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三農 > 2010生活567 >

拯救民勤綠洲

發佈時間:2010年06月23日 17:45 | 進入娛樂城堡 | 來源:CCTV.com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三農首頁 欄目 致富 農産品 微博 導航

三農資訊

國內 | 國際 | 農經 | 人物 | 農村 | 曝光

致富殿堂

創業 | 技術 | 資訊 | 榜樣 | 點睛 | 寶典

農産品交易

供求 | 産品 | 市場 | 行情 | 報價 | 批發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點擊進入 生活567首頁 

點擊進入 節目視頻

      今年是聯合國國際地球年,這是聯合國成立以來第一次以地學為主導的國際年活動,國際地球年中國行動的宣傳口號是:“認識地球,和諧發展”。如何做到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如何去善待和保護我們的地球母親,今天我們的記者將帶你走進我國荒漠化最嚴重的地區之一甘肅省民勤縣,去那裏尋找答案。民勤,這個地名很容易理解,那就是這裡的人民非常勤勞,民勤的位置正好夾在騰格裏沙漠和巴丹吉林兩大沙漠中間,現在呢備受風沙危害。一個被風沙困擾的小城,一個沙漠邊緣只剩一戶人家的村莊。面對肆虐的風沙他們又該做出怎樣的選擇?壓沙植綠,保衛我們共同的家園!
      這是曾經發生在民勤縣的一次沙塵暴,每年的春季,民勤縣大大小小的沙塵暴就有30多次。地處河西走廊東北部的民勤縣是中國北方地區沙塵暴四大策源地之一,年降水量僅110毫米,蒸發量卻高達2646毫米,是全國乃至世界最乾旱的地區之一。近6年來,民勤縣尚未治理的風沙口流沙又向綠洲前移了15米至40米。目前,流沙正在以每年8到10米的速度吞噬綠洲腹地。在民勤沙漠邊緣的村莊,由於狂風的作用,大量的沙子飄落在了村民的房頂上,造成村民房頂被壓塌,圍墻被推倒。當地老百姓稱之為“沙上墻,羊上房”。掃沙、拉沙已經成為了沙漠邊緣村莊百姓生活中的常事,既使是這樣,他們還在堅守著自己的家園。
      當我們來到這個沙漠邊緣只住著一戶人家的民勤縣東容村六社時,我們看到是殘垣斷壁倒塌的房屋,看不到一絲村莊的生機。堅守在這裡最後一戶村民叫魏光財,今年56歲,和從小得了中耳炎聽不見聲音的老伴守著這個寂靜的村莊。當我們到來時魏光財主動提出帶我們參觀一下他們的村子,因為在他的內心裏認為,只要有人住,村裏就有人氣。

 


      對老魏來説,他這56年的全部記憶,都依託在了這個既將消失的村莊裏。他説:“原來村子裏面很熱鬧,我們小時候,70年的時候熱鬧,人多,那時候還有學校,娃娃們也多。那時候公社一年還給我們放一次電影。他們搬走了我從內心也感到傷感,他們走掉了,我們兩個也孤獨,也非常寂寞,也很想他們。
      當我們來到東容村六社一戶人家門口的時候,門口上面有幾個大字,非常醒目,前程似錦,看來主人當除願望是非常好的,但是我們推開門,看見只剩下空蕩蕩的院落和滿院子的雜草。
      沙漠離老魏住的村莊只有兩公里遠,由於缺水,村裏老百姓陸續離開了村莊,2005年底老魏最後的一戶鄰居也搬走了,老魏也曾經搬出去三次,但是他最後又搬回到了東容村,因為他不習慣外面的生活,再加上自己和老伴都有病和思鄉情結,他不想在折騰了。
      老魏説:“現在我下定決心哪也不走了,再好的地方我也不去,就在老先人留下的地方,就住在這個地方。”
      在老魏家裏,墻上那張風景畫特別顯眼。
      老魏説:“大腦裏想象,我們這個地方什麼時候有這麼多水就太好了。專門買的嗎?專門買的水多的畫張。”
      由於缺水,老魏很節省用水,每次洗臉洗手都用一點遮住盆底的水。
      老魏説:“像這盆裏水都很黑了,我們拉水很遠,水緊張的很,這個水洗個兩三次,洗臟了端出去讓雞喝上。盆裏放一點點,放多了浪費的很,這洗幾次了,這都洗三四次,喂雞有時也讓羊喝,因為我們在五六里路上拉水了,水非常珍貴。”

 


