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提要:曾經讓她難以維繫生活的手藝,是家族傳承百年的老字號。(同期)她命運多舛!(同期)生活一波三折!(同期)在古鎮她被譽為“強盜婆”!(同期)這個千年古鎮,還有哪些神奇!(同期:僅存的七孔古石橋!琵琶花做的?乾隆問菜名?)
播音:《鄉約》拜訪——浙江省杭州市塘棲鎮
主持人:塘棲的父老鄉親你們好嗎?展水土神韻,秀百姓風采。鄉約——
觀眾:走進新農村!
主持人:觀眾朋友大家好,這裡是由“山東時風集團”冠名的《鄉約》欄目,我是肖東坡,我現在是在浙江省杭州市塘棲鎮,首先請塘棲鎮鎮長計子法為我們推薦家鄉,掌聲有請!
計鎮長上場
小標題:家鄉名片
主持人:計鎮長,來到塘棲,我先給您送點見面禮。(禮儀上樂華、書籍)我代表欄目組送您樂華3D教育電視,請替我們捐贈給當地的中小學校;還有中國農科院新品種新技術彙編,可根據你們的需要由中國農科院提供免費專家上門指導、培訓、服務。
計鎮長:塘棲鎮是杭州北大門,這裡距市中心20公里,京杭大運河穿古鎮而過,所以歷朝歷代,塘棲都是杭州城的水上門戶。古時塘棲因“臨水沿塘而棲”,所以得名塘棲。我要給您推薦的第一張家鄉名片叫“七孔古石橋”。
名片一:七孔古石橋
1、神奇:塘棲古鎮上的廣濟橋,是千里京杭大運河上僅存的一座七孔古石橋。肖老師,跟你講一個這座橋的神奇之處,你從橋一側數着臺階走過去,到另一側再數臺階走回,臺階數是不一樣的!你想知道是怎麼回事嗎?一會兒請你親自走走。
2、繁華:過去江南交通以水路為主,京杭大運河相當於今天的高速公路,古石橋七個孔等於是七車道,如此寬闊的運河水面穿古鎮而過,這在其它地方是沒有的。而這裡到杭州城水路又剛好是一天,進城的船隻都會在這裡停靠食宿,因有這座連接運河兩岸的古橋,才使得古鎮名氣越來越大,成為舊時江南一帶有名的水運碼頭。
3、保護:1995年時,古石橋曾大禍臨頭,由於交通發展船隻增多,過長橋時常堆積受阻,為此,交通部門力主拆橋。消息傳開,塘棲人力主保橋,圍繞“保”還是“拆”爭議好幾年。省裏非常重視此事,1999年,為保護古橋,出鉅資另開運河新航道,讓來往船隻繞道而行,這才避免廣濟橋免受繁重航行壓力,也才使得古橋保存完好。剛才説到為什麼臺階數不一樣,因為這座石橋已歷經500多年風雨,好多石階都被磨平,所以你從左邊和右邊走臺階數是不同的。
字幕+圖片:廣濟橋始建於1489年 目前中國大運河正在申報世界文化遺産 廣濟橋被確定為一個標致性申遺樣本點
名片二:十里香雪海
計鎮長:肖老師,我要推薦的第二張家鄉名片是我們塘棲的超山風景區。近代書畫大師吳昌碩一生鍾愛梅花,尤其偏愛超山宋梅,留下了“十里梅花香雪海,梅花憶我我憶梅”的經典詩句。大師生前曾留下遺囑,死後希望葬在超山,所以出生地並不在塘棲的吳昌碩,墓卻在超山。為什麼吳昌碩這麼鍾愛超山梅花呢?因為這裡的梅花以古、廣、奇三絕著稱於世。
字幕+圖片:吳昌碩 我國近現代“詩、書、畫、印”四絕的一代宗師 “清末海派四大家”之一
1、“古”:全國現有古梅五株——楚、晉、隋、唐、宋梅,超山就佔二株,唐梅距今1200多年、宋梅800多年曆史,至今仍歲歲開花。
2、“廣”:超山是全國以“梅”為主題景區裏規模最大的,種有5萬多株梅樹,冬春盛開時節蔚為壯觀,所以才有“十里梅花香雪海”的美譽。
3、“奇”:我們都知道梅花是五瓣,但超山梅花卻有六瓣的,它就是在全國都為數不多的稀有梅種綠萼梅,如果你想看六瓣梅花,就請來超山賞梅,看自己有沒有這份運氣,找到六瓣梅花。
字幕+畫面:“塘棲超山”以梅聞名天下 與“無錫梅園”、“蘇州鄧尉”並稱江南三大賞梅勝地
名片三:百年老字號
計鎮長:肖老師,塘棲自古就是江南水鄉富庶之地,更是美食匯聚地,再給你介紹下我們這裡的老字號美食。只有在我們塘棲古鎮上,你才能吃到最正宗的,那絕對是舌尖上的美味!
