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全部669萬畝耕地,僅有70萬畝可以有效灌溉。作為典型的靠天吃飯的西部旱作農業區,甘肅慶陽的頭上卻一直頂著“隴東糧倉”的美譽:這個以中國面積最大的黃土垣——董志垣為核心的産糧區,盛産小麥、玉米、油料、蕎麥、小米、燕麥、黃豆等,其特色小雜糧更是久負盛名。2012年,慶陽市的糧食總産量達到了155.7萬噸,佔甘肅全省14個市州糧食總産量的近1/7。
然而,2013年的初春,一場旱災再度侵襲了這個西部黃土垣上的産糧區。主動抗旱,這裡的人們又一次與旱災地展開了較量……
163天沒看到有效降水
“我看沒希望了,(因為冬小麥)苗長得稀的。”3月29日下午,在慶陽市環縣山城鄉山城堡村,40歲的村民劉彩虹抬手指了指山溝對面山坡上的冬小麥田,禁不住嘆了一口氣。記者在她家的冬小麥田裏看到,這些頑強破土而出的冬小麥苗,有些已露出了枯萎的端倪。
“如果4月再看不到下雨,這些麥子就白種了。”劉彩虹記得十分清楚:去年9月,她和丈夫決定從全家的70畝山旱地中,留出7畝種植冬小麥,然而,剛剛撒下這批種子不久,夫婦倆就“有些後悔了”,因為從去年10月份至今,山城堡村就幾乎再沒下過雨和雪。
“去冬今春,山城鄉已163天沒看到有效降水了,目前依然看不到降水的希望。”説起降水,山城鄉黨委書記尚紅鎖也是眉頭緊鎖。
不只是山城鄉,環縣北部的甜水、南湫、耿灣、毛井、車道等鄉鎮也面臨著幾乎相同的情況。環縣縣委提供的材料顯示,乾旱已導致環縣21個鄉鎮、81521人受災,28.4萬畝冬小麥和2.2萬畝冬油菜受旱,其中17.7萬畝成災,部分地塊的冬小麥已出現枯死現象。更為嚴峻的是,根據當地氣象部門的預測,環縣直至5月中旬前仍有可能見不到有效降水。旱情仍在持續……
“乾旱已導致越冬作物生長受阻,苗情差,春耕生産受到較大影響。”慶陽市農牧局副局長田志雄擔憂地説,雖然3月17日、18日慶陽有一次中到大雪,但全市的降雪僅為2.3~8.8毫米,且此後再無有效降水,因此未能遏制旱情的發展,今年土壤墑情是近幾年同期墑情較差的一年。截至目前,全市已有204.26萬畝農作物受旱,其中87.13萬畝為重旱,有8.09萬畝的作物絕收。
調車送水先解“燃眉之急”
與農田受旱相比,同樣讓人焦心的,還有人畜飲水。
“春節前,我家的人工集雨窖裏就沒水了。”59歲的環縣山城鄉趙莊村民趙永興告訴記者,去年的降水情況相對較好,得益於這些斷斷續續的降水,家裏的人工集雨窖中還能積一點水,勉強能夠維持一家6口人的日常生活。但是去年12月,集雨窖裏的水就用完了,雖然可以雇人從數十公里外拉來水,但水費加上運費,一方水灌進自家水窖的成本高達100元。
長時間沒有有效降水,致使農民家的人工集雨窖發揮不了作用。在山城鄉走訪時,記者隨機掀開了村民們的一些人工集雨窖的蓋子查看,發現這些窖早已乾涸多時。“吃不上水,這是急在人眼前的事情。”對此,慶陽市水務局副局長趙小芳也深有感觸,“多數群眾的水窖無水或蓄水僅能夠維持幾天之用,慶城縣的縣城供水也僅能維持到4月中旬,全市已有15.79萬人、6.22萬頭家畜發生飲水困難。”
“隨著旱情的持續發展,群眾飲水困難人數也會不斷增加,缺水狀況會更加嚴重,一定要保證旱區群眾人畜飲水不缺,不發生水荒。”趙小芳告訴記者,人畜飲水困難出現後,慶陽市很快制定了應急供水方案,並立即組織50台送水車輛,趕赴慶陽北部的四個重旱縣區為飲水困難群眾送水。與此同時,環縣等縣區也積極行動了起來,組織車輛為群眾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