      村莊裏人都搬走了,兒子和兒媳到內蒙古打工去了,很少回來,女兒在縣城上班,偶爾節假日才回來一次,老魏和妻子沒事就在家裏看看電視,老魏很喜歡草原,因為那裏有水有草,是他夢想中生活的環境,還有自己的兒子在草原上打工,他也非常想念兒子。
      老魏説:“內蒙古人放羊的,蒙古話我們聽不懂。”
      村莊裏的生活孤單而寂寞,老魏為了排除寂寞,家裏剛剛又添了一個新成員。
      老魏説:“這是送的還是買的,這是人家送的,這好像好久沒見人了,見了人高興的很,抱回來幾個  月了,不到一個月,他送來給我們做個伴。平時幹活跟你們去嗎,幹活他跟著我們去。”
      老魏家的這個新成員很活潑,也很聽話,老魏也非常疼愛小傢伙,平時小傢伙也和老魏兩口子形影不離。快到清明節了,老魏要上墳祭祖,現在村莊裏人都搬了出去,每年只有老魏一個人來上墳祭祖,順便他又回到自己曾經住了五年的村莊看看。
      老魏説:“七八十年代,我們這裡還有十八九戶人家,這個破莊子都有人呢,你最早在這兒住呢?我們爺爺手裏在這裡住,住了四五年,1987年他們這塊的人都搬走了,就剩下我一戶了,就在我現在住的居民點上人口多,搬到那裏去了。”
      可是搬來搬去,現在村莊裏又剩下老魏一戶了,看著破敗的村落,和因乾旱缺水死去的沙棗樹,老魏很難過。老魏一家的生活很簡單,半個月他要去趟鎮裏買一些生活必需品和拉一次水,來維持日常生活。今天是給老魏家供水的日子,如果沒有水,他家的十畝田就沒法種,一大早,老魏就來到渠道邊,昨天通知幫忙幹活的人還沒有人影,老魏顯得很著急。
      老魏對這次供水很重視,因為他不知道明年政府還讓不讓他種地,因為按照規定,為了保護生態,要壓減耕地,這樣做是為了減少地下水資源浪費和對植被的破壞,如果一旦不讓種地,老魏將失去所有的收入,而像這樣的供水每年只有兩次,並且還要收費。

 


      其實離老魏村莊不遠處就是青土湖,曾經是個水草豐盛的地方。
      甘肅省民勤縣地青土湖,五十年前這裡還是碧波盪漾的湖水和野鳥成群,但是短短半個世紀,這裡被沙漠給吞化了。
      據介紹,曾經水波浩淼的青土湖開始乾涸是在1957年,七十年代前,湖底尚屬沼澤和濕地,從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開始,青土湖地下水位急劇下降,植被群落退化、死亡。九十年代,湖底被黃沙掩埋,成為中國第三大沙漠巴丹吉林的一部分。近年來,騰格裏和巴丹吉林兩大沙漠已在這裡交匯並繼續向南侵襲。
      民勤縣水委局紀檢書記説:“青土湖是石羊河最下游的一個末代湖,明清最大的時候它是400平方公里,現在青土河的河底徹底被流沙所覆蓋了,覆蓋的厚度已經達到三到四米。”
      現在民勤縣庫區百姓生産用水都是來自當地紅崖山水庫,由於風沙太大,紅崖山水庫也受到很大的威脅。
      甘肅省民勤縣紅崖山水庫管理處書記仲龍善説:“現在水庫面對的危險就是淤積太嚴重。從1958年建庫到現在已經把3689萬立方米給淤積了,其中70%是吹來的沙子淤積掉的,30%是上遊輸來的沙,丹吉林沙漠距水庫邊緣只有5公里,騰格裏沙漠距水庫邊緣只有3公里,這個水庫也是大的風沙口之一。”
      如果紅崖山水庫一旦乾涸,民勤庫區八萬農民將無法種田,那當地又是如何保障民勤人民的生命之源呢?

 


      民勤縣林業局路林平主任工程師説:“近年來我們主要治理的是龍王廟這一塊,因為它主要危害經崖山水庫,所以2002年開始一直治理堅持一年三萬畝,現在完成了十萬畝,這塊都是,我們完成這些沙障工程率投入5000多萬元。”
      民勤生態惡化,到底該如何科學的防治呢?我們採訪了相關的專家。
      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工程研究所水土土資源室主任馮起説:“工程防治和生物防治”
      如果一旦騰格裏沙漠和巴丹吉林兩大沙漠在民勤交匯,那麼民勤綠洲將不復存在,由於沙進人退,一些村莊已經荒蕪,不少農民被迫離開家園。面對來勢洶洶的沙漠,民勤人民又該如何捍衛自己的家園呢?
      民勤縣宋河村全國治沙英雄石述柱説:“半個世紀以來,我們每年要堅持,因為不壓沙, 我們穿不上衣吃不上飯,我們也不能生存,為了我們幾輩子人生存,也為了我們子孫後代的生存,所以這沙得壓,樹得栽,這樣生態才能治理,才能保住我們的家園。”
      在過去半個世紀的歷史進程中,以勤勞勇敢著稱的民勤人民,為了保護自己的家園,抗擊兩大沙漠的合攏,與狂暴肆虐的風沙,進行了長期搏鬥。
      石述柱説:“只要我們發動群眾,只要我們有決心有信心有這這個韌勁,有這個魄力,沙能壓住它。”
      在民勤,不管男女老少,在他們口中我們聽到最多的一句話,那就是壓沙植綠,下面是民勤縣東湖鎮正新村張玲同學作文《我的家鄉》裏的一段話:我的家鄉原來是一個非常美麗的地方, 但是由於這裡的風沙太大,所以我的家鄉絕大部分變成了沙漠, 要不是因為這裡的風沙太大,使這裡變成一望無際的沙漠,不然這裡曾經還是一片綠洲,還是一片湖泊。現在沙漠正在一步一步的前進,村子也快被它吞沒了,我們知道沙漠一步步逼近,但是我們並沒有放棄它,並沒有選擇離開這裡,現在我們正在植樹造成造林,正在搶救我們的家園,讓沙漠變成綠洲。我們都發出了一個堅定的信念,一定讓沙漠變成大綠洲,讓它變成美麗的地方最富饒的地方。

