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三農 > 科技苑 >

陳翔

發佈時間:2012年10月18日 10:17 | 進入三農論壇 | 來源:CCTV | 手機看新聞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三農首頁 欄目 致富 農産品 微博 導航

三農資訊

國內 | 國際 | 農經 | 人物 | 農村 | 曝光

致富殿堂

創業 | 技術 | 資訊 | 榜樣 | 點睛 | 寶典

農産品交易

供求 | 産品 | 市場 | 行情 | 報價 | 批發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科技苑,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

 

中國田野的守望者
-----《科技苑》的氣質

  氣質是指人的相對穩定的個性特點和風格氣度。

  溫文爾雅、落落大方、雍容華貴、矜持高貴、嫻靜脫俗、爛漫清雅、清凈典雅……這是女性的氣質。提到男性的氣質,那就是溫文儒雅、文質彬彬、彬彬有禮、風度翩翩、器宇軒昂……氣質最主要的特點是由內而外,氣質的培養是最為漫長的過程,需要的是平時不斷的自我提升。一味的模倣就只會“東施效顰”,東西不是。不僅是人,對一個電視欄目也是如此。浙江衛視總監夏陳安説:“收視率固然重要,但比收視率更重要的是氣質。”

  對於一個電視欄目來説,也是要有氣質的。那《科技苑》的氣質就是“守望者”,中國田野的守望者,這是《科技苑》在積澱18年後獨具的氣質,也是在中國農業節目集群中獨具的氣質。沒有了“守望者”的氣質,也就沒有了《科技苑》的魅力。

  一:守望田園,十八年成就中國農業科教節目第一品牌

  1、農業科教節目不錯位

  在全民娛樂的時代,很多媒體人為了收視率,迎合著甚至助推著“娛樂化”的浪潮,電視屏幕上,婚戀交友類、才藝競秀類、情感故事類等娛樂節目你方唱罷我登場,部分節目不僅形態雷同、粗製濫造,還在價值觀上誤導受眾,婚戀交友節目裏瀰漫著拜金主義,情感故事節目編造違背公序良俗的故事情節來欺騙觀眾……肆意氾濫的娛樂節目,現在已經發展到任意衝撞社會倫理道德,一再去迎合社會低俗文化,吸引眼球,唯收視率至上,這種層層陷落已經到了不得不出手根治,出臺“限娛令”的地步。

  品味決定氣質。18年來,《科技苑》欄目面對著全民娛樂的衝擊,面對別的欄目跟風娛樂化得到短時間收視率提升的誘惑,堅守著“傳遞農業科技,普及農業知識”的定位,堅守著自己的社會責任和輿論引導作用,堅守《科技苑》長期以來形成的對“三農”的熱愛和求真務實的精神,不斷適應新的收視需要,形成了自己“田野守望者”的氣質。

  在中央電視臺龐大的節目體系中,《科技苑》是一檔人無我有的欄目,中央電視臺幾百個欄目,其它內容和形態的節目比比皆是,而直接面對億萬農民進行科普的欄目獨此一份,陣地獨特、意義重大,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作用和價值,需要堅守。

  從中國科普現狀看,無論是科技部、科協旗下的平面媒體,還是電視媒體、新媒體,都很少有《科技苑》這樣有近70人組成的這樣一個專業團隊,既懂電視有懂科技,可以説這個團隊是中國農業科普的一個寶,是中國農民的一個寶。這是農影幾十年傳承打造的一個專業團隊,無以複製。

  作為專業化頻道的一個專業化欄目,18年來,有人質疑作為一個電視欄目繼續定位農業科技已經沒有了傳播的價值和意義,也有人認為和娛樂相去甚遠的農業科技對於收視率沒有幫助,可是在2013年國慶特別節目“田野科技大集合”中,嘉賓問出了一個讓我們意外的問題:什麼是網箱?對於幾位嘉賓來説,有電視臺的知名主持人,有走南闖北的著名藝人,也有活躍在各個熒屏的當紅人士,什麼是網箱的提問就證明了農業節目、農業科教節目雖已開播十多年但仍任重道遠的現實意義。在這一期節目的錄製完成後,幾位嘉賓親眼目睹和親身體驗了農業科技中意想不到的種植、養殖、蟲害防治方式之後,感受到了農業科技原來是這樣的“神奇、有趣和絕妙”,感嘆農業科技為人們的生活帶來如此巨大的作用,還有的嘉賓感概説:今後確實要少一些娛樂節目,多一些像科技苑這樣的節目。

