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2007年2月27日,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76歲的李振聲從國家主席胡錦濤的手裏接過了2006年度國家最高科技獎的獎狀。
上世紀50年代初,我國黃淮流域和北方冬麥區條銹病大流行,造成小麥嚴重減産。為了提高我國小麥的抗病害能力,李振聲選擇了一種在當時很多人都不敢輕易涉及的“遠緣雜交”這個研究方向,具體做法就是用小麥和一種具有很強抗病蟲害能力的牧草進行雜交試驗,因為牧草和小麥不是同一種植物,親緣關係較遠,所以這種雜交被稱作“遠緣雜交” 試驗。這個試驗一做就是20年,到80年代末,李振聲用20年時間培育出來的雜交小麥——小偃6號終於獲得成功,也就是這個小偃6號,在80年末代它使我國的小麥産量累計增産60億斤。
李振聲培育出小偃系列後,陜西農村就流傳開了這樣一句民謠:“要吃麵,種小偃。”
1998年到2003年,我國糧食産量出現了連續下滑的情況,五年的時間減少了1632億斤;人均糧食從821斤下降到667斤,已經回到了80年代初的水平。在這樣的背景下,李振聲在人文論壇上提出建議,國家必須調整政策實現糧食恢復性生産。
20世紀70年代後期,李振聲創建了藍粒小麥和染色體工程育種新系統。這是一項原創性成果,為小麥染色體工程育種的實用化開闢了一條新路。他的這項成果促成了首屆國際植物染色體工程會議在中國西安召開,受到來自15個國家的100多位專家的充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