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三農 > 科技苑 >

農業遺産的啟示(4)萬年稻作的科技秘密(下)

發佈時間:2010年07月22日 19:2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科技苑》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三農首頁 欄目 致富 農産品 微博 導航

三農資訊

國內 | 國際 | 農經 | 人物 | 農村 | 曝光

致富殿堂

創業 | 技術 | 資訊 | 榜樣 | 點睛 | 寶典

農産品交易

供求 | 産品 | 市場 | 行情 | 報價 | 批發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主持人)在“萬年貢谷”身上,那些接近於野生稻的特徵引發了人們的關注和聯想。從野生稻到栽培稻,這中間所經歷的過渡階段一直讓今天的人們好奇,因為這其中凝結了我們祖先的創造和智慧。其實,無論是萬年貢谷,還是野生稻,它們對於今天甚至未來的稻作農業而言,同樣意義重大。

    (字幕)東鄉野生稻保護區

    九月份的保護區,看上去就像是一片雜草叢生的荒地。

    水面上這些高大的草,就是水稻種質資源的“國寶”——東鄉野生稻。

    儘管人類早在萬年前就已經種上了自己馴化的栽培稻,可是野生稻卻從來沒有退出過栽培歷史的大舞臺。

    (字幕)閔慶文研究員中科院地理資料所

    (採訪)閔慶文:我們都知道的一個雜交稻,現在我們知道雜交稻的産量高。一説到雜交稻産量高的時候呢,可能大家都記得的是袁隆平,這也是沒有任何的問題。但別忘了一個問題,就是袁隆平在發明雜交稻的時候的一個基礎是什麼呢?“野敗”。是那樣一種植物,而那就是一種野生稻。或者説是特殊的,現在不能生産的一個品種。那麼那個遺産資源如果沒有的時候,那麼我們就沒有雜交稻,同樣還有袁隆平。其實袁隆平拿出很長時間,一直尋找的,是“野敗”。找到這個雄性不育係,然後才出現了三係育種,才出現了雜交稻。

    在這整個過程中,主角除了人,就是野生稻。

    饒開喜是本地人,守護著東鄉的這片野生稻已經有二十多年了。

    他小的時候,能經常見到野生稻。它們長在有水的地方,綠油油的有一米多高。雖然也抽穗、揚花,但結實不多,當地的老百姓都把這種野草稱作無用的“公禾”,任其自生自滅。

    作為地球上分佈最靠北的野生稻,它們最大也是最突出的一個特點,就是抗寒。這種特性,讓現代的水稻育種者們羨慕不已。

    在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區,低溫寒冷是水稻生産的一個主要限制因素。農民每年擔心著種植的一頭一尾。遇到寒潮,秧苗會凍死;遇到寒露風,水稻的結穗率會降低。

    (字幕)江西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研究員于麗琴

    (採訪)我們現在的育種資源越來越狹隘,我們國家土地耕地越來越少,就必須在産量上要上到更高的層次,那就要利用新的種質資源去解決它。。。比如説我們江西栽培稻上面存在的很大問題就是早稻容易爛秧,晚稻碰到寒露風産量就沒了。不能抽穗就沒了。假如我這個耐冷基因能轉育到栽培稻裏面去,那這兩個問題就都解決了。那為我們農業生産上解決了一個很大的問題。

    而東鄉野生稻給人們一個啟示,如果能把野生稻超強的耐寒性轉移到我們的栽培稻上該有多好。

    野生稻是人類栽培稻的祖先,這是經過科學論斷後,確鑿的事實。而它們蘊藏著的豐富基因,在今天看來,仍然是最寶貴的育種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