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主持人)別人養林蛙一隻下來得5、6元錢,朱志明養林蛙成本核算下來,一隻只需要幾分錢,這中間的差距不小,那朱志明是怎樣養的蛙,把成本降得這麼低呢?
(採訪)朱志明:不管是北方還是南方,每年在6月份到8月份期間,都會持續一段時間不等的高溫天氣,少則會持續幾天,多則持續幾個月,有的地區在高溫的時候,溫度能達到30多度,有的極個別地區會達到40多度。
當環境溫度超過38攝氏度時,大約經過一天左右的時間,林蛙就會出現死亡的現象。為了防暑降溫,在建養殖場的時候必須得用遮陽網,溫度高的時候往蛙池裏噴水降溫。即便這樣,還是有些林蛙出現了死亡。
(採訪)朱志明:天越熱,你越澆水,場地保濕,會給你造成一種錯覺,我保濕了,我的蛙就沒有問題,但是你不可能一天24小時,天天在保濕。
光是白天裏噴水、保濕,細細的一算,電費、水費就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如果用自動噴水設備24小時噴水保濕,光引進這些設備就需要一大筆資金,可是,如果為了省錢不噴水吧,天氣熱的時候林蛙會被曬傷,而一旦遇到大雨的天氣,就會出現其它問題。
(採訪)朱志明:記得去年遼寧的,來了一夥客戶,當時到研究院這兒來求助,説他的蛙都變成泥猴了,並且出現了大量死亡。當時我也感到非常吃驚,這蛙怎麼還能成為泥猴。
原來,一直乾旱、高溫,突然遇到下雨的時候,林蛙會非常的興奮,就會蹦來蹦去,有時又會鑽到泥溝裏,全身沾滿了泥,等雨過天晴之後,這些林蛙的命基本上是保不住了。
(採訪)朱志明:因為雨季,它不是説連續的陰雨,有的趕上陣雨的時候,它可能是下了幾分鐘,或者10分鐘、20分鐘,半個小時,天又突然晴了,它身上沾這個泥土以後,它不可能一隻只去給它清除,去刷去,何況説白天也不好抓。這樣幹了以後,泥土在身上掉不下去,幹了以後,它就發生了病變。
因為林蛙大部分時間是在陸地上生活,僅僅靠肺呼吸滿足不了它對氧氣的需求,還需要通過皮膚來輔助呼吸,另外,林蛙的皮膚還有吸收水分的功能,下雨的時候,林蛙的皮膚粘上泥,太陽一齣來,泥就會被曬乾,皮膚功能喪失,最後發生病變死亡。那麼,自然狀態下,不可能有人在下雨後為林蛙清洗皮膚,那它們是怎樣克服這些麻煩的呢?原來,在野外由於植被比較多,雜草叢生,下雨的時候林蛙有地方躲藏,皮膚上沾了少量的泥沙,下過雨之後,植被上都帶有水珠,這些水珠就幫了林蛙的大忙。
(採訪)朱志明:這植被上肯定是有水分的,他來回一走的話,自然而然身上泥土就會被草植被給清洗掉了。
在野外,林蛙生活的環境裏有高大的喬木,低矮的灌木,地表上還長著很多的雜草,它們構成一個天然的保護層,林蛙在這些植被的保護下生活的很好,受到大自然的啟發,朱志明探索出了一條路,用不了多少錢,就把庭院養林蛙夏天裏遇到的難題給解決了,他先模擬自然界的環境栽了一些果樹,在種樹的基礎上又種了一些高棵的植物如:豆角、黃瓜等等,它們到收穫時還能有些收成。那麼,自然界的那些雜草該用什麼植物來代替呢?
(採訪)朱志明:比如説大豆菜,就是包菜,我給你擇下來一下。像這個,它的葉片厚實,並且是潤滑,涼度、濕度、水分都很適宜,林蛙是最適合這個,最主要的它願意找隱蔽物,下邊它保濕,這個葉片本身你保濕以後,這葉片本身就有一定的潮氣和水分,蛙在底下以後待著,它的背部自然而然就接觸上它所需要的一定的水分了,就達到它的背部始終處於濕潤的狀態。
自己修改成通俗易懂的。朱志明管它叫生態帶,黃瓜、豆角、包菜就像一把遮陽傘,林蛙躲在下面就舒服多了,當然為了合理的利用這些植物,在蛙池裏種植的植物一定要東西排列成行。
(採訪)朱志明:一般的生態帶都應該設在方向是南、西,東和北不用設,因為早晨陽光出來的時候,不是很足的,溫度不是很高,一般的溫度高都是在中午或者午後,一般按照這個方位來講,中午從南的這個方向,一般光線打得溫度是很高的,那從南應該設這一道生態墻,陽光打不進來。
採取了這麼多的措施,只能應對相對正常的天氣,一旦遇到持續的高溫等極端的天氣,這些措施起的作用就小了。
(採訪)朱志明:所以説在高溫的時候,尤其在人工養殖林蛙,在防酷暑這個方面,不能因為我建了遮陽網,林蛙就不會出現問題,不能因為我的植被很多,就不能出現問題。
有了遮陽網,有了植被,在出現極端高溫的時候,林蛙還是會出現死亡的現象,很多養殖戶遇到這種情況採用的是繼續用噴灌設施,只要一運轉這水電費、人工費一算,還是費錢,朱志明採用的方法是做個類似山洞的棚子讓林蛙避暑。
(採訪)朱志明:那你想想,如果在這個高溫的時候,人類在什麼地方最舒服呢,你赤腳鑽到地下室裏去,鑽到山洞裏去,你看涼快不涼快。
於是,朱志明沒花費多少錢就給林蛙搭了個屋,他管這個屋子叫防暑休眠棚。
(採訪)朱志明:防暑休眠棚,因為上面有土,您看一下,有土,頂上也可以種菜,也可以讓它自然的長出一些荒草來,這個就好比説山洞似的,頂上有土,底下有土,上下都有一定的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