1、寫意江南:先讓你嘗一道保證從來沒見過、更沒吃過的美食。這道菜的餡料是用枇杷花做的,這只是百年老字號王元興枇杷宴中的一道。(禮儀上菜,主持人品嘗)
字幕+畫面:塘棲為中國枇杷之鄉 枇杷種植歷史近1400年 唐代曾做為貢品進獻
2、刺毛肉圓:相傳,當年乾隆來塘棲,地方要拿特色名肴招待。有個廚師做肉圓時,不小心肉圓掉到旁邊準備裹粽子的糯米裏。於是他將錯就錯,將肉圓放米裏一滾蒸熟後,呈給皇上。乾隆吃後連聲稱好,問菜名?廚師心想肉圓子粘米,顆顆豎起象刺毛,便隨口説“刺毛肉圓”。就這樣,刺毛肉圓流傳至今。(禮儀上肉圓,主持人品嘗)
3、聚源昌藕粉:太平天國時的老字號,第三代傳人84歲的胡聯清老人,直到現在還堅持用祖上傳下來的十六道工序,製作手工純藕粉,讓你嘗嘗150年前的老味道。(禮儀上藕粉,主持人品嘗)
秀風采:塘棲有個“強盜婆”
計鎮長:民以食為天,説到百年老字號,還要説説我們的煎包。清朝末年,七孔橋下,有個徐老漢每天挑着擔子賣煎包,“七孔橋煎包”深受南來北往的商客喜歡。煎包秘方“傳男不傳女”,然而,這個百年老店現在卻由一位年過六旬的大媽經營,她叫徐金仙,大家都叫她金大媽,她有一個響亮的綽號叫“強盜婆”!
計鎮長下場,徐金仙上場
小片1:村中採訪:(你知道咱這古鎮上有個“強盜婆”嗎?有多厲害?一嗓子整條街都能聽見?啥樣的,你學學看?啥,學不來!還有啥強盜行徑?啊!吃東西不給錢,能追出去一里地?)我地個乖乖,這等強悍的大媽,你敢領教一下嗎?
小標題:大媽天生嗓門大
主持人:強盜婆?為啥?嗓門有多大?每天?喊多久?你是學美聲的?效果?多的時候一嗓子能喊來多少人?有不排隊的嗎?比如就是我呢?有不付錢的嗎?還愛打抱不平?(公交車、跪地求饒)你咋這麼有勁呢?(掰腕子)你做的煎包好吃?能叫我嘗嘗嗎?能叫過來嘛?(禮儀端煎包過橋來)
徐金仙:
小片2:百多年前,杭州塘棲鎮七孔橋旁,有個挑着擔子賣煎包的徐老漢,在京杭大運河干道的古鎮,這古橋橋頭的煎包,是寒來暑往中與南來北往的客商們,一份每天不變的約定和一種與古橋、古鎮、古運河相連的特別記憶。徐老漢的煎包是否是祖上傳承已無從考究,但有記載的煎包歷史距今已有147年。太平天國年間由於戰亂,徐老漢一家逃難至數十里地外的博陸鎮。打那以後百多年,七孔橋頭竟再無煎包可覓,輾轉上百年,煎包再次回到七孔橋下,徐金仙金大媽,便是當年徐老漢的後人!
小標題:手藝傳到女兒家
主持人:(品嘗煎包)這煎包一百多年了?從你父親手裏學來的?父親是從父親的父親手裏學來的?有沒有傳男不傳女的説法?不讓你看?(和面、拌餡)打你?你還能哭?説啥?你怎麼説?不幫着幹活?最後?弟弟學嗎?開店嗎?父親怎麼説?有錢不給你?你是用找對象的方式實現開店的?
徐金仙:
小片3:1953年6月,徐金仙出生在杭州鄉下博陸村的一戶農家。據村裏人講,這徐金仙打小命硬,上面有三個哥哥全都不到一歲就夭折了,小金仙八歲時曾得過一場重病,用一般人難以忍受的偏方治療堅強地挺過來的。1976年,23歲的徐金仙經人介紹與一位退伍軍人相識,從小性子硬朗的徐金仙開口提出,把退伍費給我開店,否則免談!
