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主持人)歡迎收看《科技苑》。上個月我們欄目播出過一期節目,講的是遼寧省岫岩縣的種菇大戶趙佩賢,利用被感染的香菇廢棒種植平菇獲得了成功,節目播出後,我們接到了不少菇農的電話,説正愁這污染棒沒地兒扔呢,這下可派上新用場了!給廢料滅菌,再添加輔料,這事兒都不難辦。不過,這裡面有幾個問題需要特別注意,當初趙佩賢他們就在這些問題上有過波折。
(採訪)趙佩賢:像這種情況就是二次感染,感染就是菌種有一半活了,一半沒活,時間長了之後,這個料變味了。像這一包基本上就是殺菌沒徹底,有一些滅菌的地方沒到,這就臭味特別大,菌絲放裏頭根本不能長。
趙佩賢種香菇已經有7、8年,要説種菇的經驗還是有一些的,不過用香菇廢料種平菇,對趙佩賢來説卻是頭一回。自己的判斷到底對不對呢?趙佩賢趕快找來了他的技術顧問李成岐,兩個人反復比較之後認為,確認是培養料殺菌不徹底,出現了二次感染。那麼是在哪個環節上出了問題,造成了二次感染呢?趙佩賢和李成岐決定從頭檢查他們處理廢料的全過程。
首先是廢料發酵。發酵的整個週期得到達20多天。在把廢料打散重新堆堆之後,趙佩賢他們做的第一件事,是用手腕粗的木棒在料堆上扎了好多洞眼,為什麼要在發酵的時候給料堆扎眼呢?
(採訪)趙佩賢:扎眼的效果就是讓空氣在菌包當中形成流動,流動的時候,發菌的效果就好,這個眼的作用起什麼作用呢?就好像咱們燒的煤爐一樣,如果這個煤加到爐裏之後,表面全蓋死,煤火不一定著得太好。如果我們用那個爐鉤子透幾個窟窿眼,這煤火是不是自然而然就旺了?咱們扎眼的效果跟這一樣。
原來,扎洞眼的目的是為了幫助料堆裏的空氣流通,加快微生物的生長。微生物長得快,它們分解培養料的速度就能加快,各種各樣的大分子物質會被快速分解成葡萄糖和氨基酸;微生物的生命活動強烈,就能讓料堆快速升溫,殺死大多數不耐熱的雜菌孢子。
那麼,這發酵要達到多高的溫度才合適,是不是越高越好呢?
(採訪)趙佩賢:我們發酵的溫度是在70oC到80oC之間,而且這個溫度還不能超過80oC,超過80oC把一些有營養的成分還給燒掉了。
發酵的溫度太低,達不到殺菌的目的,但這溫度也不是越高越好,那麼應該怎麼控制料堆的溫度,不讓它超過80oC呢?
(採訪)趙佩賢:那就需要我們用溫度計,插在堆子中,隨時察看溫度,如果萬一溫度要過高的話,就得及時倒堆,把那個堆散熱。
倒堆能夠幫助培養料快速散熱,有助於控制發酵的溫度。如果是在春秋季發酵,隔7天倒一次堆就行。可是這批香菇廢料發酵的時間是在7月初,正趕上高溫季節,所以趙佩賢他們把倒堆的時間間隔縮短了,隔上4、5天就倒堆一次。每次倒堆之後,都得再扎一遍洞眼。
這扎眼可是個力氣活,看著好像不費勁,可那手腕粗的木棒,不使上全身的力氣根本無法捅到料堆的深處,而且這眼還不能扎得太稀,50厘米的間隔就得來一個。扎沒扎眼,這發酵的效果可不一樣。
(採訪)趙佩賢:扎眼扎到的這個位置,發酵的效果就全是白色,扎不到這個位置,鋸末全是黑色。
每次倒堆、扎眼之後,趙佩賢他們還給發酵堆蓋上了草簾子,這草簾子能起什麼作用呢?
(採訪)趙佩賢:防止陽光暴曬,曬的時候就是把輔料中這些水分就曬沒有了,再往里加水的時候就費勁了,所以這個草簾子起到一個防曬的作用。
如果是用新料種平菇,一般來説經過這麼20多天的發酵,這料就可以用了。可是這一次的情況不大一樣,這一回趙佩賢他們用的可是被污染的香菇廢料!裏面的雜菌比較多,光靠發酵難以達到徹底滅菌的目的。所以在發酵之後,他們又把這料蒸了一回,來了個二次保險。
那麼,會不會就是這二次保險沒保住,也就是説,蒸料的時候沒有蒸透呢?判斷料有沒有蒸透,關鍵得看兩點。
一個是裝料的方法。如果先把料裝滿鍋以後再開始蒸,這料可是不容易蒸透。因為料在鍋裏分佈得不均勻,會出現有的地方緊,有的地方松,堆得緊的地方顆粒間的縫隙很小,蒸汽根本穿不過去,連蒸氣都穿不過去的地方,這料自然是蒸不透的。
要説在這一點上,趙佩賢他們還真是特別注意了。裝料的時候是一層一層往上裝的,也就是説,每次先往大鍋裏薄薄地均勻地撒一層,等熱汽完全冒上來之後再撒一層,就這麼重復了好多次,直到把鍋裝滿,才密封起來。要説這活可幹得夠仔細的,應該不會有啥問題呀?
既然裝料方法沒問題,那麼接下來就得看蒸料的時間了。培養料能不能蒸透的第二個關鍵點,那就是蒸料的時間長短。雖然中國農業大學微生物學系的劉慶洪老師曾經提過建議:如果能夠用這種高溫,就是100oC處理到10個小時,可能效果會更好一些。不過李成岐和趙佩賢當時沒有聽從劉老師這個建議,僅僅蒸了2個多小時,這一來呢是因為他們覺得蒸時間長了成本會提高不少,得多蒸8個小時呢,廢多少煤啊!二來呢他們還有點曉幸心理,覺得廢料裏剩下的雜菌沒準已經很少了,蒸上2個小時足夠。可是現在看起來,問題還真的就出在了蒸料的時間上。
(採訪)趙佩賢:這包就是有臭味,菌種都已經死了,好像料還沒蒸熟似的。
如今看著眼前這些第二次被扔掉的菌包,趙佩賢不得不承認,這滅菌的問題真是馬虎不得,省小錢的結果可能會造成更大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