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主持人)種過香菇的人都知道,香菇發菌過程中最辛苦的活就是給菌棒通氣。用那種磨成尖頭的改錐,往菌棒上扎眼,一個菌棒要扎20~30個眼,一個大棚要是有2萬個菌棒的話,扎一遍就需要5、6個人至少幹上7、8天。而且在一個發菌週期裏,這樣的活得幹兩遍。想想看,多大的工作量!可是在河北省遵化縣平安城鎮有一位叫柳成的香菇種植戶,發明了一個小機器,能把第二遍扎眼的工作效率提高十幾倍。
(採訪)柳成:過去人工使改錐也就是500、600個,一天的,現在一天要使機器就能達到,軋一天能出來一萬多個。
速度快,而且扎眼均勻是這小機器最大的特點。這個菇棚裏有2萬多個菌棒,用這機器給菌棒扎眼的話,2、3天就能完活;跟手工扎眼相比,那工作效率可是提高了十幾倍。可是為什麼要給菌棒扎眼呢?
(採訪)遵化市平安城鎮食用菌協會會長劉洪生:菌絲本身,菌類都是説吸氧氣吐二氧化碳,跟人一樣。所以説咱們在通氧的時候,讓它的二氧化碳排出去,讓氧氣進來,來增加菌絲的生長。
在發菌的過程中,一般要通兩次氣。第一次通氣是在菌絲大致鋪滿菌棒表面的時候進行,這回的活完全得靠手工完成,因為這個時候給菌棒扎眼,位置和角度都有講究,位置上,要圍著接種點扎眼,角度上,改錐和菌棒之間要呈45度角,這些問題機械解決不了。可是為什麼不能直上直下隨便扎呢?還是先來看看菌絲在菌棒裏是怎麼生長的吧。
(採訪)劉洪生:它是個螺旋下去的,就是説我給你比劃一下吧,你看就是跟原子彈那個蘑菇雲似的,越往根越細,越往底下越細,越往上帽越大,就是那個道理。咱們把它解剖,解剖拉開的情況下,它裏頭就是這個形狀。
看清楚了吧,這會兒的菌絲是面子大,裏子小,菌棒裏面還有太多沒有菌絲的空白地帶。直著扎不好把握用力的大小,改錐尖很容易穿透菌絲扎到了培養料裏,空氣裏的雜菌就可能進到這裡安營紮寨,把菌棒給污染了。
所以,第一次給菌棒通氣只能靠手工來完成。但是等到菌絲完全佔領菌棒,發育基本成熟的時候,它們就不怕什麼雜菌了。這個時候進行的第二次通氣,被種植戶們為“大通氣”。大通氣的要求是,眼要扎得多,還得深。
(採訪)柳成:像這樣扎,相當費勁,就使這個(改錐)扎。
(採訪)柳海:人工特別累,晚上睡覺都上不去炕,吃飯手都哆嗦。
(採訪)柳成:一個棚2萬多棒,忒把人累壞了,末了,我就琢磨著發明一個機器似的,用它替代人工,把活計完成還得有速度。
柳成是個聰明人,平日裏就喜歡鼓搗點電器活,他考慮再三,然後利用便宜的鋼筋鋼板,再配上個電機,造出了這臺電動菌棒通氣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