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請雞進竹林,這事兒看起來容易,卻不是把雞隨便一放那麼簡單的!要沒點耐心跟技巧,它們可不會那麼聽話。
“竹林雞”剛放出去的時候,它不可能跑很遠,離雞圈也不過是10米。放養3天以後,有可能20米了,時間長了50米、60米。可這雞並不像養殖戶所希望的那樣,一開始就奔山裏!它們對室外的新環境,需要慢慢地適應。為了減少雞對環境的過度關注,可以用食物進行引導,用玉米粒兒鋪出一條通向遠處的路來,讓雞儘量跑得遠些。此外,撲拉拉的一大群雞,各吃各的,如同散兵游泳,要讓它們統一行動,還需要有一個口令。
統一的口令加上食物的誘惑,一個多月,雞群就慢慢習慣了上山這事。
既然養殖增收快,那是不是雞養得越多越好呢?經驗證明,雞不在多,夠數就行。如果雞的數量太多,每畝林地間,草和蟲子不夠食用,就要補充飼料,這樣會增加成本。
另外,要看雞産的肥料夠不夠竹林的需要。如果雞的數量太少,還要加施其它肥料。
那麼一畝地養多少雞合適呢?
某養殖戶把20隻雞關棚24小時,稱出雞糞的總重量,然後算出來一隻雞一天平均産糞為0.5公斤。從施肥的角度説,每畝養100隻雞,100天增加雞糞500公斤,就能保證一畝竹林一年所需的養分,也就是説,一畝地一般來説養100隻以內比較合適。
竹林養雞並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分批飼養。如果有八十畝林地的話,按理説可以養八千隻雞,但如果把八千隻雞分兩批飼養,第一批養4千,3月份育雛,到7、8月銷售,第二批8月份育雛,到元旦前後銷售,這樣更有經濟效益。
分批飼養容易管理,而且,地多雞少,在保證飼養密度的情況下,適當地可以進行輪牧,可以保證天然飼料源源不斷地供應。
但是分批飼養要保證全進全出原則。也就是説第一批雞銷售完,對籠舍全面消毒後,第二批雞才可以進舍,這樣不會交叉感染,減少了疫病發生的可能性。另外,由於生長期長達177天,所以每批雞至少要進行三次防疫:一般是小雞出生到20天的時候防疫一次,到70天再一次,120天的時候進行第3次。
雞在林子裏,見草就吃,遇蟲就啄,那鮮嫩可口的筍,它們可能也會來上兩口。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在時間上進行合理安排,儘量爭取利用好養雞季節和出筍季節的關係。放養雞的時候,要避開出筍的高峰期,一般是3月份到4月份之間是出筍期最旺季的時候,過了5月份春筍已經開梢了,就不要緊了。第二批雞則是在九月份放養,可以避開了夏天鞭筍的高峰期。這樣就避免了雞吃竹筍的問題。
多了這麼些帶翅膀的傢伙,就把種植跟養殖結合到了一起,兩不耽誤。管理上雖然粗放,細節上卻是經過科學設計的,既節約了空間,又實現了食物和養分的循環利用。利用“竹林雞”的套養新模式生産的竹筍林,每畝純利潤比常規林能增加1千元以上。這增加的收入是從哪來的呢?原先的一畝竹筍林,現在有了三份收入:一年可以砍一批老竹,挖三季竹筍,飼養的土雞還能賣個好價錢。雞好,竹林就好,而養雞的收入又是增收的大頭。一畝地,三份收益,稱得上是高效、創新的新模式。
更多資訊編輯短信FT發送到10663355訂閱《科技苑》手機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