 


      只要是植樹季節,每個星期六星期天,張玲和弟弟張鑫都會堅持在沙漠中植樹壓沙。如果村莊沒有了,就沒有了溫馨的家,他們年幼的心裏充滿了擔憂。我們外人無法理解他們對家鄉那份深深的情感,因為在這裡留下了他們童年的無限歡樂,以及他們對未來美好的憧憬。民勤荒漠化問題也引起黨中央國務院領導高度重視,溫家寶總理曾十四次批示:決不能讓民勤成為第二羅布泊。那麼國家對民勤的生態治理有哪些舉措呢?
      國家林業局防沙治沙辦公室治沙處張德平處長説:“決不讓民勤成為第二個羅布泊,這是溫家寶總理向我們提出的一個一定要實現的目標。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在總體戰略上,我們將努力打好石羊河流域綜合治理、合理利用水資源和加強治沙造林三套組合拳,在實施好國家已經批復的石羊河流域重點治理規劃的同時,加強石羊河流域防沙治沙,恢復植被,保衛綠洲。為此我局在三北防護林工程建設中,專門設立了民勤專項,加大治理力度,同時,還將民勤確定為全國防沙治沙綜合示範區,在政策機制、技術模式和綜合治理方面開展示範建設,切實推進民勤防沙治沙工作。”
      與此同時,社會各界也在積極加入到拯救民勤綠洲行動中來。
      張小平説:“這一片四百多畝的壓沙植綠基地,是我們3月9日由團省委、省青聯、省少工委、省學聯啟動的“牢記總理囑託,拯救民勤綠洲”行動的一部分,我們想通過這項活動的開展,影響和帶動更多的青少年和社會各界,加入到拯救民勤綠州行動中來。”

 


      “牢記總理囑託,拯救民勤綠洲”生態援助行動,向全社會發出倡儀,讓更多的人關注民勤,關注生態環境。5元錢可以在民勤捐植一棵樹,300元可以在民勤捐植一畝林,500元可以在民勤捐壓一畝沙。
       共青團甘肅省委王永前書記説:“説是它是一個生態援助行動,我想它更重要的意義它本身就是一個體驗教育,我們通過把樹種在民勤,也種在民勤人的心中,特別是種在所有參與者的心中,特別是種在青少年的心中,讓他們自覺的樹立起強烈的生態環保意識。”
      現在固執的老魏卻一直沒有搬出去的念頭。一來是因為他已經習慣了在沙漠裏的生活,另一方面,他也不捨得村子裏幾輩人種下的數十公里的紅柳林帶。他擔心,一旦他離開了村莊,這些紅柳林就會很快枯死、消亡,家鄉就又少了一個屏障,所以他最大的願望就是當一名護林員,守護著自己的家園,讓村莊披上綠色。
      截止目前,民勤縣人工造林保存面積達到187萬畝,封育沙天然沙生植被290萬畝,封育成林76萬畝。
      自2000年以來,在408公里的風沙線上建 成了長達342公里的防護林帶,有效治理大的風沙口191個。拯救民勤綠洲,保衛我們共同的家園!
       我的同事回來告訴我,在民勤縣地圖中,有很多地名以“湖”、“河”、“圈”、“井”、“壩”五個字命名,仔細琢磨一番,其實這五個字都相互關聯,每一個字都可追溯一段歷史,就像節目中出現的青土湖,其實湖水已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荒漠,現在徒留著一個優美的虛名。民勤綠洲滄桑巨變告訴我們,人,不能盲目增加;地,不能無序開墾;水,不能過度開採。要生存和發展,必須處理好人口與資源環境的關係,一定要做到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點擊進入 生活567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