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主持人)説起水上種蔬菜啊,也不是什麼新鮮事了,我們前段時間就曾介紹過杭州塘棲的吳洪偉水上種菜的事情。以前水上種菜大都是在南方,2008年的時候,天津市武清區的徐洪全把這項技術引進到了北方。不過當初徐洪全引進這項技術,是為了解決一個困擾他很久的煩惱。
(採訪)在我們天津地區富營養化的水體比較厲害。。放魚種的時候總會遲于其他地方一個月左右。
別看遲放這一個月,那可不是小事。每年中秋前後是賣魚最好的時候,別人都趕在這個時候撈魚,可徐洪全他們的魚還沒長成,錯過了市場,只能眼睜睜看著沉甸甸的鈔票流入別人的口袋幹著急。
(採訪)價格很高的時候趕不上價格,等魚全長成的時候價格也上不去了,嚴重的影響到養殖的經濟效益。
要減少這個損失,讓魚苗提早下塘,唯一的辦法就是把肥水變痩。徐洪全為此動了不少心思,也走了不少彎路,可始終沒解決好這個問題。(撒菌和石液那段過程加快)一個偶然的機會,徐洪全聽説浙江的吳洪偉在水上種菜能處理水質問題,於是他特意跑去學習考察了一番,回來後借鑒吳洪偉的做法,在小範圍池塘內做起了試驗。
(採訪)第一年我們做項小規模的試驗,特別好。
蔬菜種進水裏以後,它的根係就充當了清理工,魚蝦排泄的物質以及多餘的餌料分解後,統統被根係當成養分給吸收了,把這些富營養物質一清除,肥水自然變瘦了。
(採訪)于站長:尤其是氮磷還有些硫化物之類降除的比例非常大,像氮磷可以降到25%50%左右,它的降解是非常到位的。
(採訪)徐洪全:再放魚種成活率特別高。
原來水質差時,魚蝦生長過程中很容易生病,水好了之後,魚蝦少得病了,這也為徐洪全省了一筆買魚藥的錢。更讓徐洪全喜出望外的是,這菜還能帶來不小的收益吶。
(採訪)收了四茬,每茬的産量有兩千斤到三千斤的量,四茬的産量就有八千斤以上,每斤按批發的價格兩塊錢計算,那就一萬多元的利潤。
這筆額外的利潤可以支付魚塘的承包費和人工費,池塘再收上來的魚蝦就是純收益了,這樣大大降低了養殖的風險。徐洪全還發現這水上蔬菜特別受歡迎。
(採訪)農技推廣研究員 劉萬華:不用化肥,也不用農藥,沒有污染了,完全符合綠色食品的生産標準。
消費者:而且吃的口感也特別好。
消費者:我覺得還可以放心的。
消費者:兩元一把便宜的 喜歡的人很多。
(主持人)水質一好,徐洪全的魚蝦苗就可以和別的地方一樣準時下塘了,也就不會錯過中秋賣魚的市場了,這困擾他很久的煩惱總算得到了解決。而且徐洪全覺得,這水上種菜不光處理了水質,還帶來了其他好處 ,於是決定由原來的小面積試驗改為大面積推廣。可沒想到,這攤子剛鋪開,問題就一個接一個的來了。
2008年,躊躇滿志的徐洪全準備把武清和臨近幾個區上萬畝的水面都種上蔬菜。
(採訪)我們組織了大批量的毛竹,為了就是一次性的把這産業做開,結果出現了一個問題。
問題出在了成本上。水上種菜必須借助一個工具,菜才有著落,這個工具就是浮床。2007年,徐洪全去浙江考察時,吳宏偉是用竹筏來栽種水上蔬菜的,就是先將兩根竹子綁在一起,菜苗插在竹竿之間的縫隙裏,然後再將幾組竹子綁成竹筏。徐洪全回來之後也參照著用毛竹來做浮床,卻忽略了南北之間成本的差異。在南方,很多地方都産毛竹,所以竹子的成本相對便宜,而將南方的竹子運到北方之後,這竹子的成本就漲兩三倍了。
(採訪)(浮床)用了7根竹竿,每根竹竿三塊多成本,還沒算人工成本。
再加上人工的費用,一張浮床的造價就得近三十元。剛開始做試驗的時候,因為浮床做的少,花錢總量不多,徐洪全沒覺得這是個負擔。可為了擴大規模,徐洪全一下製作了兩萬多張浮床,算下來花了近百萬,這把徐洪全前一年養魚掙的錢全搭了進去。
賠了本錢的徐洪全意識到,要想把這個産業做下來,首先就得把成本降下來,得有自己的創新才行。
徐洪全種的蔬菜和浙江的吳宏偉一樣,都是竹葉菜,也叫空心菜,這種菜本身就能浮在水面上,竹筏只是起固定作用。徐洪全就從竹子的用量上動起了腦筋,首先他把竹筏換成了竹框,這樣每張浮床可以省下來3根竹竿。因為北方水面不象南方那樣風浪大,所以浮床雖然輕了很多,但不會影響固定效果,還方便了運輸。此外,原來的浮床是用鉛絲把託管綁在竹竿上來固定菜苗,徐洪全把它們換成了尼龍繩,不僅便宜,還耐用。
(採訪)鉛絲在很短的時間裏就會銹蝕掉,所以很容易脫落,這個是用尼龍繩串聯起來這些材料都很經久耐用,五六七年的時間都不會壞掉,可以循環使用,這樣很大的降低了成本。
材料只佔成本的一部分,還有一部分是人工費。原來的竹筏製作繁瑣,無法批量生産,所以很。
151201第一步驟可以把這些託管串聯起來,可以一部分人首先做這項工作,這個竹架也可以單獨先生産出來 。
竹架和托網再放到徐洪全設計的模具上一串聯就成了一張輕便的浮床,一週可以生産出幾千張浮床。工期短了,材料少了,還可以反復使用,這浮床的成本自然就低了。
(採訪)相當於原來成本的四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