱地
  • 隴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