  正是堅守著欄目的定位,18年來,《科技苑》先後製作播出了十萬多分鐘的農業科學技術,這就是中國農業發展的一部影像志。從某種意義上講《科技苑》還承擔著一種國家使命和國家責任,

  2、農業科技領域不失語

  在傳播格局和傳媒市場發生巨變的背景下,主流新聞媒體正面臨巨大的挑戰。面對海量信息和信息迅速更替,受眾對主流媒體應該發揮的作用有著更大的期待:對重大事件、突發事件的報道不缺位、不失語,實時有力的輿論監督,闡述真善美、抨擊假惡醜,關注弱勢族群,凝聚社會共識。只有這樣受眾才可能更樂於傾聽主流新聞媒體的聲音。在業務層面,要堅守新聞必須真實、客觀、準確、全面的職業操守和專業運作,不斷提升公信力和權威性,只有這樣,受眾才可能對中國主流新聞媒體的報道更加信服。《科技苑》作為中央電視臺旗下的一個科教欄目,就是要對國內最新的農業科技成果、對基層最需要的科學技術不失語,這樣才能彰顯主流媒體的責任和使命。

  農業部公佈的《農業科技發展十二五規劃》(2011--2015年)中,農業科技進步率將超過55%。在保證中國糧食安全的兩大措施中,一是政策二是科技。

  《科技苑》跟隨著中國農業科技發展的步伐,從育種科技到生産農事的關鍵節點,從常規種養殖到轉基因産品,從雪域高原到南沙西沙,18年來,近6000個農業科技項目,讓科技苑已經成為號稱“1萬中央軍、10萬地方軍、100萬推廣大軍”的中國農業研究機構和農業科技人員的精神家園,已經成為農民了解、學習科技的重要窗口。2013年9月,欄目在寧夏進行調研和觀眾座談時,也證明了《科技苑》的影響力和生命力。

  僅僅2013年9月,科技苑所做的節目中,就彰顯著農業科技發展領域中的最新成果:《野花從此不白開》就講述了廣西科技人員將大石山上千百年白開的野花經過授粉、嫁接,結出了火龍果;《大害蟲的另一種死法》則是用故事的方式介紹了用蚜蟲和蔬菜不同的臨界溫度,採用“悶棚”的辦法熱死蚜蟲;《海參住進大房子》是針對我國海參主産區,在夏季高溫以及惡劣天氣下海參大量死亡的情況,展示了設施養殖海參的新成果;《深海的烏賊住進蝦塘了》是我國水産養殖的一個重大突破,以前在深海生活出水即死的烏賊,在科研人員和養殖戶的共同努力下,成功在只有兩三米深的蝦塘規模化養殖;《把寒冷擋在羊圈之外》是在講述了羊最冷的季節産仔,草原牧民沒有燃料取暖,怎麼讓羔羊度過寒冷冬……這些節目不僅僅涵蓋了種植、養殖、水産、植保等領域,更是在生態保護、資源保護、石漠化治理、生物防治上具有典型意義的。

  正是對於中國農業農業科學技術的全方位關照,在農業科技領域不失語,才積澱了《科技苑》欄目“田野守望者”的氣質。

  二:守望田園,在堅守中創新

  1、《科技苑》的目標觀眾要與時俱進

  世界銀行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當人均GDP小于500美元時,農民以分散的自給自足式經營土地為主,當人均GDP大於1000美元之後,農村土地的商業運作和市場價值才能開發體現出來,表現為土地擁有者強烈的轉讓土地的意願,土地經營者擴張規模的迫切需求,二者的共同作用所形成的市場共振效應,是土地使用權流轉的根本動力 。

