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小蝗蟲出生以後,隨著身體逐漸長大,每一週左右蛻皮一次,算做一齡,蛻皮五次滿5齡以後,長出翅膀,成為成蟲。在這個過程中,每只蝗蟲個體都越長越大。如果一直讓它們擠在一起自然生長,為了爭奪生存空間自相殘食的情況就會經常發生,蝗蟲數量只會越來越少。
分棚以後,存活下來的蝗蟲果然增加了很多。白賀兵的收入也增加了。不過這事情説起來容易,真的要做也沒那麼簡單。比如説這遷移蝗蟲的時間,最開始白賀兵沒怎麼在意,但是他慢慢發現,這裡頭也很有講究。
(採訪)中午太熱,不行。搞蝗蟲這個東西就是不能中午搞,一是人在裏頭幹活熱,二來蝗蟲在裏頭它也煩躁。太熱了,然後一折騰,它容易死。
所以他就在早晨傍晚或是陰雨天,天氣不太熱的時候遷移小蝗蟲。另外,這小蝗蟲長到多大的時候遷出來,也是特別需要在意的。
(採訪)1齡的時候小蝗蟲太嫩,任何東西一碰它,不是缺胳膊就掉腿的,容不得挫折。
這個剛才一碰就掉了個腿,這個就比較粗壯了,到了4齡以後,身體比較粗壯了,你看這翅芽,馬上就長翅膀了,翅芽就長出來了,再蛻一次皮就可以長翅膀了,它就身體比較強壯,不怕死,這麼折騰不怕。
一齡小蝗蟲不適合搬家,就在強壯的四齡時候搬吧,但白賀兵説也不行。
(採訪)到4齡期間,這幾天採食量就大起來了,隨著身體茁壯,大起來了,這幾天自相殘殺就要開始了。
所以按照白賀兵的經驗,分棚要在蝗蟲出生15天左右的二齡三齡階段,這時候,比1齡階段稍微強壯,爭奪生存空間的戰爭也還沒有開始。不過,這時候給蝗蟲搬家也得多加小心,畢竟二齡三齡的小蝗蟲還像小孩一樣,比較弱小。為了在分棚過程中不傷著這些小蝗蟲,白賀兵又想出了個巧辦法。
(採訪)我們拿塑料布,它是自己蹦過來的,我們是趕到塑料布裏頭來,我們一兜,兜起來以後,損傷幾乎就沒有。
(主持人)只需要建一個大棚的成本,就可以搞起蝗蟲的養殖,留草和挂網,不用花錢就增加了蝗蟲的密度,降低了養殖成本,採取分棚措施呢,又可以提升蝗蟲的成活率,裏裏外外算起來,還真是不用太多的成本。其實在養殖蝗蟲過程中,還有一個最大的花費就是繁殖環節,白賀兵在這方面上有個創新,它自己發明出了人工孵化器,成本只用了100塊錢。
這個孵化器最主要的特點就在於能給蝗蟲卵提供恒定的溫度。白賀兵所在的河北滄州地區,自然狀態下的蝗蟲主要在每年5月到9月活動,之後很快就都死掉了,只有蟲卵被産在土裏越冬,等到來年春天再孵化。這種依靠自然孵化的養殖費用就很高,如果能根據市場的需求進行孵化養殖蝗蟲,能賣上高價錢,投入不變,産出高了,這麼一算,成本也就降了下來。於是,他讓人提前把蟲卵挖出來保存在冰箱裏,春寒料峭的3月,就在自己家屋里弄個土暖氣孵小蝗蟲。但這個方法一直不太好用。
(採訪)土暖氣就是在外邊燒個爐子,屋裏頭弄個暖氣片。然後把孵化箱放在屋子裏頭,能出來,就是麻煩。本來一開始很旺,溫度上來了。後來一會兒睡著了,爐火沒了,暖氣就不熱了。控制不了。
蟲卵孵化要求的25~35的溫度條件保證不了。白賀兵就開始琢磨著怎麼做一個恒溫的孵化器。
(採訪)我去南方,看見他們市場上有賣孵化器的,那是養雞養鵝用的孵化器,仔細觀察以後,實際上人家是溫控原理。
這個溫控原理給了白賀兵啟發,他想要的蝗蟲孵化器就得具備這樣的功能:不用人工看管孵化溫度,只要給它設定一個標準,孵化器就可以自動保持這個恒定溫度,高了斷電,低了就再加熱。
但是那種孵化器最便宜的也要賣到2000塊錢以上,白賀兵覺得太貴,划不來。而且那東西個頭又太大,不適合他的蝗蟲孵化。但是這個溫控原理在他頭腦裏扎了根。他現在要尋找到一個能夠提供熱源的物質,用什麼合適呢?受到養雞戶的啟發,白賀兵想到了燈泡。
(採訪)南方人家是沒有暖氣的。搞養殖業取暖人家就是拿那個保溫燈。雞糞一發黴,很多菌,也腐爛,保溫燈裏邊的燈絲粗,散熱量大一點,而且是遠紅外線的,可以殺那些菌,人家雞舍裏邊普遍都通用那個。
溫度探頭、恒溫器和燈泡就是白賀兵發明的蝗蟲孵化器的核心。柔和的燈光可以緩慢地給蝗蟲卵加熱,同時還提供了蝗蟲卵孵化所需要的光照,給蟲卵周圍的泥土也殺了菌。有溫度探頭跟恒溫器相連,隨時向恒溫器彙報孵化箱內的溫度變化情況,這樣,在恒溫器的控制下,保溫燈的燈光在不需要的時候自動關閉,需要的時候自動打開。小蝗蟲在這樣的環境裏就能夠順利出生了。白賀兵不花錢少花錢養蝗蟲的好點子又成功了。
(主持人)白賀兵綜合利用了他得到的種種啟發,做出了便宜又實用的蝗蟲人工孵化器,解決了大問題。其實,像留草、挂網、人工孵化器,這些都是養殖蝗蟲生産當中很實用的好點子,每一項都花錢少或是根本不花錢,同時給生産提供了很大的幫助。白賀兵就是這樣善於開動腦筋,不斷地發現這樣的好點子,把事業的路越走越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