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三農 > 科技苑 >

農業遺産的啟示(4)萬年稻作的科技秘密(上)

發佈時間:2010年07月22日 19:2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科技苑》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三農首頁 欄目 致富 農産品 微博 導航

三農資訊

國內 | 國際 | 農經 | 人物 | 農村 | 曝光

致富殿堂

創業 | 技術 | 資訊 | 榜樣 | 點睛 | 寶典

農産品交易

供求 | 産品 | 市場 | 行情 | 報價 | 批發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主持人)“萬年貢谷”,是一個在江西省萬年縣傳承了一千多年的傳統稻米品種。萬年人一直驕傲的把它作為推薦自己家鄉的名片。但是在萬年,還有真正意義上的“萬年稻”,那就是被考古發掘出的一萬年前的先民們栽培出的水稻遺存。這些萬年前的稻穀對於今天的人們來説,一樣意義重大。

    (字幕)江西省萬年縣裴梅鎮荷橋村

    經過六個多月的辛苦勞作才收穫的稻米,荷橋人很珍惜。

    打谷要靠人力,真的辛苦。

    打谷用的工具叫做“禾斛”。在荷橋人的記憶裏,一輩又一輩,用的一直是它。

    (採訪)“這個叫什麼呀”“叫禾斛”“一直都用這個嗎?”“打谷機不好打的,這個芒太長了!!”“會卡住”“看這個芒這麼長!”

    不是不想用機械來脫粒,而是用不了。荷橋人種的稻子有點特別,每個稻粒上都長著長長的芒。現代的脫粒機是給那些谷粒光溜溜的雜交水稻設計的,它們遇到這些長著芒的稻粒,會被卡住。

    雖然稻芒會扎疼手臂,可稻田裏的孩子們還是很快樂。

    (採訪)“從祖先的時候就有了,一直留到現在。”

    荷橋的稻米有個響亮的名字——“萬年貢谷”。

    一千多年前的南北朝時期,一種被當地人稱作“芒谷”的水稻在萬年荷橋一帶悄然出世。到了明清時期,這種稻米成了貢品,“芒谷”也就有了“萬年貢谷”的大名。作為一個延續了近千年的古老品種,“萬年貢谷”成為萬年縣的地標性物種。

    流傳了千年的稻穀因為生在一個叫做萬年的地方而獲得了“萬年貢谷”這樣響亮的名字,這要得益於地域上的偶然。但是,1993年,在萬年縣的一座洞穴遺址中,人們真的找到了一萬年前原始先民種植的的水稻遺存。忽然間,“萬年稻”有了名副其實的意味。而這個關於萬年縣的“萬年稻穀”的巧合,不禁讓人浮想聯翩。

    (字幕)大源盆地仙人洞遺址

    在距離荷橋二十多公里遠的一塊小盆地上,有一座被稱作仙人洞的溶洞。十幾年前,對這個洞穴的考古發掘成了國際性的轟動。仙人洞裏出土了一萬年前古代人類栽培的水稻植硅石標本,這將浙江河姆渡發現的中國稻作歷史一下子提前了近5000年。

    而1993年的這次重要的考古發掘,卻要歸功於考古界的一位傳奇人物——美國人馬尼什博士。

    (採訪)趙志軍:他在美國考古學史上有一筆。最重要一個發現是什麼呢?他在五十年代的時候,曾經在墨西哥搞了一次考古發掘,發現了當時最早的玉米的遺存,距今七千多年前玉米的遺存。為後來系統研究玉米的起源,玉米怎麼在美洲起源的?提供了最早的充足的考古資料。。。。當然最後逐漸的我們就了解了玉米是怎麼起源的?所以作為美洲的農業起源,特別是它最重要的農作物玉米的起源,它整個的研究過程,這個馬尼石博士是一個開創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