  隨著我國規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行為法律和法規的頒布實施,特別是土地承包權的資本化,貨幣化,隨著新型的農村生産模式的出現,中國未來十年將出現一些大型的聯合的現代化農村企業,公司,中國未來農村的生産力將大大地提高,農民一詞的概念將重新改寫。

  雖然現在農村務農老齡化情況比較突出,但是家庭農場、農業産業化的發展非常迅猛,這將是我國未來農業的發展方向。科技苑的節目,今後要將從事家庭農場、農業産業化從業人員和農業科研人員作為目標觀眾,為農業的産業化服務。新的目標觀眾,大部分都是有文化、懂技術、了解市場,懂得市場營銷的人群,他們需要的不再是簡單的農業技術,不再是枯燥的技術講解,他們更需要看到農業技術背後的本質和規律,需要看到前瞻的、最新的、可持續性的、環境友好的農業技術。這種變化也要求《科技苑》今後的節目創作必須適應新的變化。

  2、《科技苑》的節目創作要與時俱進

  欄目在節目創作中先後經歷了“選題回歸”、“主題提煉”、“視角和角色選擇”、“敘事手法和邏輯結構安排”、“語態轉變和立意提升”、“主持、導視和內容無縫鏈結”等方面的訓練。同時,提出並堅持推進“用故事的手法講科技”、“用科學翻譯的理念講科技”、“讓每個節目都成為一個新文本”的節目觀。今後,《科技苑》的節目創作方向一是“創新成果背後的科普,揭示農事背後的秘密”,二是增強節目的人文色彩,更加貼近生活,貼近觀眾。

  “創新成果背後的科普”,就是要從農業的創新成果入手,用科普的方式揭開生命的本質,破解生命的密碼。在2013年《科技苑》的創作中,已經開始進行有意識地嘗試:《梅花過長江 最遠可到黑龍江》不光是介紹我國抗凍梅花的最新成果,更是揭秘了梅花選擇在寒冷時節開花是它繁衍後代的自然進化;《大害蟲的另一種死法》是在展示最新的蚜蟲防治方法上,對蚜蟲的生活習性、進化規律等進行了科學普及;《“中毒”的百合》則是在講述百合脫毒技術的基礎上對於植物病害傳播以及植物的頂端優勢等知識進行了普及……這些節目不僅成為了《科技苑》新的創作方向,而且在收視率上、網絡反饋上都表現良好。

  科學精神和人文關懷的融合是世界科技片的一大潮流。美國的薩頓(科學史學的創始人之一)認為:“自然的研究必然是人來研究的。儘管這種研究是客觀的,並且‘科學家們試圖使它盡可能的客觀,但是它仍然是以人類的經驗和價值來觀察解釋一切的’。科學不過是自然界以人為鏡的反映。在某種意義上,我們始終是在研究人,因為我們只能通過人的人腦才能理解自然”。《科技苑》的節目要在“講述科學知識,分析科學現象,討論科學話題”的科學精神下,力求在闡述科學道理的同時刻畫情感,在講故事之中,關注主人公的生活和生存狀態,關注主人公的命運和情感,使觀眾不僅收穫知識,更能夠昇華情感。對每一個節目充分挖掘選題本身的人文內涵,關注人、關心人、關懷人。在強化節目人文色彩的指引下,《牛哥解牛》《注意 有三塊豬肉不能吃》《桃子為什麼要長毛》《為什麼沒人賣豬奶》等節目就有著較強的人文色彩。

  國家廣電總局局長宣傳管理司副司長、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王丹彥就《關於電視社教類節目的文化擔當》中提到:一個電視臺的社教類節目的內容和水準、趨向,它代表著一個臺的精神氣質、人文品格和文化追求。社教類節目是否有國家視野,是否有引領時代風尚前行的擔當,是否有人性、人文關懷的深層的意識,在我們的社教類節目裏面,最容易體現,如果缺失,也最容易露相。

  土壤的培育需要時間,需要耐得住寂寞,需要堅守。

  《科技苑》堅守了18年,她已經具備的“守望者”的氣質,這也是她的精神內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