小標題:清貧辛苦也幸福
主持人:你是用找對象的方式實現開店的?開的第一個店多大?開在哪?丈夫在哪上班?他會幫你做煎包嗎?每天幾點起、幾點睡?煎包多少錢一個?每天能賣多少?你從小就是強盜婆吧?他很溫柔嗎?你有對他撒嬌的時候嗎?哄你?有對他特別厲害的時候嗎?扔東西?他怎麼説?有沒有他實在受不了你跟你發火的時候?打你?服嗎?生小孩的時候他伺候你嗎?(甲魚、錢罐子)他吃啥?太恩愛了!丈夫是在很突然的情況下去世的是嗎?(漸弱)
徐金仙:
小片4:那個一百多年前七孔橋下,守候着南來北往客商香飄四溢的煎包,在一個女人默默耕耘下,在農貿市場裏用五分錢、一毛錢的積累,徐金仙支撐着自己簡單卻也幸福的生活。1995年11月19日下午,丈夫所在的水泥廠車間主任跑到徐金仙面前,告訴她一個好似晴空霹靂一般的天降橫禍!
下節提示:丈夫遭遇橫禍,讓她一度想要輕生!(同期:不想活了,托夢給我)一個女人靠着賣五
毛錢一個的煎包,拉扯一兒一女,日子過得舉步維艱!(同期:最難的時候交不起學費,手指絞斷)
百多年前的老字號,且看“強盜婆”如何創新!(收徒弟傳承)
廣告一:——————————
小標題:拖兒帶女 丈夫離世
主持人:丈夫是在很突然的情況下去世的是嗎?是在什麼情況下,得知丈夫離世消息的?車間主任怎麼説?你聽了之後?不讓你進?把你也送進搶救室?醒過來第一句話?第二天上午?去看了嗎?丈夫不在了,你帶着一兒一女,剩下的日子怎麼過呢?(漸弱)
小片5:帶着一兒一女還有一個十來平米的小煎包店,起早貪黑的清貧中,原本那份幸福的支撐突然垮塌,對一個42歲的女人來説無異於房倒屋塌。那百多年前的老字號也許就會在這天災人禍中消亡吧?孩子還小,為了他們也要撐下去,可這日子,真就到了支撐不下去的地步!
小標題:那段日子 不堪回首
主持人:丈夫不在了,你帶着一兒一女,剩下的日子怎麼過呢?關門半年?會夢到他嗎?(托夢:不要嫁人、不要輕生)幾點起?幾點睡?買過新衣服嗎?過年過節吃什麼?在這其間還把手指絞斷?孩子還在上學是嗎?最難的時候什麼樣?學費要多少錢?最難的時候學校給孩子捐款?
採訪女兒:女兒學校募捐的故事
主持人:丈夫不在了,會有人給你介紹對象嗎?聽説你把人家給趕出去了?(減弱)
小片6:42歲人過中年,起早貪黑做煎包還要拉扯兩個孩子,生活的艱難可想而知。這個家需要一個男人的支撐,親戚看她不易,找到一個長得很帥、比她小兩歲尚未婚配的鄉下男子,按説人家能接受她拖家帶口已然不易,可徐金仙面對好意相親,竟然再次展現強盜婆的形象,硬是把相親者轟了出去!
小標題:剛強女人 不要憐憫
主持人:聽説你把人家給趕出去了?介紹的是一個啥樣的對象?帥?多大?結過婚嗎?還帶着禮品?啥?羊肉、魚、雞、保健品?人家很相中你?怎麼説?帶孩子像親生一樣?讓女兒跟他姓?你呢?轟走了?禮物呢?學學?現場(強盜婆情節)為什麼呢?以後還有人敢給你介紹嗎?強盜,只能給你介紹土匪才行。可還要供孩子上學,你一個人怎麼支撐啊?(漸弱)
徐金仙:
小片7:是啊,生活還得繼續,一個女人家,供兩個孩子讀書,日子捉襟見肘。那個七孔橋頭的百年字號,憑啥就不能在自己手裏發揚光大呢?徐金仙意識到光靠吃苦不行,可還能怎樣呢?“強盜婆”開始想招啦!她要讓這流傳百年一成不變的東西,換個樣!
小標題:百年煎包換個樣
主持人:可還要供孩子上學,你一個人怎麼支撐啊?想過什麼原因煎包賣不好嗎?你怎麼辦?(好豬肉、湯水、豬皮凍腿骨雞架、冷凍、面皮、麵粉裏面加蘇打老鹼加鹽、冬天夏天水溫不同)這些都是你自己想出來的?經過這些改進,有效果嗎?後來租了更大的店面?生意依舊火爆卻讓你賠了十幾萬?(漸弱)
主持人:
小片8:果不其然,在自家原有十幾味中藥配方的基礎上,經過這番摸索改進,農貿市場裏的煎包店開始火爆起來,生意好到排長隊。2006年,徐金仙在余杭區府最繁華的鬧市中心租了個大店面,一下子雇了十幾個人,一開張生意好的不得了,就這麼火爆着幹了一年,結果賠了十幾萬,這又是唱的哪齣戲呢?
