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三農資訊
火溪河沿岸,白馬人依山而寨,集居於此。在平武的白馬藏族集中分佈在白馬,木座,木皮,黃羊關幾個鄉的幾十個寨子裏,最大的鄉是白馬鄉,轄有額裏,伊瓦岱惹,稿史腦等幾個小村,鄉首府就在“伊瓦市”。
關於白馬藏族的語言
白馬人聽不懂藏話,藏人也聽不懂白馬人的話,雙方語言上只有“茶”、“酒”等少數單詞能對接上。嚴格説起來,白馬藏族並不是真正的藏族,而是西北地區氐族分支白馬氐的後裔。他們雖然深受藏族傳統的影響,但在風俗習慣上和藏族有很大的區別。
關於白馬藏族的過去
白馬是藏語的音譯,原指士兵。相傳這裡白馬藏族的祖先是當年藏族軍隊撤離以後留下來的士兵。白馬藏族有自己的語言,但沒有自己的民族文字。相傳公元6世紀的某一天,吐蕃王朝東征大軍與唐朝的部隊在九寨溝一帶相遇。於是,一場昏天昏地短兵相接的激戰開始了,最後,這場戰役以吐蕃王朝的勝利而告終。奇怪的是,這支打了勝仗的隊伍並沒有跟隨大部隊繼續前進,而是就地留守。整個東征結束了,大部分的士兵都相繼被召回,而這支隊伍卻沒有接到任何回家的指令,永遠被遺忘在這片異鄉的土地上。
|
關於他們的樣子
過去白馬婦女的頭髮多梳成數十根小辮,再總成一大辮,然後用黑色羊毛加長,多飾以海螺等物,長及腳跟,重著可達八斤以上。兩耳戴銀耳墜,個別老婦耳穿達一公分;男性頭髮則剃去四週,頭頂梳一小辮。左耳帶環。現在白馬人多將頭髮扎成一個辮子,在上面飾以海貝。
白馬人的服飾絢麗奇特,在中華諸民族中,只有白馬人有這類獨特的打扮。他們男女皆編發,一年四季均頭戴盤形圓頂荷葉邊的白色氈帽,上插白色雞尾羽,在風吹或走動中,搖曳招展,分外引人注目。男子在氈帽上插一支挺直的白雞毛,表示勇敢剛直;女子則插二至三支,寓意純潔溫柔,雞翎情結。為什麼要帶白雄雞的尾羽呢?是因為雄雞在白馬藏人心目中是吉祥的象徵,有一個古老的傳説,雄雞曾經救過白馬藏人先祖們的性命。
|
關於他們的信仰
白馬藏族的每個寨子後面的山都是神山。 白馬藏族不信佛教而信奉原始藏族苯教,其中最崇信的是稱為“ 葉西納蒙”(意即“白馬老爺”)的一座神山。長在神山上的樹都是神樹,這些樹的地位是至高無上的,是絕對不可侵犯的,如果有人膽敢砍了這裡的樹,會遭到全寨人的唾棄。
|
關於他們的生活
白馬人最愛跳的舞是“圓圓舞”。每當夜幕降臨,在那些空曠的院壩裏、土坪上,燃起熊熊的篝火,身著鮮艷服裝的白馬人,少則十多人多則幾十人,他們手拉手,拉成圈圈,圍著篝火,盡情歡舞。
樸實的白馬人好酒也好客,他們常飲和待客的酒便是“咂咂酒”。“咂”又是“雜”的諧音,顧名思義,“雜”酒就是將各種雜糧放入罐中所釀成的酒。雜酒醇美清香,不僅風味獨特,飲法更為奇特。飲時不用杯碗,而是將一根竹管插在酒罐裏,讓飲者輪流咂吸,故名“咂咂酒”。飲酒時興之所致,更要歌之舞之。
|
神秘的部落,古老的民族。白馬氐,一個神話般的傳説,生活在平武這塊土地上,他們有古老的基因,古老的語言、古老的歌舞、古老的宗教儀式、古老的社會結構、古老的文化。本期的《鄉村大世界》將帶著您走進奪博河,走進白馬山寨,搟氈帽、織腰帶、祭山神、跳曹蓋、唱山歌、喝咂酒、吃坨坨肉、跳貓貓舞,感受他們古老而獨特的民族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