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0年08月27日 10:3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CCTV-聚焦三農
7月下旬以來,全國大部分地區出現高溫天氣,部分地區出現40℃以上極端氣溫。伴隨高溫而來的死亡事故也頻繁發生,尤其是在戶外作業的勞動者,在安徽合肥,持續高溫已導致5人中暑死亡,重症中暑多達54例,這些人多為戶外勞動者。在濟南和西安就有76名戶外勞工中暑死亡,其中濟南在三天之內死亡8位農民工,這8人以環衛工人和建築工人為主, 那麼,他們是在什麼樣的狀況下生活和工作的?我
淩晨四點,記者來到了濟南天橋區的北園大街,見到了一位環衛工人正在工作。
記者:您知道這段時間因為天氣太熱你們環衛工人中暑的的事情嗎?
環衛工人高孝典:中暑的事情,聽説環衛工人 犧牲的。
記者:你們一天工作幾個小時?
環衛工人高孝典:環衛工人:有十個點。
這位環衛工人名叫高孝典,來自菏澤市的一個農村,今年62歲,他每天淩晨3點多就得起床,4點鐘開始工作。
記者:晚上能睡幾個小時?
高孝典:晚上差不多,能睡四五個小時。
記者:一天能睡幾個小時?
高孝典:嗯,就是四五個小時。
高孝典告訴記者,他的工作時間每天如此,沒有週末,一個月能掙800塊錢。中午12點,記者跟隨高孝典來到了距離北園大街大約1.5公里的一間宿舍, 這是一間只有五六平方米的小房間。記者看到房子只有一個小窗戶,光線很暗,高孝典告訴記者,前段時間濟南最熱時,室內溫度最高能達到40度,而降溫的唯一手段是一台晝夜開著的小風扇。
中午 一點多,高孝典又得上班去了,他的任務就是將行人丟棄在路上的垃圾隨時清理乾淨。高溫下,他低著頭,來回檢查路上有沒有垃圾。在這條大街上,記者還見到了其他幾位正在工作的環衛工人。
下午六點多,記者來到了天橋區北園大街環衛工人的一處宿舍,剛進宿舍大門,記者就見到了幾位大媽剛剛下班回來。
記者:阿姨,您好, 你們都住這兒嗎?
環衛工人:嗯,我們都住這兒。
記者:我看你渾身都是痱子,是嗎?
環衛工人:嗯,渾身都是,熱的。熱的我病了好幾天。
記者:怎麼病著了?
環衛工人:就是天氣熱,當時就是暈,就是抬不起頭來。
這位大媽叫高常鳳,她告訴記者,她和老伴兒兩個人都在這裡做環衛工人,家有三畝土地,每年收入一千多塊錢,她和老伴兒的日常開銷,主要靠做環衛工人掙錢解決,記者跟隨她來到了她的宿舍。
環衛工人:成天這個風扇在一檔, 在一檔還是熱的,那汗濕了擦擦,擦了就有幹了
你摸摸。
記者:就是説汗要把這個給濕了,然後在擦乾。
下午六點多,在這個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建造的二層小樓裏,累了一天的環衛工人又開始忙活起來了。記者在採訪中發現,住在這裡的環衛工人大概有五六十人。年齡幾乎都在50歲以上。而且,全部來自濟南周邊的農村。
記者:您家是農村的嗎?
環衛工人:對呀,都是農村的,哪有城市的,是吧。
記者:所有的工人都是農村的?
環衛工人:都是農村的,都是種地的。
在這個宿舍樓裏面,隨處可見各種垃圾和破爛,每間不足十平米的房間內都住著兩位環衛工人,炎熱的夏天,他們做飯要麼在樓道裏搭起一個簡單的爐子,要麼在宿舍裏面用電飯鍋,面對高溫酷暑,洗澡對他們來講,也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記者:洗澡方便嗎?
