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奈曼旗位於內蒙古通遼市西南部,全旗總土地面積8137.6平方公里,轄14個蘇木鄉鎮、1個國有農場、1個街道辦事處,總人口44.5萬人,其中蒙古族人口17萬人。
遠古時期,奈曼是紅山文化核心地區之一,先秦夏商時期,是山戎、東胡、鮮卑等北方少數民族先後繁衍之地。隋唐五代時期,契丹族在這裡興起,奈曼成為龍興之地。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機在龍化州城東(今奈曼旗八仙筒鎮北部西孟家段村)金鈴崗燔柴告天,建立了中國北方草原第一個封建王朝——契丹(後稱遼),奈曼自然成為了大遼的開國之都。以遼水給國家命名的契丹民族,在這片土地上生息繁衍了528年。
|
大遼太祖耶律阿保機一生當中最輝煌的業績都是以龍化州為根據地完成的。遼在這裡第一次推行了北方草原變遊牧為牧農工商貿並舉的經濟政策;第一個實行了多民族多文化融合——漢、渤海、女真、室韋(蒙古)等諸多民族並存,並吸收其先進政治、經濟、文化精髓發展自己的特色文化;第一個開闢了草原絲綢之路,打通了中國和歐亞大陸的聯絡,促進了東西方文明的交流。至今,俄羅斯、中亞、西亞、及歐洲許多國家仍稱中國為“契丹”。
1987年發掘的遼代陳國公主與駙馬合葬墓從一定程度見證契丹的輝煌,合葬墓出土國家特級和一級文物3227件,被稱為我國“七五”時期十大考古發現之一,被國務院批准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3世紀初,乃蠻部在今蒙古國杭愛山一帶,被成吉思汗擊敗後,隸屬成吉思汗大蒙古國察哈爾部。15世紀明朝時期,奈曼部作為察哈部八鄂托克之一,隨蒙古北元車臣達延汗逐水草移居此地。後金天聰元年(1627年),成吉思汗第十九世孫額森偉徵諾顏之子袞楚克率奈曼部歸順後金皇太極。清崇德元年(1636年),奈曼正式建旗,後金皇帝賜授袞楚克為奈曼札薩克多羅達爾罕郡王的爵位,世襲罔替。至中華民國初期,奈曼旗歷經十二世十六任郡王,統治奈曼300年,經抗日戰爭時期,直到東北解放奈曼旗人民政府成立。
奈曼旗,是一個歷史垂青的地方。5000年前,紅山先民在這裡棲衍,2000年前北燕東胡在這裡爭鋒,1000年前,大遼耶律阿保機在這裡稱帝,380年來,乃蠻十六位蒙王在這裡封郡。這裡還流傳著一個蒙古族姑娘諾恩吉雅的愛情故事,如今,她已經被演繹為一首最為美妙悠揚的蒙古族民歌傳唱全國。
| ||
奈曼旗,是一個天藍地闊的地方。有距北京最近、中國東北唯一的浩瀚沙漠;有現存全國最大的沙漠淡水湖——孟家段沙湖;擁有城中有沙、沙中有城的奇特景觀,是中國東北沙漠生態之城,旗政府駐地大沁他拉鎮是內蒙古綜合規模最大的縣級城關鎮,被評為“內蒙古十大魅力名鎮”,猶如當代復活的“樓蘭”;有與胡楊齊名的奈曼怪柳;是養生長壽神石中華麥飯石的原産地;是科爾沁版畫的故鄉。2013年第五屆新農村電視藝術節上,奈曼旗以“農業之美”獲得“魅力新農村十佳縣市”榮譽稱號,是內蒙古自治區唯一一個獲此殊榮的旗縣。
奈曼旗,是一個厚積薄發的地方。奈曼旗地處東北與華北交界處,踞東北三省與內蒙古結合部。200公里內有通遼、赤峰、朝陽三座機場,京通鐵路、大(慶)廣(州)高速公路和國道111線橫貫全境,巴新鐵路、大阜公路和在建的盤奈高速公路縱穿南北,形成華北連接東北、蒙東通往遼寧的交通樞紐。奈曼是蒙古高原通往大海最便利的地方。西部大開發、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內蒙古加快發展三大政策在這裡疊加,蒙渤(渤海灣)和京通(通遼)北京——通遼到東北兩大通道在這裡通衢。通遼市“南鋼北鋁”的骨架在這裡立足支撐。
奈曼旗,是一個物産豐饒的地方。奈曼旗在過去傳統的資源並不特別富集,但是,在全國乃至全球新一輪産業升級和競爭當中,新資源優勢日益凸顯,傳統資源我把它命為硬資源,像煤鐵石油等並不多,但是現在軟資源已經凸顯出來。奈曼旗有450萬畝耕地,盛産40億斤糧食,包括各種雜糧、雜豆。450萬畝耕地當中已經規劃發展了100萬畝綠色無公害農産品基地,大有開發作為。同時有500萬畝人工森林可提供林木資源,奈曼旗是三北防護林的東北的骨幹地區,還有一個東北唯一的300億噸天然高純度硅砂資源,成為現代工業必備的優質原材料。在新能源方面,規劃了400萬千瓦風電裝機容量和400萬千瓦光電裝機潛力;同時規劃了包括創新型工業園區和創意型文化産業園區,佔地114平方公里。
|
可以説,正是上一輪經濟發展當中由於缺乏傳統的硬資源,錯過了拼資源的發展機遇,但是卻給奈曼留下了一片巨大的未開發的“處女地”。再加上奈曼旗橫連華北與東北,縱貫內蒙與遼寧的優越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條件,這便使奈曼旗這片沃土孕育了無限商機和巨大的後發潛力。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立足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提出“8337”發展思路和通遼市委“開放轉型、創業富民”的決策部署,勤勞誠實的奈曼人正在以非凡的膽識和努力拼搏的實幹精神,描繪一幅瑰麗的發展藍圖。圍繞工業經濟發展、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現代服務業發展、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和民生社會事業發展,立足強旗這個根本,著力培育工業經濟“六個基地”;立足富民這個核心,著力打造農民增收“五個産業”;立足提質這個目標,著力抓好現代服務業“三個領域”;立足和諧這個基礎,著力抓好民生和社會事業“四個工程”,力爭到2017年,全旗地區生産總值達到470億元以上,財政收入達到20億元,與全市人民同步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