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冬天一到,天氣一冷,窩在柔軟溫暖的被窩裏是多幸福的事。最近,那些加工被子的客商,也適時進駐到各個社區。這幾天,大渡口區翠柏路柏華小區內也搭起了棚子,現場加工蠶絲被,價格也讓人心動,才58元一斤。
但是,小區業主孫先生卻有點疑問:“我懷疑這些蠶絲被,根本就不是蠶絲被。他們會不會在加工過程中混進了木棉或者化纖?”
工人現場演示“我們是真蠶絲”
中午,我們到達了孫先生所在的小區,加工蠶絲被的棚子很顯眼,3個工人看有客上門,非常熱情,“我們原價是128元一斤,現在優惠搞活動,只要58元一斤。”
工人們還熱情地向我們介紹,絕對是真正的蠶絲。用手摸床板上加工過的蠶絲被樣品,夾雜有明顯的小的顆粒,蠶絲比較短,一扯一小截,顏色是有點偏暗的白。
一個年輕的女子拿着打火機對我們説,“我可以演示給你看。”她從樣品上扯下一縷,又從旁邊棚架上挂着的白色纖維上扯下一縷,兩者一對比,我們發現蠶絲的白更加暗淡,“你這個蠶絲顏色有點灰,好像還是漂過的。”女子沒有接話,而是點了打火機,將兩縷絲同時點燃,“你們看,纖維的燃了之後結成硬顆粒還黏手,蠶絲燃了就全是灰,你捻一下試試。”
女子的話,似乎很有説服力,旁邊經過的大媽也停下來,對我們説,“真的,還可以,這麼便宜的蠶絲被,比商場划算多了。我們屋頭都已經做了兩床了。”
“我們可沒有桑蠶絲”
我們問女子,“你這個可能不是桑蠶絲吧?是柞蠶絲吧?”女子大概沒料到,我們還懂這些,邊上的年齡稍大的男子接了話,“是柞蠶絲,桑蠶絲和柞蠶絲都是蠶絲,沒得區別。就像米,有北方的南方的,都是米,吃起來差不多。”
“那你們這裡到底有沒有桑蠶絲加工呢?”我們又問。“沒有。就是這種蠶絲。”隨後,我們以再考慮一下為由,離開了加工棚。旁邊就是小區一個健身處,十幾個小區居民在這裡閒玩。我們隨便問了幾個人,知不知道那邊加工的蠶絲被是什麼蠶絲。“你還問得奇怪,蠶絲就是蠶吐的絲,你們年輕人,沒見過蠶吧?”説起柞蠶絲,幾乎沒有人知道。很顯然,加工棚正是打了人們對柞蠶絲和桑蠶絲難以分辨的“擦邊球”。
柞蠶絲和桑蠶絲價格區別大
我們來看看西南大學紡織與服裝學院的楊老師是怎麼説,柞蠶別名“野蠶”,以食“柞樹葉”為主,其蠶繭顏色呈灰、青色或黑色。纖維比桑蠶絲粗、硬,如果做成被子,手摸會有少許硬硬的感覺,不夠柔滑貼身,而桑蠶絲,更蓬鬆、輕逸和保暖。
桑蠶絲製作蠶絲被,完全不需要經任何化學漂白工藝。因此,一床真正的、名副其實的純天然蠶絲被,必須是以桑蠶繭為原料,也是唯一的原料。柞蠶絲如果不經加工直接做成被子,不論是色澤還是手感,消費者通常難以接受。因為價格成本,好的桑蠶絲,一斤的價格在四五百左右,最次的也在100元左右,而柞蠶絲的價格,好的也才一百多一斤。
商家為了手感以及顏色更接近於“桑蠶絲”,往往通過添加“熒光增白劑”等手法進行褪色和化學漂白。
我們在大渡口新世紀百貨家紡區看到,一般5斤左右的柞蠶絲被,價格在千元左右,而同樣重量的桑蠶絲被,價格高達三四千元,甚至五六千,兩者價格相差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