環衛工人:洗澡不方便。
記者在網上發現了一篇題為《山東持續高溫 企業應按要求發放4個月降溫費》的文章,文章中寫到:山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有關負責人稱,用人單位應在高溫天氣來臨前,對高溫作業的勞動者進行健康體檢。對身體狀況不適合高溫、高濕作業的員工,應調離高溫、高濕作業崗位;暫不能調動崗位的,應在高溫、高濕天氣對其加強預防中暑保護措施。用 人單位應在高溫天氣期間,根據生産特點和具體條件,適當調整夏季高溫作業勞動和休息制度,增加休息和減輕勞動強度,減少高溫時段作業,企業應按相關單位聯合下發的通知發放防暑降溫費。防暑降溫費標準為:從事室外作業和高溫作業人員每人每月120元;非高溫作業人員每人每月80元。全年按6月到9月4個月計發,列入企業成本費用。但是,記者在8月10日進行採訪的時候,環衛工人對這筆降溫費毫不知情。
記者:現在高溫下工作,也沒有高溫補貼?
環衛工人:就給發了二斤綠豆 發了半斤一包茶葉 兩包茶葉 兩包白糖 兩盒藿香正氣水
在採訪中,記者了解到,這裡的環衛工人所在的用人單位不但沒有給他們上任何保險,而且他們也沒有每月120元的高溫補貼費。在今年4月份,濟南市五個區的最低工資標準調整為920元。而環衛工人每個月的工資距離最低標準還相差120元。這一里一外,相差就是240元。將近佔到工資的三分之一。
現在800塊錢,800塊錢有時候還拿不到,有時候稍微有紙張還得受人罰,罰吧還拿不到800,頭一個月工資都是700啊,才漲了一個月,是吧,才漲了一個月
在高常鳳家,晚上七點半,老伴兒劉魯明終於回來了,記者看到,65歲的劉魯明渾身是汗,老伴兒趕緊端水為他擦背。
記者:沒有想過把自己累壞了怎麼辦?
環衛工人:這還咋辦,就得堅持幹。
因中暑死亡的人員中,除了環衛工人,還有建築工人等一些戶外勞工, 對此,記者又走訪了幾個建築工地,了解他們的生活工作狀態。
記者:天氣這麼熱,你們受得了嗎?
建築工人:八小時受不了啊,下午三四點開工,中午休息,從十一點半休息到三點半。
記者:當時熱到什麼程度?
建築工人:身上的汗跟下雨一樣的,幹一會停停。
之後,記者又來到了一個建築工人的宿舍。10平米左右的地方住著8個人。
建築工人:這個天氣熱,一齣去周身都濕透了,滿身都是汗。
這位建築工人名叫王國全,來自四川,他告訴記者,他在濟南已經做了將近10年的建築工人。
王國全:現在工作時間,現在都是承包制,工人也不知道哪個是經理,也不知道是哪個單位,自己為了多賺錢,多幹一點是一點。
就在這個建築工人宿舍不遠的場地上,記者看到了一個搭建的帳篷,裏面住著一些建築工人。
記者:這個地方住幾個人呀?
建築工人:一共十個人。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建築工人在工作中,幾乎都沒有高溫補貼,而各種保險,則有的有,有的沒有。
記者:這麼熱的天有沒有補貼啊?
建築工人:沒有補貼。
記者:在特別熱的情況下幹活有沒有補貼啊?
建築工人:沒有。
中國勞動關係學院法學系主任 姜穎:高溫上來了,各地就下發一個通知,一個文件,但是這種通知和文件一般來講,不具有法律上的強制約束力,我們也看到我們的法律也是存在一定的空白和滯後的地方,比如我們對高溫這個狀態下勞動者的保護,我們只有在1960年出臺了防暑降溫措施的暫行條例,但這暫行條例一暫行就暫行了50年,而這50年當中,中國可以説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個條例在很多方面都已經不適應我們現在這樣的一個形勢的的發展需要,所以我們説在今天我們在談高溫狀態下的勞動者權益保障問題,首先我認為應該加強立法,加強修訂,或者是全國統一的這樣一個立法。
是啊,法律具有強制性的,所以,最能保護高溫下戶外工作的農民權益的就是相關的法律措施了,但是,現在除了已經實施50年的《防暑降溫措施暫行條例》滯後之外,還有一些法規規定的比較模糊, 比如《工廠安全衛生規程》。該規程也只對室內高溫作業的標準做出規定,對室外的並未提及。還有現有的高溫保護一般只限于對煉鋼鐵、礦井下的高溫作業,而對於自然氣候下的高溫保護卻很難找到明確規定。所以,我們呼籲政府應該及時立法,同時,也呼籲社會、地方政府、企業工會等相關單位能夠共同關注高溫下的戶外勞動者,做到真正的關心、關愛他們,共同營造一個和諧的勞動關係。