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三農 > 科技苑 >

農業部部長韓長賦:實現中國夢 基礎在"三農"

發佈時間:2013年11月03日 23:14 | 進入三農論壇 | 來源:CCTV | 手機看新聞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完整視頻 完整視頻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鳳紝鍙兘鏄綉緇滃師鍥犳垨鏃犳欏甸潰錛岃紼嶅悗灝濊瘯銆/h3>

三農首頁 欄目 致富 農産品 微博 導航

三農資訊

國內 | 國際 | 農經 | 人物 | 農村 | 曝光

致富殿堂

創業 | 技術 | 資訊 | 榜樣 | 點睛 | 寶典

農産品交易

供求 | 産品 | 市場 | 行情 | 報價 | 批發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9月12日,中央宣傳部、中央直屬機關工委、中央國家機關工委、教育部、解放軍總政治部、中共北京市委在京聯合舉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系列報告會第六場報告。農業部部長韓長賦作《實現中國夢 基礎在“三農”》的專題報告。 

  農業部部長韓長賦主講:實現中國夢 基礎在“三農”專題報告

  問:如何理解農業現代化在實現中國夢歷史進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答: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到建黨一百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建國一百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要堅持走中國特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促進“四化”同步發展。可以説,中國夢的核心是實現國家現代化,推進“四化”同步發展的過程就是中國夢實現的歷史進程。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直接關係國計民生。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農業現代化是關鍵和支撐,是實現中國夢的基礎和前提。我國現代農業發展已取得長足進步。但是必須看到,我國農業現代化進程還遠遠滯後於工業化、信息化和城鎮化,“四化”之中農業現代化是短板、是弱項。因此,加快推進現代化建設,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最迫切的還是要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實現“四化”協調發展,四輪驅動。讓十幾億中國人吃飽吃好、吃得安全放心,讓億萬農民同步進入小康、過上富裕體面有尊嚴的生活,把農村建設成為農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園,這三個方面是推進農業現代化需要著力解決的三個突出問題,也可以説是我們推進“三農”發展的三個夢想。

  問:近年來,我國農業現代化建設取得了哪些成就?

  答:新中國成立以來,經過長期不懈的努力,我國農業生産取得了巨大成就。我國糧食産量由1949年的2000多億斤,不斷邁上新臺階,2012年達11791億斤,增長近5倍。60多年來,在人口由5億增長到13億的情況下,我國人均糧食佔有量由200公斤增加到400多公斤,2012年達到435公斤。棉油糖、肉蛋奶、果菜魚等農産品穩定發展,油料、蔬菜、水果、肉類、禽蛋和水産品等産量多年穩居世界第一。

  自2006年起,我國不再接受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的糧食援助,而且我國還逐步成為重要的糧食援助捐贈國。我國用不到世界9%的耕地養活了世界近20%的人口,為世界糧食安全作出了重大貢獻,我們用行動回答了誰來養活中國人的問題。這些成就表明我國農業綜合生産能力確實有了質的飛越。

  問:當前,推進我國農業現代化還面臨哪些困難?

  答:我國農業現代化發展還面臨許多困難,主要有“四大矛盾”。

  一是農産品需求剛性增長與資源供給硬性約束之間的矛盾。近年來,人口總量每年增加700多萬、城市人口每年增加1000多萬,由於人口數量增加和結構變化,全國每年大體增加糧食需求200億斤、肉類80萬噸。此外,農産品用途的拓展也拉動了需求增長。另一方面,資源環境對農業發展的約束持續加劇。我國是一個人多地少水缺的國家,人均耕地、淡水分別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40%和25%,隨著工業化城鎮化推進,每年還要減少耕地600萬—700萬畝,農業用水緊缺的問題也越來越突出。

  二是農産品供求總量平衡與結構性緊缺的矛盾。上個世紀90年代中後期,我國主要農産品供給實現了由長期短缺轉變為總量平衡、豐年有餘的歷史性跨越。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農産品供求關係開始向總量基本平衡、結構性緊缺轉變,部分品種需要進口彌補缺口。2004年起,我國農産品貿易由順差變為逆差。2012年逆差達到492億美元,其中穀物凈進口約1400萬噸,大豆進口5839萬噸,食用植物油進口960萬噸。進口增長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消費持續、剛性增長。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肉蛋奶消費迅速增加,這就導致玉米等飼料用糧的需求大幅增長。食用油消費快速增長帶來大豆進口激增。我國8億人口時,人均消費食用油只有2公斤,現在13.5億人口,人均消費增長到19公斤。

  三是農業生産成本上升與比較效益下降的矛盾。這是影響農民生産積極性的主要原因。近年來,我國農業日益顯現“高成本”特徵,農業生産資料價格、農業土地租金不斷上漲,過去忽略不計的人工成本因青壯年勞動力大量外出務工而快速提高。同時,農産品跨區域流通量增大、運距拉長,物流成本普遍增加。生産成本大幅增加而農産品價格卻不能同步上漲,導致農業比較效益不斷下降。據抽樣調查,2012年夏收小麥、早稻和夏收油菜籽每畝純收益分別只有152元、321元和55元。農民説,“辛辛苦苦種一畝田,不如外出打兩天工”。

  四是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與農業勞動力素質結構性下降的矛盾。農村勞動力走了兩億多人,還留下兩億多,雖然總量仍有富餘,但農業勞動力素質明顯下降,農業兼業化、農民老齡化、農村空心化狀況日益嚴重。據調查,許多地方留鄉務農的大都是婦女和五六十歲的老人,同時,新生代農民工不願務農、不會種地。今後“誰來種地”問題將日益突出。

  問:在需求剛性增長、資源約束趨緊的情況下,如何解決13億人的吃飯問題?

  答: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人的飯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我們自己的飯碗主要要裝自己生産的糧食。解決13億人的吃飯問題,必須長期堅持立足國內實現糧食基本自給的方針。要結合未來一段時間我國農産品供需形勢和資源條件,對主要品種進行戰略平衡,合理確定目標定位和主要農産品發展的優先順序,確保水稻、小麥、玉米三大主糧自給率保持在95%以上,其中水稻、小麥兩大口糧保持100%自給。

  把13億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關鍵是要提高我國農業綜合生産能力,重點要在耕地、政策、科技、人才、制度等方面下功夫。

  耕地是發展糧食和農業生産的基礎。要堅持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和最嚴格的節約用地制度,守住18億畝耕地的紅線,同時大規模建設旱澇保收高標準農田,努力提高耕地質量。

  政策是保護和調動農民生産積極性的關鍵。這幾年中央政策好,農民種田有積極性。今後還要進一步加大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力度,重點是增加農業補貼,提高收購價格,使務農種糧有效益、不吃虧、得實惠。

  科技是現代農業發展的主要依靠。我國農業科技與國外特別是發達國家的差距仍然較大。必須加快推進農業科技創新,做大做強現代種業,研發推廣新型農業機械,提高農業科技和物質裝備水平。

  農業農村人才是強農興農的根本。要加強農業科技人才隊伍建設,重點是提升基層農技人員素質,加強新型職業農民培訓,著力培育一大批種田能手、農機作業能手、科技&&人等新型職業農民。

  制度是農業穩定發展的保障。要堅持家庭承包經營,保持土地承包關係穩定並長久不變。在此基礎上,積極穩妥推進土地流轉,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

熱詞:

  • 農業部
  • 中國夢
  • 三農
  • 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