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蛤蟆道”,顧名思義就是林蛙下山時集中走的道路.別看林蛙個子小,道道可不少,要集中抓捕下山的林蛙,僅僅掌握它的活動規律還不夠,還要摸清它下山的路線,最好選擇它們比較集中的下山路線實施抓捕。它們下山走哪條道是有講究的,要想找到“蛤蟆道”也不難,因為對於林蛙來説,蛤蟆道的選擇必須具備兩個條件,第一,要陰涼潮濕;第二,要靠近水源的地方。不然,對於它們來説只有死路一條!
林蛙,對濕度有著極其嚴格的要求。這是因為它們主要靠皮膚直接從水中來吸收水分,或者依靠皮膚吸收空氣中的水分,來維持體內對水分的要求。所以,它們的皮膚具有極強的透氣性。可是光能吸收不行,還要能鎖住水分才行,但林蛙的皮膚上沒有能夠保持水分不蒸發的角質層,也就是説它們的皮膚吸水但不保水。所以當林蛙在陸地生活的時候,一旦環境濕度低於70%,它們體內的水分就會逐漸蒸發掉,這對它們來説是非常危險。
為了逃離乾旱的威脅,陰涼潮濕的地方就成了林蛙的匯聚點,也就形成了所謂的“蛤蟆道”。其次,林蛙順著蛤蟆道下山是為了尋找水源過冬,所以有水的地方肯定就會有林蛙奔著來,在這種地方下手是最合適的!不過,您要知道,天一黑,下了雨,山上的林蛙可是撒了歡往山下爬,只憑人抓,是抓不了多少的。要是讓蛙都跑了,前期的勞動白費了不説,經濟損失也不小。這該怎麼辦?
東北有個養殖戶,根據自己多年的養殖經驗,找到了圍堵抓蛙的辦法。他在蛤蟆道上,比如山腳下的水溝、小溪的旁邊,設塑料薄膜圍墻,來擋住和捕捉林蛙。圍墻不能等到蛤蟆下山了才圍建,必須在9月中旬,也就是白露前後擋好,擋遲了有可能會錯過林蛙下山的最佳時機。
用塑料薄膜搭建圍墻其實很簡單:每隔兩米鑲上一根小木樁,塑料薄膜在木樁上面順時針纏幾圈,再逆時針纏幾圈就結實了。不過材料的選擇要謹慎,最好選擇三道厚的塑料薄膜,這樣的耐用,高度保持在35—40公分,然後用土將底層壓實就可以了。
用塑料薄膜圍起來的圍墻,可是抓捕林蛙的重要工具,要是沒有這東西幫忙,一晚上抓500多公斤林蛙是不可能的。這招就叫攔腰一截,斷了去路,它們也就只能乖乖地束手就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