小標題:從未有過的好生意
主持人:生意依舊火爆卻讓你賠了十幾萬?租了多大的店面?租金多少?裝修了嗎?雇了多少人?剛開始的時候你用什麼方法招攬顧客?生意好到什麼程度?能擠破櫃臺?有遠處來的嗎?營業時間多長?每天能賣掉多少?什麼時候數錢?在哪數?一個人?怎麼數?能笑出聲來嗎?怎麼會讓你賠十幾萬呢?(漸弱)
徐金仙:
小片9:眼瞅着房租到期,艷羨徐金仙賺的盆滿缽滿的房東向徐金仙提出新的要求,要麼合作要麼將房租提高三倍,強盜婆徐金仙性子硬朗,強硬拒絕。自己卻説什麼也想不到,辛辛苦苦、樂樂呵呵賺了一年,到頭來賠進去十幾萬!
小標題:忙活一年血本無歸
主持人:怎麼會讓你賠十幾萬呢?眼紅了?提出什麼要求?你怎麼説?(要強盜婆情節)真走了?就不能服軟?服軟會咋樣?裝修的錢呢?相當於賣多少煎包?等於白幹一年?起早貪黑血本無歸?不幹就回家了?啥也不幹了?沒心情?那怎麼生存?沒事兒的時候,塘棲鎮領導來了?
徐金仙:
小片10:説來也巧,2007年年底,塘棲鎮保護開發運河兩岸的古鎮旅游資源,當地政府多方尋訪本地百年前的老字號美食,豐富古鎮的飲食文化,再現當年江南古鎮的繁華盛景。半年時間,七孔橋兩岸就鱗次櫛比的矗立起了王元興酒樓、朱一堂糕餅、聚源昌藕粉等50多家百年老店。可這古鎮上消失百年的徐金仙自己都沒當回事的七孔橋煎包,當地領導是怎麼給挖掘出來的呢?
小標題:柳暗花明 重回老家
主持人:你怎麼想的?怎麼知道的?怎麼找到她的?
採訪杭州市塘棲鎮黨委委員張偉:
主持人:領導來了找你怎麼説?有店面?高興?忘問房租了?簽了?多少年?你知道你的祖上就是在這賣煎包的嗎?算過有多少年沒有在這賣煎包了嗎?重新回來感覺怎樣?一開張生意好嗎?生意竟然不好?(漸弱)
徐金仙:
小片11:147年前,徐金仙的祖上就在這七孔橋下挑着擔子賣煎包,年過半百的徐金仙了解這段家事,多少年來只知道這是賴以謀生的手藝,卻並不曉得自己這份營生竟然與一個地方的飲食文化息息相關,百年老字號對於一個地方來説,竟然是要傳承發揚的寶貝,可這百年煎包重回橋下,生意怎麼會不好呢?
小標題:重回橋下 收徒傳承
主持人:一開張生意好嗎?生意竟然不好?每天賣多少?你怎麼辦?憑大嗓門喊?一個月以後?十一那幾天怎麼樣?你弟弟不學這個手藝,你的孩子學嗎?想過怎麼把這手藝傳下去嗎?兄弟倆?哪人?怎麼教?(溫油下鍋、慢慢大火、架子煎好)跟徒弟還有聯絡嗎?他們生意怎麼樣?教教我行嗎?我看這都涼了,教我之前再給我整幾個嘗嘗行嗎?現場的觀眾想吃嗎?你再把煎包喊過來!
徐金仙:
現場:呼喊、禮儀過橋上煎包(音樂)主持人嘗,現場觀眾嘗
字幕:2008年 有147年曆史的老字號煎包 重回塘棲古鎮的七孔橋下 三年時間不到 徐金仙收徒400多人傳授煎包技藝 學成開店者325家 “七孔橋煎包”遍佈全國各地
主持人:感謝你為我們帶來這麼美味的煎湯包,我代表欄目組有禮物相送,青島的康大食品,謝謝你。計鎮長,請為我們描繪一下塘棲的明天?
廣告二——————————
小標題:談未來
計鎮長:
字幕+畫面:中國枇杷之鄉 全國千強鎮 江南歷史文化名鎮 江南三大賞梅勝地之一 杭州市塘棲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