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春節前夕,記者跟隨俞海潮來到他三門灣海域淺海區的青蟹養殖基地收青蟹。
工人:圈就回來了。
一到基地,俞海潮就開始查看暫養在海裏的青蟹。這些籠子是俞海潮3個月前放到海裏的,一個籠子可以裝24隻青蟹,每只青蟹都有一個獨立的房間。
俞海潮把籠子裏的一些青蟹都扔到了海裏,這讓記者很好奇。
記者 劉青青:為什麼把這些螃蟹往下扔啊?
俞海潮:這個死掉了,可能有各種原因吧,我們暫養這個死亡率肯定有的。估計呢死亡率要達到30%左右。
存活下來的青蟹,在冬季的市場上能賣很高的價。
俞海潮:我是11月初收的,那個收的價格呢,我們是65到70一斤。
記者 劉青青:現在能賣多少錢一斤?
俞海潮:現在是160~180。
俞海潮手裏的這一隻青蟹現在可以賣到200元左右。
俞海潮:都是膏蟹很肥的,像這麼大最少有一斤。
現在,俞海潮靠著在海上暫養青蟹,年銷售額達500多萬元,他也成了當地青蟹産業的&&人。
可很少有人知道,4年前,很多認識俞海潮的人都勸俞海潮別再做生意了。
親戚 王二青:你不是做這些事的材料,你乾脆放棄算了。
二哥 俞聖好:勸他不要養了,你還是買輛車子出去搞運輸,都是想(勸他)走這條路的。
很多次,俞海潮幹啥啥不成,4年前孩子上幼兒園時,他連學費都拿不出來。
俞海潮妻子 許彩嬌:小孩子沒錢,都是我自己在外面,一下子打工(賺錢)給他。
俞海潮:當時心裏真的有一種,也説不出話了,這種心情很難表達了。
而到了2009年,俞海潮卻抓住了一個機會,一年就翻了身。他到底抓到了一個什麼樣機會?他又是如何做到的呢?
這個小村莊就是俞海潮的老家。1998年,俞海潮高中畢業後,正逢當地很多房地産工程開始建設,俞海潮的家人湊錢給他買了一輛工程車,給工地搞運輸,一年能賺10多萬元。到2003年,買工程車搞運輸的越來越多,錢不好賺了,俞海潮賣掉工程車開始尋找項目,想自己單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